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捧為學運「女神」的周庭,棄保潛逃加拿大,說大概一輩子也不會回香港,雖可免牢獄之苦,但終生流亡異鄉,也許比坐幾年監更淒涼。
周庭不捨得政治狂熱的冗奮,以及國際媒體和激進粉絲的吹捧,雖曾想過離隊,卻始終走不出激進路,最後被「捧殺」成為終身逃犯。
由反國教到佔中,再到黑暴,我一直有留意這女孩子走的路,見她今日的結局,不其然聯想起另一個激進「女神」游蕙禎,兩人都曾經光芒四射,搶盡眼球,命運卻不相同,前者在歡呼讚譽聲中身不由主,繼續盲衝,終被「捧殺」;後者在反思後戛然收步,做回凡人,生活平淡但安穩。兩個「女神」的故事,值得曾經激進的一代反思。
周庭2012年參加「反國教」運動時,只是個15歲的內向中學生,自稱當時「硬着頭皮」在集會擔任司儀,與「學民思潮」領袖黃之鋒等一起搶盡風頭,成為學生偶像的冗奮感覺,牽引着她投入激進浪潮,像着了魔,不能自拔。
兩年後「佔中」爆發,她成為學民思潮的發言人,經常出鏡,美少女形象令她升級為「學運女神」,但以她的內向本性,同時也承受着極大壓力。她自己稱「感到極度徬徨和疲倦」,所以突然辭去發言人之職,還想過離隊退出行動。不過她對狂治狂熱仍然着迷,又因她講流利日文,開始在日本走紅,那種榮耀感,把她拉回激進運動的道路上。
周庭於2016年與黃之鋒、羅冠聰埋堆,創立「香港眾志」,她擔任副秘書長,而這幫人馬在2019年的反修例動亂初期,不甘被其他人搶去光芒,數度帶頭煽動衝擊行動,在這股狂潮中,周庭也身不由己站到最前綫,號召罷課和包圍警總,其後警方以「煽惑參與非法集結」罪把她拘捕,到翌年底,她承認控罪,法庭判她入獄10個月。在此案審訊期間,她又因涉違《香港國安法》被捕,獲淮保釋,直至現在。
周庭被捕受審,外國媒體紛紛把她捧到上天,繼《福布斯》選她為5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後,BBC和《金融時報》分別把她抬上「全球最有影響力女性」百人榜。雖然她曾想隱退江湖,但接踵而來的國際讚譽,加上激進粉絲的歡呼,簇擁着她走向懸崖邊。
游蕙禎在獄中深刻反思,決定毅然收步,返到人生原點,做回一個普通人,在黑暴期間完全隱退,避免悲劇收場。
另一個「女神」游蕙禎,則在越走越激的路上戛然收步。她於2014年與一批激進本土派組成「青年新政」 ,由區議會殺到上立法會,在2016年立選中,戲劇性地把激進派教主黃毓民KO,全城嘩然
但後來她因改讀誓詞,任職議員12日後被DQ。兩年後,她因在立會非法集結罪成,入獄4周。
坐牢的日子雖不長,卻令她脫胎換骨。她坦言在獄中反思了很多,對自己往後的人生相當重要,「我覺得若我連父母都未照顧好,點去承擔更大的責任?呢個啟示令我回到原點」。
果然,在這之後,她由激進「女神」變回一個凡人,2019年反修例山雨欲來時,她潛心做KOL在網上推銷耳機、護眼霜、保濕用品等,又在社媒發放性感相片,全不提政治時事,其後更正式宣布退出「青年新政」,與其他派進分子再無瓜葛。
在整場黑暴中,她未發一言,也無任何參與。到《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她更避而不談,說自己「選擇隱晦、迂迴」。正如她所說,人生回到原點,告別了盲目的政治狂熱和激情。
游蕙禎改寫了自己的人生劇本,走回正常的路,周庭則如上了毒癮般,不捨得激進帶來的冗奮,沒法自制收步,結果走向懸崖。
兩個故事,不同結局,當中的啟示,實在值得深思。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