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 發展局﹕不縱容「先破壞、後發展」行為

社會事

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 發展局﹕不縱容「先破壞、後發展」行為
社會事

社會事

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 發展局﹕不縱容「先破壞、後發展」行為

2024年01月18日 22:56 最後更新:23:41

漁護署正就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的第二部分作公眾諮詢。發展局指,政府致力保護自然環境,不會縱容「先破壞、後發展」的行為。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長春社聯同綠色和平發表關於北部都會區內濕地破壞的研究報告,指出區內計劃納入規劃的濕地中,最少78.7公頃遭破壞。蠔殼圍的濕地破壞情況,佔保育公圍擬議範圍超過一成,其次為新田。

更多相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發展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團體指稱約78.7公頃,共35個地點的濕地遭到破壞,由於時間關係未有機會逐一查核情況,未能在今天作出回應,但規劃署會盡快跟進。局方強調,政府致力保護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別是具生態價值的地區,絕不會縱容「先破壞、後發展」的行為。規劃監督即規劃署署長,一直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賦予的權力就違例發展進行執管。署方對位於或鄰近生態易受影響地區、具重要生態價值地區和自然保育地帶的違例發展,均會優先處理。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就新田科技城方面,發展局表示,有關建議發展範圍經過小心研究,620多公頃的建議總發展面積中,有151公頃以地域計座落於「濕地保育區」、97公頃座落於「濕地緩衝區」,實際上約六成四已經是棕地和已填平的魚塘等。餘下的魚塘建議填平作發展,當中一半已沒有養殖活動甚至已荒廢多年。而新田科技城屬《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指定工程項目,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另外,環境及生態局回應說,第二部分公眾參與活動收集公眾及持份者對可行性研究下初步建議的意見,預計可行性研究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完成可行性研究後,政府將於下半年開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下階段的詳細研究,預計最快可於2026/2027年度開展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建設工程,並爭取在2031年完成第一期的工程。目標是整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於新田科技城暫定於2039年全面運作前或同期落成。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政府會因應規劃及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經驗,適時檢視其他擬議濕地保育公園的研究工作,但不代表只會於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落成後,才跟進其他濕地保育公園的工作。

發展局回應有網上媒體報道聲稱東江水大腸桿菌含量超標,認為內容以偏概全,強調香港接收的東江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就有關飲用水訂定的最高標準。

東江水。政府新聞處圖片

東江水。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在社交平台表示,水務署一直嚴密監察香港的食水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食水樣本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局方稱,相關報道引述曾於2018年及2022至23年某些日子分別錄得水樣本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每公升6萬個及34000個,局方解釋,是涉及2018年及2023年當中的兩天數據,因當時持續暴雨而要泄洪,上流的外來物流入深圳水庫,引致水質數據短暫偏離標準,認為個別日子的數據不能科學地反映整體水質,國際慣例是按水質監察數據的全年平均值量度原水水質是否符合標準,自報道所提及2010年至今,檢測記錄顯示供港東江水水樣本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並沒有超標。

發展局。資料圖片

發展局。資料圖片

發展局又說,報道指東江水流域一帶於2010至2017年間曾受垃圾、工廠及棄置動物相關的廢水污染,水務署當年已向廣東省水利廳了解跟進,確認東江水沒有受污染。水務署當年的原水檢測記錄亦顯示水質參數,包括埃希氏大腸桿菌群、有毒金屬均維持在極低甚至檢測不到的水平,充分證明東江水水質沒有受到污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