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集團推動「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可持續發展計劃,利用集團收集的餐前廚餘,提供本地農場鴻日農莊,轉化為酵素,以無農藥、無化肥方式種植,收成後引進到集團旗下餐廳。美心供應鴻日農莊的廚餘量逐年增加,預計今年農莊農作物產量將達到20公噸。
美心集團供應鏈總監區晉禮 (右),鴻日農莊主理人黃展明 (左)。
廚餘轉化為酵素 營造經濟循環
點擊看圖輯
美心集團供應鏈總監區晉禮 (右),鴻日農莊主理人黃展明 (左)。
美心集團旗下食肆的餐前廚餘,轉化為酵素代替傳統化肥。
鴻日利用廚餘轉化的酵素,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的蔬菜。
m.a.x. concepts及COVA業務總監謝慧儀 (左),美心集團供應鏈總監區晉禮 (右)
美心集團與鴻日農莊2022年開展該試驗計劃,集團收集餐前廚餘分類,鴻日農莊將收集到的廚餘包括芒果皮、豆渣、三文魚骨、咖啡渣、蛋殼、咖啡渣等,轉化為不同酵素,用於強化土壤營養、防止害蟲,農莊以順應節氣,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保護土壤和生物多樣性。希望通過循環經濟,減少食品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
美心集團每年供應給鴻日農莊的廚餘量逐年增加,預計今年農莊農作物產量將達到20公噸。鴻日農莊的農產量也在逐年增加,包括車厘茄、沙律菜、意青瓜、青瓜、紅菜頭、南瓜、沖繩苦瓜等農作物。
美心集團供應鏈總監區晉禮表示,廚餘一直是他們關注的焦點,他們致力於將循環經濟策略融入業務和運營中,與鴻日農莊保持緊密合作,不斷試驗廚餘的種類和農產品的味道,同時解決物流和天氣帶來的挑戰,確保農產品的品質和供應量滿足集團的需求。
鴻日農莊主理人黃展明表示,過去社會對再生農地的概念不太熟悉,限制了發展。但得到美心集團的支持後,他們全力支持再生農業,購買農莊的農產品,並擴大農地面積。農莊因此能夠種植更多的再生農產品,並穩定地提供高品質的農產品。他希望透過合作,推動零農藥和零化肥的友善耕作模式,改變香港農業的傳統做法,並培育出獨特的品質。
美心集團旗下食肆的餐前廚餘,轉化為酵素代替傳統化肥。
篩選優質農產品 美味與營養並存
美心集團積極將再生農業的農產品,納入旗下各式餐廳,涵蓋中菜、西菜、日菜、快餐及咖啡店。為了確保食材能展現最佳風味,美心集團的廚師團隊與農莊密切合作,進行了多次的意見交流,討論農產品的大小、味道和特性等。
m.a.x. concepts及COVA業務總監謝慧儀表示,他們致力為顧客打造舒適雅緻的用餐體驗,「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與他們的營運理念完全契合,菜單設計的首要目標就是讓顧客感受食材原有的美味和營養。
美心集團的快餐總監范滿強表示,正在研發將鴻日農莊的農產品融入菜單中,並希望透過龐大的快餐店網絡,為更多顧客提供多元化且物超所值的健康美食。
鴻日農莊:友善耕作與美心集團的合作
一般本地農莊是悠閒種植,但鴻日農莊參與了由美心集團推動的「WeGen farming再生農業」可持續發展計劃後,與經濟市場相互配合。傳統上,農業、經濟和環保似乎是對立的,但美心集團與鴻日農莊的合作,展示了農業、經濟和環保可以互相協作。
鴻日利用廚餘轉化的酵素,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的蔬菜。
鴻日農莊以友善耕作為基本理念,重視生態平衡,農莊種植一些特定的植物,供昆蟲食用;養一些魚類給白鷺為食,並維持細菌的平衡。鴻日是試驗農莊,通過多次種植試驗,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耕作方法,不再使用傳統的推肥方法,而是利用酵素製作養分供應農作物。
美心集團提供的芒果皮、豆渣、三文魚骨、咖啡渣、蛋殼等餐前廚餘,鴻日農莊用作培養微生物,微生物分泌出各種有機物,包括胺基酸、低分子核酸、生長激素和各種酵素等。果皮酵素的製造能夠促使咖啡渣、豆渣和蛋殼等釋放養分,養分釋放時間可在一到兩個星期內,便能供應給植物。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酵素的養分,例如橙色的車厘茄需要含有三文魚成分的酵素,而棕色的車厘茄則需要豆渣成分更多的酵素。通過試驗,他們發現不同植物需要不同的酵素配方,從而種植出新鮮和營養豐富的農作物。
不同顏色的車厘茄,須用不同成份的廚餘酵素。
鴻日農莊注重按照節氣的變化種植不同的農作物,以避免土壤貧瘠,保護土壤和生物多樣性。美心集團的餐廳也根據季節調整菜單,以使用最新鮮和營養豐富的農作物。
例如,美心旗下的餐廳Simplylife會親自前往鴻日農莊試種農產品,並根據不同季節的農產品調整菜單,將鴻日農莊的農產品製作成沙律。鴻日農莊的車厘茄和蔬菜,不需要大量調味料,也能以食物最原始和新鮮的味道製作出令人滿意的沙律,為顧客提供健康美味的選擇。
Simplylife 採用鴻日農莊的蔬菜製作沙律
m.a.x. concepts及COVA業務總監謝慧儀 (左),美心集團供應鏈總監區晉禮 (右)
鴻日農莊的特色在於與美心集團的緊密合作,通過友善耕作、廚餘回收和節氣種植等方式,實現了農業、經濟和環保的有機結合。這種綜合發展的模式不僅提供了高品質的農產品,也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締造可持續的未來。
鴻日農莊的新鮮蔬菜製作的菜色。
美心集團(美心)積極創新求變,推動全民減廢、減碳、減塑,並於今年首次聯同學術機構、知名設計師及環保物料生產商等舉辦了「BEST with LESS 香港大專飲食業可持續包裝設計比賽」(BEST with LESS),廣邀全港專上院校學生以公開比賽形式,徵集環保設計方案,透過採用紙質或甘蔗渣設計餐盒,當中涵蓋餐盒、杯、杯蓋、醬料盒子等等,並研究如何減少外賣包裝。具實用性及成本效益的環保餐盒優異設計方案,將有機會被美心集團餐廳採用。
「綠饗」奪得冠軍,其追求綠色環保的設計,提倡簡化外賣包裝的款式及減少整體用料。
BEST with LESS 得到跨界合作夥伴的支持,包括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創新研究中心(CSIS)擔
任顧問及研究機構,向公眾發佈減塑成效及活動中獲得的啟發。香港設計師協會亦邀請了 18名設計師作為義務導師,為近30隊學生團隊提供設計指導。
綠饗」奪得冠軍,其追求綠色環保的設計,提倡簡化外賣包裝的款式及減少整體用料。
為了讓參賽團隊了解現時管制即棄塑膠規例的要求,和顧客及營運需要,美心於暑假期間舉辦了賽前的工作坊,由學術單位、評審團成員、環保物料專家等向參賽者剖析市場需要、顧客習慣、實際操作及成本效益等,更安排他們到餐廳考察,以獲取顧客及前線店員的意見,確保設計方案既符合法規的物料要求,亦可應用至美心旗下不同菜系的餐廳。
亞軍是「自信派門」。
專業評審陣容來自多個界別,包括中大亞太研究所所長馮應謙教授、CSIS負責人胡嘉明教授、著名設計師何啟亨及創作總監「又一山人」黃炳培、身兼品牌管理專家的港大客座副教授袁文俊博士,另外還有美心集團快餐總監范滿強和供應鏈總監區晉禮。經首輪評審脫穎而出的八組入圍作品,於9月21至24日於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展出。第二輪評審由評審團以五大準則評分,包括「減少包裝物料」、「環保性」(採用可降解物料、可回收)、「實用性」(生產成本和經濟效益)、「美觀及原創性」、「延續性」(鼓勵消費者日後重用該容器或包裝)。參觀者亦可由9月21日中午至22日上午的展期參與公眾投票,投選心目中的設計方案。
亞軍是「自信派門」。
經過兩輪嚴謹的評審,比賽結果於22 日的頒獎典禮中公佈。首三名勝出隊伍會贏得美心獎學金及由大灣區航空贊助由香港出發之免費來回機票,其作品亦將有機會被美心旗下餐廳採用。「優異創作獎」及「最受歡迎設計獎」得主則可獲美心飲食禮券及獎學金,總值港幣一萬元。
季軍是「傳意達無限」。
季軍是「傳意達無限」。
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感謝一眾跨界別夥伴不吝出謀獻策,促成今次比賽順利舉行。他表示,美心希望藉 BEST with LESS,可以喚起顧客、業界及社會關積極討論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來,一起尋求更多減塑減廢的可能性,繼而將討論及想法化為付諸實行的實際行動,為社會及環境帶來正面改變。
美心集團首席營運官(香港及澳門)蕭德威致辭。
評審團之一的馮應謙教授亦表示:「這場比賽提供了一個給年輕人展現創意的平台,讓他們探索創新方案,積極參與解決環境問題。他們的設計啟發了我們,展示了合作與創新的力量。」
所有得獎及入圍作品將於9月25 日開始在各大專院校巡迴展出,美心期望展覽可啟發社會就香港的減塑減廢,以至碳中和進程,展開建設性討論。
美心集團舉辦BEST with LESS 香港大專飲食業可持續包裝設計比賽。
為應對迫在眉睫的氣候挑戰,美心積極透過創新意念推行不同範疇的減廢、減塑及減碳項目,實現社會及環境可持續發展。美心較早前已於餐廳推行多項環保計劃,鼓勵顧客一起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其中美心快餐於 2018 年率先推行「日日無飲管」,成為全港首個中式快餐連鎖店全面推行無飲管計劃;至2022年全線堂食全面使用可重用餐具,而2023年3月更推出「走塑大行動」,顧客凡惠顧美心MX 、can.teen及美心Food2外賣時免取餐具,自備餐盒或自備杯,均可於美心專屬的手機應用程式 Eatizen 中獲贈電子印花一個。顧客累積滿五個電子印花,即可獲贈5元電子優惠券一張。計劃至今已節省逾63萬份即棄塑膠外賣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