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三孩之母換上戎裝當輔警 冀以身作則教識仔女正直誠實、貢獻社會

博客文章

三孩之母換上戎裝當輔警 冀以身作則教識仔女正直誠實、貢獻社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三孩之母換上戎裝當輔警 冀以身作則教識仔女正直誠實、貢獻社會

2024年05月13日 14:22 最後更新:14:30

母親節剛過,最新一期《警聲》分享了一位三孩之母與警隊結緣30載的故事。主人公Fanny是醫院抽血員,自今年4月開始,她又添一個新的身份:成為維護法紀的輔警。

今年4月起,Fanny換上戎裝成為輔警。

今年4月起,Fanny換上戎裝成為輔警。

Fanny自小就展現出英勇精神,16歲時的一次經歷點燃了她的警察夢想。當時Fanny和朋友在便利店,遇到一名男子對她們「露械」,Fanny沒有被嚇倒,反而試圖追趕,並登上警車協助警察兜截。警察們分工合作落力追捕的畫面,令Fanny深受感動,縱然當日未能成功擒人,Fanny心中已埋下成為警察的種子。

儘管Fanny在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但她意識到提升學歷的重要性。於是她參加了毅進課程,取得了相當於會考五科合格的成績。這段學習經歷不僅讓她認識到知識的力量,也激發了她掌握專業技能的決心。

後來,Fanny成為了醫院的一名抽血員,面對身為左撇子的挑戰,Fanny憑借毅力和額外的練習,在半年受訓期內順利獲得了資格證書。

Fanny事業變得穩定,2019年的社會動蕩卻讓她擔憂兩個女兒觀念會被影響。秉持著教育孩子正直誠實的價值觀,Fanny決定報名成為輔警,以此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她憶述,「當時兩名女兒分別就讀大學和高中,我很擔心她們的觀念會受到影響。相比追求學歷和成就,我更希望她們做人正直誠實,為社會帶來貢獻,因此我決定以身作則投考輔警,我希望像30年前幫助我的警察一樣儆惡懲奸。」

Fanny(左一)與子女合照。

Fanny(左一)與子女合照。

在初生兒子成長的關鍵期結束後,她開始了嚴格的體能訓練,每周至少長跑三次,以應對選拔。Fanny的堅韌不拔贏得了認可,她成功獲得取錄。培訓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射擊訓練時,她的左手再次成為挑戰。幸運的是,在教官的悉心指導下,她克服困難,如願成為輔警。

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警隊,Fanny始終致力於服務市民。作為母親,她希望繼續以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感染子女。大女大學畢業後,Fanny鼓勵她投考警務督察;細女則正在攻讀護士課程,希望追隨母親的腳步進入醫療行業。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母親節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本屆政府出任此職位近3年,在加入這個「熱廚房」前,他做了30年「金牙大狀」,從沒想過轉行,更枉論成為特區領導班子的一員。在最新一期馬會刊物《駿步人生》中,林司長接受馬會專訪時透露了他當年接受邀請擔任律政司司長的「心路歷程」,也罕談私生活和夫婦相處之道。

林定國坦言,當年獲邀加入政府的第一個反應是「有點措手不及」,笑言:「30年來從沒有想過轉工,如果要轉,頂多做法官。」但當時的時間不容他慢慢考慮,大堆問題如泉湧,「我是否適合做這份工作?我是否勝任這份工作?」,但事實不會有答案,因為他從未在政府或大機構工作,根本無法比較。

林定國接受新一期《駿步人生》訪問,談及當年「轉工」入特區政府擔任律政司司長的感受。

林定國接受新一期《駿步人生》訪問,談及當年「轉工」入特區政府擔任律政司司長的感受。

他認為,這是機緣,「有這種機會很難得,對個人而言是很大挑戰,又可以為社會做點事」,況且「人家對你有信心,你怎可能沒有?」

惟他直言,進入「熱廚房」後,面對新制度、新人事,要擔當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他也經歷了一段適應期。如在推動政策的過程中,他要求自己的解說能力到位,讓普羅市民也明白法律議題,「(以往的) 溝通對象是大律師或法官,大家有共同語言,很快就明所以;但換了對象是一般市民,(我們)一定要好警覺,問別人是否明白。」

林定國熱愛香港,笑言:「去完旅行回來,在飛機見到香港風景,已經急不及待,很想回家食碗雲吞麵、叉燒飯。」因為這裡有家人、有熟悉的朋友,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係屋企,好舒服的感覺。」

目前香港面對不少挑戰,但他認為,總有你喜歡的東西,可能「係人?係環境?」,他希望為我城重拾信念:「總有一個你喜歡在香港生活的理由。要攞番信心同鬥志。」

林定國談「正義」與「法治」

不說不知,小時候的林定國,職業志願很多元化,「在不同年紀、不同階段,總想過要做不同的職業。我也曾想過,做太空人和科學家。」後來透過排除法,
按能力和興趣去篩選,「如果能力可及但沒有興趣,事情不會做得好;相反若只有興趣但能力不相配,這是嗜好,不能作為職業。」最終選擇讀法律。

談到正義與法律。林定國說,若要放一件「吉祥物」在辦公室,他會選擇「獬豸」,即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象徵公正的神獸。

他認為,每人對「正義」或有不同理解,但任何法律制度的原意,都是根據客觀標準判斷、規範一個人的行為,這是基本要求;同一宗案件的裁決結果,一方可能覺得合理;另一方或不同意,那麼公義與否,就要看是否盡力履行法律,是否按法律原意行事。同時,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

他說:「所謂法、理、情三個層次。法律不是鐵板一塊」,但人情不能代替法律,「執行法律時不能違反基本原則,而在某些場境下,也要考慮個人因素,但兩者不是互相排斥」。

林定國說,馬場把香港的特徵集合一起,「有高水平的運動,很國際化,氛圍有如開party」。

林定國說,馬場把香港的特徵集合一起,「有高水平的運動,很國際化,氛圍有如開party」。

一定安排訪港賓客到馬場觀賽 體驗「馬照跑」

香港,還是林定國心目中的萬花都會,「地小,但望出去好繁盛,好快就抵達郊外……中西融合,很國際化,選擇多,甚麼菜式也有,豐儉由人。」他說,若有賓客到港,若時間許可,他都一定安排他們到馬場觀賞賽馬,「跑馬活動的場地、氣氛好,本身又是很有歷史的活動。」他稱,「『馬照跑』是一國兩制下,最標誌性形容香港生活方式不變,很有象徵意義。」他認為,馬場把香港的特徵全集合一起,「有高水平的運動,很國際化,氛圍有如開party,好開心」。

事實上,旅遊和賽馬不可分割。2023/24馬季,馬會共接待9.3萬內地旅客人次;而今個馬季截至3月底,到馬場觀光的內地旅客已超過11.4萬人次。

林定國亦特別欣賞馬會對香港慈善事業的貢獻。「香港要維持低稅率制度,但社會的確有很多福利需要,如醫療、教育,如何去填補?這就需要有個強大的慈善機構,由民間主導,有能力也有組織性,與政府合作,才處理得到。」

愛黎明時分跑步 分享夫婦相處之道

雖然公務繁忙,但林定國仍維持跑步的習慣,他說,因為不需要固定場地,「時間沒太大限制,很自由。」

原來林司長很喜歡在黎明時份出發跑步,「天黑黑街上沒有人,感覺很正!」跑步無拘無束,「發吓白日夢、讓思緒放空。」他也不時跟同是律師的妻子結伴一起跑。「我係『慢吞吞』,太太好心急!」他更分享夫婦的「保鮮之道」就是溝通與關心,「要知道對方在做甚麼、想甚麼。」,認為夫妻之間性格可以很不一樣,價值觀卻要一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