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保險索償AI話事?美國最大保險公司用AI大量拒賠惹官司

大視野

保險索償AI話事?美國最大保險公司用AI大量拒賠惹官司
大視野

大視野

保險索償AI話事?美國最大保險公司用AI大量拒賠惹官司

2023年11月25日 15:20 最後更新:19:14

美國健康保險公司UnitedHealthcare涉嫌使用AI推翻醫生的判斷以拒賠患者醫療費,被病人家屬聯合上訴。

UnitedHealthcare是美國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2019 年11月,該公司開始使用 nH Predict人工智慧算法,該AI算法用於估算病人需要多少後期護理,通過在包含600萬個病例的資料庫中提取資訊,來估算後期護理大致需要多久。保險公司的人只需要將客戶的年齡、生活狀況、身體機能等資訊輸入進去,AI就會自動給出一系列估計,包括客戶的醫療需求是什麼、出院日期在哪天等。

然而,nH Predict有嚴重缺陷,它並不能預測醫療併發症,患者往往在療養院住不超過14天,就會收到拒保通知。更致命的是,這款AI算法是NaviHealth開發的,而NaviHealth則是UnitedHealthcare的子公司。也就是說,該AI推斷出來的結果,全由UnitedHealthcare控制。

2022年,91歲的吉恩(Gene Lokken)在家中摔倒。老人骨質較為疏鬆,腿骨和腳踝均發生骨折。在醫院住了六天后,他被轉移到護理中心,又花了一個月逐漸恢復。醫生說他的情況有所好轉,可以開始物理治療了。

觀看影片

對老人來說,物理治療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僅在19天之後,UnitedHealthcare就拒絕再支付治療費,並發出一封拒絕信,稱「他沒有嚴重的醫療問題。」但醫生和治療師均認為老人的肌肉功能仍然「麻痹且虛弱」,也就是說應該繼續治療。

家人很憤怒,向保險公司提出異議,但也被對方駁回,無奈下只得自掏腰包,直到老人過世。這家人在買了保險的情況下,仍多花了15萬美元(約117萬港幣)。

UnitedHealthcare官網截圖

UnitedHealthcare官網截圖

類似的,74歲老人戴爾(Dale Tetzloff)突發中風,住院治療後,醫生將其轉到一家專業的護理院,說他需要至少100天的後續護理。僅僅住了20天,UnitedHealth便拒絕繼續付款。

他的家人給UnitedHealth連續發了兩次異議,在第二次,經NaviHealth的醫生審查後,保險公司同意繼續付款。然而住到第40天時,保險公司再度停了付款,並且拒絕給出理由。家人又嘗試發出異議,可再也沒成功,老人被轉移到養老院四個月後便過世了,從老人中風到去世這段時間,他的家人額外多花了約7萬美元(約54萬港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為了討回公道,早前這兩家人聯合起來,將UnitedHealthcare告上了法庭。他們還在尋找全美各地的數萬名潛在受害者,打算進行集體訴訟。在訴訟進行期間,有媒體對UnitedHealth展開了調查,而調查結果很大程度上和兩家人的主張吻合,即該公司使用了存在嚴重缺陷的AI演算法來推翻醫生的判斷。

訴訟文件稱,當患者或者醫生要求查看AI生成的報告時,會被UnitedHealth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而且,如果醫生執意反對AI做出的判斷,UnitedHealth也會依然以AI為准,這背後的原因是:醫生的判斷太費錢,而AI能省錢。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根據幾個匿名前員工的爆料,自2020年UnitedHealth收購了NaviHealth後,公司的重點就開始朝著績效、指標轉移了。儘管AI有著明顯的缺陷,但是在過去兩年中,員工們得到的指示仍然是盡可能靠近AI的預測,也就是儘早讓患者出院,給公司省錢。

沒人知道UnitedHealth究竟通過AI省了多少錢,據外媒估計每年能省幾億美元,但具體數字只能猜測,目前,該訴訟仍在進行中。

德國科技雜誌《t3n》引述美國投行伯恩斯坦的報告指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抹去印度人口紅利的全部優勢,或將對印度未來20年進入勞動力市場的5億年輕人造成衝擊。

AI浪潮衝擊印度經濟

報告指出,受人工智能影響最主要的是印度價值3500億美元的服務業,其中包括IT外包、業務流程管理等。超過一千萬人在這一領域工作。報告警告指出:「人工智能的使用費用僅為印度入門級工人成本的一小部分,但卻能以更高的精準度和速度完成任務。」更嚴峻的是,服務業向AI轉型幾乎不需要重資本投入,這使得印度押注的核心產業反而成為最易受衝擊的領域。印度IT外包龍頭企業印孚瑟斯披露,其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呼叫中心裁員45%,班加羅爾基地合同額下降28%。

製造業僅吸納印度勞動力的12%

與服務業相比,製造業受到人工智能的衝擊略小一些。但印度媒體India Dispatch報導提到,本可作為「避風港」的製造業僅吸納了印度勞動力的12%,發展程度仍處於「嬰兒期」。

印度相關專利數量很少

《t3n》報導指出,令人擔憂的是,雖然印度擁有眾多AI技能人才和AI初創企業,但其相關專利數量很少。報導援引伯恩斯坦報告的分析指出,與中國一直在不斷開發西方技術的替代品不同,印度滿足於使用西方的平台。

示意圖

示意圖

印度經濟學家:人工智能對印度製造業就業造成嚴重衝擊

印度經濟學家普拉納布·查特吉在印度《經濟時報》上撰文指出,人工智能對印度製造業就業造成嚴重衝擊。5年後,印度製造業可能將經歷劇烈震盪,印度國內落後的製造業工廠和小作坊將有50%的倒閉風險,「人口紅利」可能轉變為「就業災難」。尼赫魯大學教授阿米特·卡普爾警告稱,在未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時代,缺乏製造業支撐的經濟將極度脆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