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案第29日|黎訂出《蘋果》英文版挑選新聞準則 推薦KOL寫批判文章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第29日|黎訂出《蘋果》英文版挑選新聞準則  推薦KOL寫批判文章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第29日|黎訂出《蘋果》英文版挑選新聞準則 推薦KOL寫批判文章

2024年02月20日 16:34 最後更新:07月25日 17:40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第二十九日聆訊下午續開庭,《蘋果》前副社長陳沛敏作供指,黎智英訂出《蘋果》英文版挑選新聞及文章的準則,要與中國相關、外國讀者關心的較非本地議題,因打「國際線」要符合黎的價值取向,支持及同情示威者等,冀國際社會為示威者「出聲」,又推介多名寫英文評論文章的KOL,部分文章較批判性;黎又要求英文版要有「維權」及「警暴」等新聞。

控方庭上展示,WhatsApp群組「English News」在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的對話訊息,其中張劍虹曾指「老闆,討論後訂出初步English Newsletter做法:1. 內容:每天從社論、論壇、名采選取數篇文章,以及當天的逆權新聞及專題,翻譯或撰寫成當天newsletter……」,控方問到誰負責選取文章翻譯成英文版,陳沛敏指,在聘請馮偉光後,應由馮偉光根據黎智英的準則去挑選,例如與中國相關、或者黎認為外國讀者會關心、較非本地的議題。

更多相片

陳沛敏指,黎傾向支持及諒解示威者處境。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陳沛敏指,黎傾向支持及諒解示威者處境。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經濟學者林本利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經濟學者林本利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蘋果日報》英文版前執行總編輯及前社論主筆馮偉光(筆名盧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蘋果日報》英文版前執行總編輯及前社論主筆馮偉光(筆名盧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陳沛敏 (資料圖片)

陳沛敏 (資料圖片)

黎訂出英文版挑戰文章準則是外國讀者關心的非本地議題 

控方又問及,文章角度問題,陳指「都係比較批判性」,她以港鐵沙中綫偵查報道為例子,與工程內幕問題、安全問題等,雖然曾獲獎,但應該吸引不到國際社會,「我估就唔係黎生想作為English News嘅內容」,認為黎會想要有關中美關係、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等議題。控方問及,是否有人告訴她這些做法,陳指是參考群組訊息,黎提過要「偏黃」觀點,所以作出上述判斷。

控方指,張劍虹在訊息中亦提到「Newsletter可以先供有興趣收取的讀者免費試看一個月,然後收費,海外和香港人均可……我們可以在自己網站和social media投放廣告」。陳供稱,建議應該有落實,而網站是指《蘋果》網站,社交平台則由前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負責。

打國際線增國際話語權 傾向支持及認同示威者訴求 

另張志偉在2020年5月12日的群組訊息提到,「因我們今次打國際線」,目的是發揮香港《蘋果》在外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訂閱人頭和收入同樣重要,故我提議只收一個價錢月費」。陳指,以其理解,黎「一直都有咁嘅意思」,而張志偉所指的「國際線」與馮睎乾所指的「國際文宣線」類似,亦認為張志偉只是利用當時社會運動參與者常用字眼。控方再問,當時推出英文版目的是否「發揮香港(蘋果)在外國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陳指「理解黎生意思,都有包括呢個意思嘅」。

法官李運騰問及,《蘋果》當時有否參與社會運動當中,陳回應:「我唔會用『參與』去形容,《蘋果》當時會比較支持佢哋一啲訴求囉,或者認同佢哋嘅訴求」,示威者訴求例如提及普選等,「都符合黎生一直支持民主嗰個取態囉」。

陳沛敏指,黎傾向支持及諒解示威者處境。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陳沛敏指,黎傾向支持及諒解示威者處境。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陳:示威者受鎮壓時 黎冀國際社會會「出聲」

陳又指,除示威者訴求符合黎的價值取向,追求民主自由的立場外,如早前作供提及的立法會示威事件中,「佢(黎)都想我哋報道多啲佢哋心聲呀,咁佢嗰時都直接講佢動機,講運動持續落去咁,咁我估係咁樣方式去支持。」陳稱,當時示威者討論國際線,當外國、國際社會關注香港情況,如果得到外國支持,便有更高成功機會,而所指的外國支持,意指當示威者受鎮壓時,國際社會會「出聲」,「黎生搞英文版就係想得到國際支持同得到保護」。

經濟學者林本利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經濟學者林本利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推薦寫英文KOL 包括林本利、桑普等 

控方再展示,黎智英於同年5月12日在群組向張志偉表示「Patreon的問題是與蘋果日報隔離,我們主要目的是外國人撐蘋果日報,尤其美國政治人物訂閱蘋果對我們的政治庇護更重要」,陳確認。

同日,張劍虹在群組內發訊息,提到「楊(懷康)社長介紹Steve Vines,Michael Chugani和一個叫Albert Wun的美籍華人」。陳解檡,Steve Vines曾在英文報社工作及撰寫評論文章,而Michael Chugani亦曾在英文報社工作及曾主持電視節目。

黎在群組回覆「以上可加桑普,林本利和Simon Lee,Mark and Mark Clifford也認識一些本地住寫英文的KOL給我們寫,每天平均有兩篇英文搞就差不多了」。陳指,林本利是經濟學者,曾為《蘋果》寫文章,Simon Lee即李兆富;控方追問,桑普以甚麼角度撰文?陳形容屬「比較批判性」,至於林本利則著重經濟分析;Simon Lee則崇尚市場經濟,反對政府干預等,即崇尚「大市場小政府」,較右翼觀念。

管理層被捕後 陳認為《蘋果》應結束 

陳又確認,黎在訊息中的Mark是指Mark Simon,而她後來才認知Mark Clifford是公司董事。陳又憶述,最初曾在黎的Live Chat節目得悉Mark Clifford做嘉賓,後來她在2021年6月因本案首次被捕,獲保釋後,很多同事都擔心公司會倒閉、有沒有遣散費、因公司資金已被凍結、會否有同事被捕等,所以她被捕後辭職,亦代表同事去問董事局,其實係咪《蘋果》應該係要結束呢?」陳續指,當時「我嘅意見係覺得應該要結束囉,因為我唔能夠擔保同事,繼續做落去係咪唔會俾人拉」,陳稱當時才對Mark Clifford有深刻印象。在2020年5月時,她並無遇過Mark Clifford。

《蘋果日報》英文版前執行總編輯及前社論主筆馮偉光(筆名盧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蘋果日報》英文版前執行總編輯及前社論主筆馮偉光(筆名盧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由馮偉光任英文版執總 主理所有內容

控方指,黎在2020年5月12日向英文版群組發訊息指:「我想English news我們需要一個人主理,例如挖大陸任志強等先進人士寫的文章翻譯,或將『方方日記』的精髓每天翻譯一小段作為花絮等,不斷為英文版構思些做法令其姿態生動是必須的。劍虹,沛敏和偉光,請你們商量選一個人出來主理。這人可以是外面的人,總之對大陸和本港熟悉和英文好,一般學識水平高便可」。

陳指,事後與張劍虹、羅偉光商量,由前主筆馮偉光(筆名盧峯)是否適合主理《蘋果》英文版,陳提及馮偉光一直為《蘋果》「寫開社論」,明白《蘋果》立場,又曾有在其他英文媒體工作經驗,故當張劍虹建議馮偉光作為英文版執行總編輯時,她與羅偉光均無異議。

張劍虹其後傳訊息予黎指:「老闆,我們找好英文版columnist和翻譯團隊,翻譯統籌會交國際組負責,每天翻譯文章由沛敏或偉光選擇,這樣先試行,然後要修正」。陳表示,找到馮偉光主理英文版後,她與羅偉光便毋須負責選擇翻譯文章。

黎要求英文版要有維權、警暴等新聞 

控方又展示黎智英錄音謄本,陳確認當中有部分與其工作相關,當中提到中國及香港新聞須翻譯成英文版,她有向中國組同事跟進。陳亦指,黎有提到想要「維權」新聞,而香港新聞則有關「警暴」和人權自由等,並強調要與《南華早報》不同,人們才會訂閱《蘋果》英文版。

陳指,雖然《蘋果》實體版有增加到黎要求的新聞,但畢竟紙媒的讀者是香港人,所以選擇的新聞並不會與英文版一模一樣,而選擇將哪些新聞翻譯成英文版,則非由她負責。

控方曾預計明天會完成陳沛敏的主問,但以現時進度,控方表示希望本周四能完成,周五因控辯雙方需處理8.18流水式集會終極上訴案,故本案當日將不會開庭。

陳沛敏 (資料圖片)

陳沛敏 (資料圖片)

Tags:

Whatsapp

往下看更多文章

黎智英案第113天|黎批警方無預告下搜查蘋果大樓 法官反問倘作預警突擊搜查有何意義

2024年12月19日 20:50 最後更新:12月20日 08:43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續作供。黎承認在《蘋果》專欄「成敗樂一笑」刊出文章指「警權坐大,凌駕法律」,而警方更在無預警下搜查蘋果大樓,遭法官質疑,若提前作預警,突擊搜查有何意義。

黎智英指警在無預警下搜查蘋果大樓,遭法官質疑有預警下突擊有何意義。(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黎智英指警在無預警下搜查蘋果大樓,遭法官質疑有預警下突擊有何意義。(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辯方展示黎於9月27日刊出的專欄「成敗樂一笑」文章,題為「繼續打壓香港 還是以身報國?」,辯方問黎為何在文中指「警權坐大、凌駕法律,或者可以說警察老早就是法律了」?辯方律師問及黎作出有關評論時的理據,黎稱警方當年在未有預警下,200名警察搜查蘋果大樓。法官李運騰隨即反問黎,若提前作出預警,警方的突擊搜查仍有意義嗎? (what’s the point of raiding a place with prior warning?) ,黎續指「沒有任何起訴,甚麼都沒有,他們只走入大樓搜捕媒體」。李官再追問黎,警方的搜查行動是否根據搜查令,黎回答有,李官即指「所以警方不是在沒有搜查令情況下作出搜查」。在辯方進一步提問下,黎承認其對警方的批評,僅基於有傳媒機構被搜查。

文中提到警方進入蘋果大樓搜查檔案文件,「旨在殺雞儆猴,震懾所有傳媒」,黎解釋「因為在那次之後,所有媒體都被震懾,再也不敢寫任何東西」。法官杜麗冰指搜捕是8月發生,但黎在9月仍能撰文?黎稱「我看到了這個現象,這就是我說的原因」。

杜官反問,那麼並不是如黎所指所有媒體都被震懾,因黎都繼續撰文,代表《蘋果日報》沒被震懾?黎辯稱,他只是寫下他所看到的情況。杜官問,即不是所有傳媒都被震懾?黎改口稱,應說是「幾乎大部分」傳媒都被震懾。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