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媒與《蘋果》成政治「連體嬰」兩傳媒人董事與美政圈難分難解

博客文章

美媒與《蘋果》成政治「連體嬰」兩傳媒人董事與美政圈難分難解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媒與《蘋果》成政治「連體嬰」兩傳媒人董事與美政圈難分難解

2024年01月21日 20:42 最後更新:01月31日 15:58

要看清楚黎智英案,須拆解一條重要脈絡,就是《蘋果日報》作為一個傳媒機構,與香港及美國政治有何深層連繫、傳媒人和「政治搞手」兩個角色怎樣重叠交融。前《蘋果》社長張劍虹作供中,提及曾任壹傳媒集團兩名非執行董事Louis Crovitz和Mark Clifford,他們都有傳媒背景,卻與美國政圈有着千絲萬縷關係,跟黎智英一起,結成一個密密相連的「迷網」,順藤摸瓜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可見西方評論指審訊黎是「壓制傳媒自由」,簡單化得令人發笑。

《華爾街日報》前出版人Louis Crovitz(上圖)及傳媒人Mark Clifford (下圖)曾任壹傳媒非執董,他們與美政圈的關係難分難解。

《華爾街日報》前出版人Louis Crovitz(上圖)及傳媒人Mark Clifford (下圖)曾任壹傳媒非執董,他們與美政圈的關係難分難解。

先看看2019年期間任壹傳媒非執董的Louis Crovitz ,他是《華爾街日報》的前出版人,當年他在香港工作時,與黎智英來往密切,而他的妻子Minky Worden曾是時任民主黨主席陳柱銘的高級助理,她與丈夫返回美國後,Minky加入政治背景濃厚的NGO「人權觀察」任全球倡議總監,介入其他國家的「人權問題」,包括中國和香港特區,而該組織背後也有被稱為第二個CIA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的影子。

《華爾街日報》前高層麥偉林曾是白宮要員,他是黎智英的教父,政治連繫密切。

《華爾街日報》前高層麥偉林曾是白宮要員,他是黎智英的教父,政治連繫密切。

Louis Crovitz曾是《華爾街日報》前編委會成員,同樣做過此職的麥偉林(William McGurn),是黎智英洗禮成為天主教徒時的教父,關係之深可想而知。他本身與白宮高層早有連繫,在小布殊任總統時,出任其講稿撰寫人,可說是近身要員,所以與當時獲器重的前副國防部長伍夫維茲、被小布殊任命為駐以色列大使的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等,都甚稔熟。這幾個人一直與黎智英保持秘而不宣的政治聯繫,直至審訊開始後,才陸逐曝光。

由於黎與《華爾街日報》有此人脈及淵源,該報對黎審訊的攻擊特別兇猛,而麥偉林曾數度撰文,藉黎案狠轟中國。最著跡的一篇,是他去年4月署名撰寫社評,呼籲給黎頒發諾貝爾和平獎,指他「是香港以至世界為自由抗爭的重要領袖,被捕入獄是民主與極權對抗的明顯例証」,吹捧黎之詞極之肉麻,全非客觀論述,可見他們與黎已成為政治同盟,遠遠超越了媒體同行關係了。

與 Louis Crovitz一樣曾任《華爾街日報》前編委會成員的Marry Kissel,則是前國務卿蓬佩奧的前顧問,2019年蓬佩奧在華盛頓會見黎智英,據張劍虹說,之後《蘋果》就變得越來越偏激,瞓身推動香港「抗爭」。

至於壹傳媒董事會另一非執委 Mark Clifford,他在港時曾任《南華早報》老總,但短短一年就離職,其後出任美國跨政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成員,與鷹派政客十分啱key,並在政圈發展了廣泛人脈。他近年成為「香港自由委員會」(CFHK)的總裁,除了公開支援黎智英,還不斷發表公開評論,力促美英政府針對「香港人權問題」,以強硬措施對待中國和香港特區,包括加強制裁。

與他一齊搞「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的,正是前美國駐港總領事郭明瀚。由這一點,又可連上了《華爾街日報》高層,以及背後的一股政治力量。

從當年他們兩人任壹傳媒非執董可見,《蘋果》與某些美國媒體,已成為了政治「連體嬰」,傳媒與政治變得難分難解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張劍虹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施紀賢拒斥「顛覆案」移英「黃友」紮紮跳 一般BNO港人反應淡憂影響入籍

2024年11月21日 20:28 最後更新:20:46

近日移英的「亂港派」心情極 down,皆因「35+顛覆案」判刑「一鑊熟」後,他們原以為英國政府做吓樣都會譴責兩句,不料情況比預期更差,正在巴西出席G20峰會的首相施紀賢,兩度被英媒問到該案時,竟拒不置評,遑論譴責,擺明避開這議題,而正訪港的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同樣輕輕帶過,敷衍了事。「亂港派」當然嬲到紮紮跳,大駡工黨政府無腰骨,但施紀賢救經濟要緊,和風將繼續吹。一般BNO港人亦反應冷淡,擔心參與激進行動會影響將來申請入籍。

英國首相施紀賢對「35+」顛覆案拒不置評,三緘其囗,皆因要改善與中國關係以救經濟,這表現令在英「亂港派」嬲到紮紮跳。

英國首相施紀賢對「35+」顛覆案拒不置評,三緘其囗,皆因要改善與中國關係以救經濟,這表現令在英「亂港派」嬲到紮紮跳。

工黨政府上台後,被前朝留下的經濟爛攤子嚇儍,所以要急急「救亡」,但美國不可靠,歐盟又已「脫鈎」,惟有爭取打通對華財路。所以首相施紀賢不能不面對現實,以和為貴,在巴西G20峰會期間與習主席會面之後,先後被《金融時報》和《BBC》記者問及「35+顛覆案」判刑時,都三緘其囗,沒作正面回應,只遊一輪花園了事,並強調「我們需要中國這個緊密的經濟夥伴」,顯然不想影響對華關係。

對這反應,在英「亂港派」當然十分唔 likey,一直不停搞風搞雨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立即撲出來,其英國及歐盟總監薩巴赫砲轟施紀賢的表現「令人失望」,指「貿易及投資比爭取釋放香港政治犯更重要」。加入了工黨的BNO港人Rex ,也怒斥施紀賢「非常非常不強硬」,不過他亦無奈認為,這是大勢所趨,難以扭轉。

由一批通緝犯組成的「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也接力開砲,其高級國際倡議主任劉珈汶(本身也是通緝犯)說,英國有近年最大的海外港人社群,政府談論中國政策時,應將人權放先於經濟,更加不應該依靠中國。

她還指,對施紀賢這表現,不只她失望,居英的港人都非常失望,而且因新政府上場後主要官員的言行,令他們感到心寒。意思是,英政府是否仍「撐港人」大成疑問,英國已非安全的「救生艇」。

了解英國情況的朋友同我講,用「心寒」來形容一般BNO港人,未必貼切,但如果說他們「心淡」和「心憂」,則較符合事實。從近年參與「亂港派」行動的港人人數看,明顯一年不如一年,今次「35+顛覆案」判刑,反應料亦不會強烈,只有一小撮「勇武手足」出來撐撐場,成不了氣候。

他分析,「抗爭」氣氛之所以每況愈下,除了因為激情已被生活問題消磨得七七八八,也有人擔心,如參加針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激烈行動,會與英政府現時的立場衝突,分分鐘被列入觀察名單,可能影響日後申請入籍。

一般移英BNO港人對激烈行動愈來愈心淡,亦有人擔心會影響日後申請入籍,故預料對「35+」顛覆案不會有強烈反應。

一般移英BNO港人對激烈行動愈來愈心淡,亦有人擔心會影響日後申請入籍,故預料對「35+」顛覆案不會有強烈反應。

英政府對華對港友善,的確相當明顯,近日英國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訪港,先後會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以及財爺陳茂波,表現得十分客氣,其後她通過外交部就「35+案」發聲明,也只是提一提港府將異見聲音刑事化,措詞溫和,冇乜火氣。她曾經是亂港組織「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但新政府上場後,她明顯跟隨總路綫,與「大老闆」施紀賢同聲同氣。

看來英政府態度與2020年時比,已大不相同,對「35+顛覆案」料將不了了之。移英BNO港人還是收心養性,平安過活好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