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熟牛肉切面現「閃爍漸變金屬光澤」仲可唔可以食?專家咁解答

生活事

熟牛肉切面現「閃爍漸變金屬光澤」仲可唔可以食?專家咁解答
生活事

生活事

熟牛肉切面現「閃爍漸變金屬光澤」仲可唔可以食?專家咁解答

2024年05月19日 07:00

熟牛肉切面可能會出現彩虹色光澤,令人擔憂食物安全問題,專家揭秘背後的科學原理。

網友好奇熟牛肉切面閃爍金屬光澤能否食用

近日,內地一名網友在網上曬出一張熟牛肉的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只因該牛肉片閃爍著漸變金屬光澤,看起來亮閃閃如同油彩畫中的虹彩效果,不禁讓人擔憂是否能安全食用,「這肉還能吃嗎」?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專家解釋牛肉上的虹彩現象是光與肌纖維互動的結果

對此,專注於科技話題的微信公眾號「果殼網」提供了相關科學解釋。「果殼網」指出,照片的牛肉呈現出「虹彩現象」,主要是因為肉品在垂直於紋理切開時,肌纖維的排列與光線相互作用產生的一種光學效果,無論生肉或經烹調、醃制的肉食中均可能出現此種現象,而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結構色。

虹彩現象不涉及化學變化所以肉品可安全食用

換言之,這種虹彩現象是因為肉片上的物理結構與光線互動所產生,不涉及化學物質的改變,因此意味著肉品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只要無其他異常,該肉片仍然安全可食。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專家提供實驗方法幫助消費者區分結構色與化學染色

為了進一步打消民眾的疑慮,「果殼網」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法,讓人們可以在家中自行驗證。即消費者可嘗試在不同光源下改變觀察角度,這有助於辨別結構色的虹彩與化學色素染色的區別。結構色的虹彩會隨觀察角度變化而改變,而化學染色則不會。

科學界解析肉片虹彩的物理和結構成因

科學界對於肉片出現虹彩的原因提出兩種說法:一是肉片表面被整齊切斷的肌纖維形成了「二維衍射光柵」,從而產生顏色;另一種說法則是虹彩來自於肌肉組織中的多層膜結構,這些結構讓反射光線產生了干涉效果。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食品專業人士釐清虹彩牛肉的食用安全性

此外,有食品專業人士在微博上補充說明,牛肉(以及豬肉、鴨肉等)出現綠色的虹彩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肉質優良,纖維緊密且規則,使用鋒利的刀具切割時形成光柵衍射現象,這種肉是安全可食用的。二是肉質因細菌污染而腐壞變質,蛋白質分解釋放出硫化物,呈現綠色,這種肉則明顯不宜食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內地一名女子因3小時猛灌8杯水導致「水中毒」被送ICU,對此醫生教科學飲水法助維持健康。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過量飲水恐造成「水中毒」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一天需要飲8杯水」的說法,認為多飲水對健康百利而無一害。雖然水對人體至關重要,體內缺水會增加心衰、中風、糖尿病等多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過量飲水亦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健康風險,甚至導致「水中毒」。 內地一名女子近期就因為在短短3小時內飲下8杯水,最終因水中毒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儘管「水中毒」較為罕見,但一旦發生,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因此,眾人必須特別注意飲水量,避免過度飲水帶來健康隱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水中毒」如何發生?

《新浪健康派》指出,通常情況下,若飲太多水身體能夠通過排尿、出汗和呼吸等途徑排出多餘的水分,恢復體液平衡和正常機能。然而,如果在身體不缺水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過量飲水,恐會導致機體內環境電解質稀釋,血液滲透壓降低,水通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對大腦造成極大的損害。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中醫角度:水與氣的轉化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並非簡單的容器,飲水並非直接進入胃腸道,而是要經過「氣化」(化水為氣)過程,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水從口入胃後,需要通過胃的受納、腐熟、脾的運化、升清,肺的宣降等多重步驟才能將水分布至全身。這個過程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水的消化和吸收遠比消化食物還要困難。若氣化不足,水無法有效滋養五臟六腑,反而容易形成「水飲(體內水液輸布障礙、運行失常、停聚於體內所形成的現象)」現象,甚至演變為「水毒」蓄積體內,對健康產生威脅。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如何科學飲水?

一般來說,「水中毒」很少發生。不過一旦發生,就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來逆轉血液稀釋,避免死亡事故發生。因此,科學飲水對保持健康至關重要。飲水的量應根據體重來判斷,每1公斤體重對應30-40毫升水。例如,一名體重為100公斤的人,最多可以攝入4升水,但必須分次飲用,而非一次性大量飲水。

具體飲水建議如下:

1. 少量多次

每次飲水量應控制在500毫升以內,避免一次性飲水過多。如有需要,可以在3-5分鐘後再繼續飲水。

2. 避免冰水

冰水或冷飲會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尤其是夏天,建議飲用18℃至45℃、接近體溫的白開水。

3. 未渴先飲

不應等到口渴時再喝水,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通過觀察尿液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補水,尿液呈淺黃色表明水分足夠,深黃色則提示缺水,應及時補充。

總體而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適量、科學飲水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保持良好的飲水習慣,合理補充水分,才能確保身體機能正常運行,遠離健康風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