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和其他膠產品將於本月22日開始實施。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大部分大型餐飲集團已轉用非即棄塑膠餐具,不少中小型食肆正陸續轉用,例如改為派發竹製飲管,又認為市面的餐具替代品選擇的數量足夠。
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對於政府指,每份非即棄塑膠餐具和膠餐具價錢相若,成本只輕微多幾仙,但黃家和說,有部分業界每日餐具消耗量高,成本增幅可以高達兩三成,長遠擔心經營成本上升,亦對於環保餐具的耐用性有顧慮。
他又說,近月已有食肆停止提供餐具,以省卻採購餐具的負擔,亦有餐廳就每份餐具向顧客收取1至2元,令顧客寧願自備,相信有助推廣環保意識。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香港餐飲聯業協會FB圖片
黃家和說,部分餐具供應商的即棄塑膠餐具存貨可用上兩至三個月,相信未來半年適應期內,仍然會繼續在不同途徑出售「貨尾」。
開業33年的海皇粥店全線結業,並終止僱傭合約。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海皇粥店全盛時期曾經有數十間分店,近年亦改變策略希望可以延續經營,例如售賣即食湯包等,但面對競爭激烈及港人北上消費等因素,最終要結業。
海皇粥店宣布結業。小紅書圖片
黃家和說,餐飲業面對經營困難,包括租金仍然高企,近年有不少內地餐飲企業積極在港拓展業務,令到本地傳統餐飲集團面對更激烈競爭。他認為食肆要繼續經營,需要改變宣傳策略,舉例在剛過去的黃金周,有些食肆因為小紅書有介紹,很多遊客來港尋找及光顧這些食肆,令他們的生意暢旺。
海皇粥店宣布結業。小紅書圖片
他又說,雖然今年黃金周餐飲業市道較去年同期有輕微升幅,但業界整體生意額仍然較之前下跌約10%至15%。而旅客的消費力較疫情前有下降,本港市民的消費力同樣因經濟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而減弱,加上不少市民在周末或假期北上消費,都影響業界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