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塔哥尼亞驚現7000萬年前恐龍化石 前肢短小真身竟是牠

大視野

巴塔哥尼亞驚現7000萬年前恐龍化石 前肢短小真身竟是牠
大視野

大視野

巴塔哥尼亞驚現7000萬年前恐龍化石 前肢短小真身竟是牠

2024年05月24日 10:20 最後更新:11:09

阿根廷巴塔哥尼亞近日出土了一種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牠那異常短小的前肢。

巴塔哥尼亞驚現7000萬年前恐龍化石

據科學媒體《IFLScience》於21日報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地區出土了一種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

這種恐龍被命名為「Koleken inakayali」,屬於阿貝力龍科(Abelisauridae),牠們是白堊紀晚期(Late Cretaceous)南半球的頂級掠食者。

在「拉科洛尼亞組」地層被發現

「Koleken」在巴塔哥尼亞中部原住民特維爾切人(Tehuelche people)的語言中,意為「小石頭」,而「Inakayal」則是最後一位特維爾切領袖的名字。這具「Koleken inakayali」的部分骨骼化石是在「拉科洛尼亞組」(La Colonia Formation)地層中被發現的,包括了部分頭骨、幾乎完整的脊椎骨、完整的髖骨、部分尾骨,以及兩條幾乎完整的腿骨。

前肢極其短小 與食肉牛龍相似

這種新發現的恐龍與著名的「肉食公牛」食肉牛龍(Carnotaurus)相似,食肉牛龍曾在電影《侏羅紀世界》和紀錄片《史前星球》中亮相。「Koleken inakayal」與食肉牛龍的不同之處在於牠擁有獨特的頭骨特徵、體型較小,而且沒有食肉牛龍頭上的角,而共同點就是牠們都擁有極其短小的前肢,這是阿貝力龍科的共同特徵。

科學家認為,食肉牛龍會利用牠奇特的小手臂和特殊構造的肩胛帶,在求偶時快速旋轉,展現出藍色的閃光。

研究白堊紀最後1500萬年地質時期

這些化石的出土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的成果,該項目旨在探討巴塔哥尼亞地區恐龍時代的終結,重點關注白堊紀最後1500萬年的地質時期。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官網圖片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官網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巴西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 可助研究三疊紀生物多樣性

2024年06月26日 12:20 最後更新:17:57

巴西近日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這一發現對於三疊紀中晚期偽鱷類(pseudosuchians)的多樣性研究具有關鍵意義。

巴西出土2.37億年「偽鱷類」化石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巴西古生物學家穆勒(Rodrigo Müller)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巴西發現了這種古代掠食性爬行動物的化石,其年代約為2.37億年前的中晚三疊紀(Middle-Late Triassic)。這一發現填補了巴西在這一類型化石方面的知識空白。

巴西之前尚未發現這類化石

偽鱷類在三疊紀時期非常普遍,其中一些大型物種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小型偽鱷類,如優雅鱷屬(gracilisuchids),在食物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巴西之前尚未發現這類化石。

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部分骨骼

穆勒及其研究團隊在巴西聖瑪麗亞組(Santa Maria Formation)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部分骨骼,包括完整的頭骨、下頜、11節胸椎、一個骨盆和部分肢體。頭骨長度為14.4公分,具有細長的下頜和彎曲的尖牙,顯示出輕巧的骨骼結構,估計總長度不足1米。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巴西首次確認鱷屬物種

這一新物種以業餘古生物學家佩德羅·盧卡斯·波塞拉·奧雷利奧(Pedro Lucas Porcela Aurélio)的名字命名,稱為Parvosuchus aurelioi,意為「小鱷龍」。這是巴西首次確認的鱷屬物種,顯示了該地區在三疊紀時期偽鱷類的多樣性。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scientific reports 網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