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議員連續逼問TikTok CEO 「你是中國人嗎」被駡上熱搜 網民:赤裸裸的種族主義

博客文章

美議員連續逼問TikTok CEO 「你是中國人嗎」被駡上熱搜 網民:赤裸裸的種族主義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議員連續逼問TikTok CEO 「你是中國人嗎」被駡上熱搜 網民:赤裸裸的種族主義

2024年02月01日 18:23 最後更新:18:40

美國反華議員在聽證會反復糾纏TikTok公司CEO周受資,連續多次質問對方及家人是否為中國國籍或中國共産黨黨員,無理言行引發廣大網民的猛烈抨擊。

聽證會現場視頻截圖

聽證會現場視頻截圖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月3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行一場題為「大型科技公司與網絡兒童性剝削危機」的聽證會,五大社交媒體巨頭的CEO出席該會議作證,並接受美議員「拷問」。值得注意的是,TikTok CEO周受資再次成為焦點,美議員反復盤問其是否為中國公民,引發美媒關注。

五大社交媒體巨頭CEO出席聽證會。AP圖片

五大社交媒體巨頭CEO出席聽證會。AP圖片

報道介紹,出席這次聽證會的五大社交媒體的代表分別是社交平台Discord CEO西特倫、社交平台Snap CEO施皮格爾、社交平台TikTok CEO周受資、社交平台X(原推特)CEO亞卡里諾以及社交平台公司Meta CEO扎克伯格。

「但當聽證會進行到一半時,一個意料中的話題讓會議偏離了軌道:TikTok由中國公司字節跳動所有。」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稱,就這樣,一場表面上是討論關於「保護兒童(網絡)安全」的會議,實際上是讓Tik Tok CEO周受資回答了一些與當天主題完全無關的問題。

據美國「商業內幕」、《國會山報》描述的現場情况,共和黨籍參議員湯姆•科頓反復盤問周受資的國籍以及周受資是否曾是中共黨員等離譜問題,對此TikTok CEO 8次回答了關於國籍的相關提問,說自己是新加坡人。

TikTok公司CEO周受資。AP圖片

TikTok公司CEO周受資。AP圖片

「參議員,我是新加坡人,」周受資當時回答說。

「你是否曾與中國共産黨有過聯繫或有隸屬關係?」科頓緊咬不放,繼續提問。

「不,參議員,再說一次,我是新加坡人。」周受資重複說。

對於科頓上述無理操作,報道該消息的「The Verge」似乎都看不下去了,在文章中稱,周受資與中國的關係在去年他出席美國會聽證會時就已被詳盡討論過,科頓却沒有說明他的提問與兒童網絡安全有什麽關係。

湯姆•科頓盤問周受資的視頻也在社交平台X上廣泛傳播,引發爭議。截至環球網發稿前,「湯姆•科頓」的話題標簽連帶著「新加坡」標簽高居X平台美國地區「熱搜榜」前列,不少網友譴責他「仇外」「赤裸裸的種族主義」。

「湯姆•科頓(Tom Cotton)」詞條登上X美國區「熱搜榜」第一。X截圖

「湯姆•科頓(Tom Cotton)」詞條登上X美國區「熱搜榜」第一。X截圖

事實上,美國政府對於TikTok所謂的「國家安全威脅爭論」始於2020年,當時的特朗普政府就曾試圖强制要求TikTok出售。「Axios新聞網」指出,TikTok目前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手機應用程序之一,在當地擁有超過1.5億人的月活躍用戶。同時,眾多美國國會議員正在推動兩黨共同努力,在美國封禁TikTok,並對其進行審查。

如今周受資所遭遇到的場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去年3月23日,周受資就曾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聽證會,回應來自美方議員所謂「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在這場聽證會上,美國議員輪番圍繞TikTok與中國的關係製造恐慌,不遺餘力地渲染TikTok獲取的數據可能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的論調,「拷問」周受資的同時又不給其完整回答的機會,帶著居高臨下的口吻上躥下跳。他們不斷提出與「互聯網時代脫節」的令人大跌眼鏡的問題:諸如應用程序「是否需要接入WiFi」、「如何得知用戶年齡」、「TikTok墨鏡濾鏡為啥要知道人眼位置」……

美媒《商業內幕》網站當時形容,隨著聽證會迅速演變成一場「是或否(封禁TikTok)」的血戰,幾位美國政客似乎對聽取周受資這位企業高管的完整回答不感興趣。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當時也這樣報道聽證會——「美國政客5個多小時的糾纏和政治嘩眾取寵」。

對於去年這場「拷問」,美國用戶當時紛紛在綫上及綫下發聲支持TikTok,還有國會議員認為這是在「圍繞中國問題製造恐慌」。眾議員賈邁勒•鮑曼說:「為何如此歇斯底里和恐慌,把矛頭對準TikTok?正如我們所知,某些人一直在危言聳聽,圍繞中國問題製造恐慌。」

AP圖片

AP圖片

針對有關TikTok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曾表示,中方注意到TikTok的有關表態。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依法保護數據隱私與安全,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反當地法律的方式為中國政府采集或提供位於外國境內的數據、信息和情報。美國政府迄今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却一再對有關企業做「有罪推定」和無理打壓。

「我們注意到,有美國國會議員表示,尋求禁止TikTok是『仇外的政治迫害』。」毛寧表示,美方應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為各國企業在美投資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Meta

印巴局勢急劇升溫,巴基斯坦稱回應挑釁,對印度發起軍事行動。而印度早前被巴方擊落5架軍機,為了掩蓋失敗,印方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宣傳戰。

印度陣風戰機被擊落的消息在X平台迅速傳播,但幾乎在每個相關帖子下面,都有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這些消息是「謠言」。

中國媒體人安替在5月9日的帖子。在這個帖子下面,可謂是群魔亂舞。

中國媒體人安替在5月9日的帖子。在這個帖子下面,可謂是群魔亂舞。

一個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消息不實。

一個印度用戶迅速跟帖稱消息不實。

另一個印度用戶使用了精神勝利法,稱最後贏的一定是他們。

另一個印度用戶使用了精神勝利法,稱最後贏的一定是他們。

有中國用戶進行了總結:「印度人是我見過最嘴硬的群體了。完全不會內耗的類型,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肯定一堆自己的反對派開始唱衰,但印度人一致 @grok 然後說是fake news。」

grok是X平台的人工智能,能進行一定的消息核實。這兩天,印度人拼命@grok,希望能得到否定的回答,馬斯克應該對印度IP進行額外收費。

雖然印度用戶拼命否認,但國際媒體的報道卻逐步核實了消息。《法國24小時》5月9日援引法國國防部消息稱,法國通過陣風戰機的技術數據確認,至少一架印度陣風戰機在衝突中被擊落。美國國務院發言人5月8日表示,已收到「可信報告」,證實印度在衝突中損失了戰機。

路透、美聯等西方媒體都陸續進行了報道,進一步打臉了那些四處否認的印度用戶。

在印度國內,總理莫迪取消外訪,處理從來沒遇到過的、超乎想像的軍事挫敗。隨後,印度進入了歷史最嚴的信息監管,連論壇都不提戰機被滅的事。

X平台9日發文稱,該公司近日收到了印度政府的行政令,要求其封禁超8000個賬戶,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和監禁該公司當地員工等處罰。該公司披露,印度政府還要求屏蔽印度用戶對包括國際新聞機構和知名用戶在內的眾多賬號的訪問。

該平台稱,「在多數情況下,印度政府沒有具體說明某個賬戶的哪些帖子違反了印度當地法律。對於大量被封禁賬戶,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證據或理由。」

X平台表示,迫於壓力,已開始封禁印度境內的指定賬戶。但該公司並不贊同印度政府的要求。該公司在帖文中寫道,「封鎖所有賬戶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這一要求實質上已構成對現有和未來內容的審查,也違背了言論自由的基本權利」。

《商業內幕》網站報道,這些賬戶發布了印度戰機被擊落的消息,讓莫迪政府顏面盡失。報道還指出,這些賬號不僅有媒體和個人賬戶,還包括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媒體和名人賬戶,顯然是為了切斷巴基斯坦方面的信息傳播渠道。

除了X平台,在印度政府的請求下,Facebook也封禁了一些傳播印度戰敗消息的用戶。

印度人還瞄準了互聯網上另一個權威平台——維基百科,試圖更改維基百科的詞條來保證他們在印巴空戰中的「勝利」,他們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1架F-16和2架JF-17戰機。

這個消息很快被闢謠。所謂巴基斯坦F-16被擊落的說法源於一張AI生成的圖片,而兩架JF-17被擊落的說法則來自一段經過AI編輯的視頻,視頻中偽造了一名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承認」損失的畫面。

《印度快報》5月8日曾短暫刊登了一篇報道,聲稱「巴基斯坦F-16在拉賈斯坦邦被擊落」,但該報道在數小時後被撤回,應該編輯自己發現不對頭。

《歐亞時報》5月9日的報道也對此進行了闢謠,指出這些所謂「巴基斯坦承認損失」的視頻和圖片均未得到任何官方證實。

最嚴重的打臉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稱,美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F-16戰機規定了使用範圍,只能用於反恐,而不能用於邊境衝突,對外作戰。也就是說,F-16在這次衝突中是被鎖定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戰場。

實際上,這是一條老謠言。2019年印巴衝突時,印度就聲稱擊落了巴基斯坦的一架F-16,但實際上是自己損失了一架米格-21戰機。

維基百科上的相關頁面在24小時內被編輯了超過300次,其中大部分編輯來自印度IP地址,內容多為誇大印度戰果或否認己方損失。維基百科的管理員最終鎖定了相關頁面,刪除了虛假內容,禁止匿名編輯,以防止進一步的虛假信息傳播。

從封禁用戶到更改維基百科,空戰失敗的印度發動了瘋狂的輿論戰,試圖挽回形象。

就如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的數字媒體專家夏爾馬(Anurag Sharma)所言,印度在社交媒體上的宣傳策略反映了其對「信息主權」的重視,但這種策略在國際舞台上往往適得其反。

夏爾馬指出:「印度政府和用戶試圖通過封禁和否認來控制敘事,但這在全球化的信息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能的。真相總會以某種形式浮現。」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