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刷牙最後做1步驟或「前功盡棄」牙醫:至少要等30分鐘

樂活道

刷牙最後做1步驟或「前功盡棄」牙醫:至少要等30分鐘
樂活道

樂活道

刷牙最後做1步驟或「前功盡棄」牙醫:至少要等30分鐘

2024年03月31日 07:00

口腔清潔十分重要,不過如果做錯步驟可能分分鐘「前功盡棄」。有牙醫就指出許多人刷牙後會做錯一件事。

不少人都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並使用牙線、漱口水等維持口腔衛生,然而認真護齒仍有蛀牙,究竟是怎麼回事。對此,牙醫警告,問題可能出在刷牙完馬上漱口或即用漱口水,反增加蛀牙機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大眾,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刷牙2次,每次2分鐘左右。英格蘭諾丁罕執業的牙醫瓦拉博(Shyaam Vallabh)表示,牙膏所含的濃縮化合物,在刷牙過程會有效清除牙菌斑,防止牙齦疾病與蛀牙,氟化物能保護牙齒免受磨損與傷害,這是強化牙齒堅硬的「保護殼」琺瑯質最佳方法之一,能有效防止蛀牙。因此讓氟化物盡可能留在牙齒上的時間愈久愈好。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果刷牙方式或潔牙程序不正確,牙菌斑就會覆蓋在牙齒上,造成蛀牙。瓦拉博說:「刷牙之後馬上漱口會讓牙膏裡的濃縮氟化物在發揮作用之前,就被水沖掉。」牙醫也指出,用含氟牙膏刷牙之後若是馬上漱口,牙膏裡的氟化物無法停留在牙齒表層,保護力大減。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NHS也有同樣建議,大眾用牙膏刷牙產生的泡沫只要吐掉即可,不必再用水漱口,以免降低氟化物預防蛀牙的功效。

瓦拉博表示:「倘若你刷完牙實在很想用水沖一沖口腔,我建議至少等待30分鐘,接著再去漱口或進食及喝飲料。這讓牙齒能夠吸收牙膏裡的氟化物,提供更有效的防護。」他強調,沖掉牙膏泡沫雖然不會直接引起蛀牙,但反覆漱口可能會讓口腔在一段時間之後增加蛀牙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此外,不少人愛用漱口水維持清新口氣,甚至在刷完牙立即使用當作「加強劑」,以為這樣護齒更有效。瓦拉博卻指出這也是不當的作法,同樣會降低氟化物保護琺瑯質的作用:「漱口水通常用於讓口氣芬芳,但許多產品對於口腔健康並無其他益處。」他建議,漱口水在一天之中刷牙以外的時段使用為佳,例如午餐過後,以免洗掉才剛附著在牙齒上的氟化物。

台灣一名營養師教5招改變生活型態預防糖尿病,其中運動和飲食均是關鍵!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糖尿病患病率高 併發症風險不容忽視

糖尿病非常普遍,現時在香港約每10人便有1人患糖尿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當,除了易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腳」等嚴重併發症,亦會對整體健康構成長遠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不良生活習慣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

針對此問題,台灣註冊營養師珊珊近日於社交平台發文指出,糖尿病並非無法預防,許多慢性疾病其實與長年累積的不良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她強調,久坐少動、飲食不均、經常熬夜,以及吸煙飲酒等都是高危因素,長期忽視將增加患上三高乃至更嚴重疾病的風險。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5個調整生活型態的建議

珊珊指出,偶爾享用大餐或炸物無可厚非,有助心靈獲得滿足,但若天天放縱,例如經常進食高油高糖食物,對身體而言無異於長期消耗。尤其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士,更應重視日常作息與飲食的調整。對此,她列出了5個「調整生活型態」的方向給大家參考:

1. 減重5%至10%: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人士而言,減重不僅是必要的,更應列為首要目標。

2. 控制脂肪攝取:每日總脂肪攝取應控制於總熱量的3成以下。

3. 減少飽和脂肪攝取:飽和脂肪應控制於每日總熱量的1成以下。

4.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每攝取1,000千卡熱量應配合15克膳食纖維。例如,每日攝取1,500千卡者,應攝取不少於23克纖維,攝取1,800千卡者,則建議至少27克。

5. 規律運動: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健康從來不是單靠「節食」或「短期努力」就能達成,而是一種長期累積的生活態度。唯有建立良好習慣,才能真正遠離慢性疾病的威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