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西媒「中國核武器威脅論」逐個破 全球核安全的真正威脅另有其人

博客文章

西媒「中國核武器威脅論」逐個破 全球核安全的真正威脅另有其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西媒「中國核武器威脅論」逐個破 全球核安全的真正威脅另有其人

2024年06月18日 11:18 最後更新:11:21

近年來,西方媒體頻繁炒作「中國核武器威脅論」,然而,深入剖析全球核安全局勢,就可以發現,真正的威脅或許並非如某些報道所渲染的那樣來自中國。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6日發表全球核力量的年度報告,在當前俄烏衝突戰火持續不斷和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的背景下,不出意料地顯示全球核形勢並不容樂觀,尤其是處於戰備狀態的核彈頭數量持續增加。但西方媒體卻將批評的重點集中在中國身上,尤其是再三炒作「中國首度在非戰爭時期把少量裝在導彈上的核彈頭部署為高度戰備狀態」。

據《環球時報》旗下軍事專欄「樞密院十號」,仔細看一下這份報告的內容,被西方媒體重點炒作的「中國核武器威脅論」,主要就這幾個點:中國的核彈頭庫存從去年的410枚增加到了500枚;中國首次將少量核彈頭裝配在導彈上,處於高度戰備狀態。

問題在於,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該報告顯示,美國現在擁有1770枚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1938枚處於儲存狀態的核彈頭,此外還有1336枚退役但尚未拆除的核彈頭。俄羅斯擁有1710枚部署狀態的核彈頭、2670枚處於儲存狀態的核彈頭,以及1200枚退役但尚未拆除的核彈頭。此外英國、法國和中國分別擁有225枚、290枚和500枚核彈頭,印度、巴基斯坦、朝鮮和以色列分別擁有172枚、170枚、50枚和90枚。

該報告稱,儘管全球核彈頭的總數持續緩慢下降,但「主要是因為拆除了部分已退役核彈頭」,實際可用的核彈頭總數卻在增加,從2022年的9490枚增加到2023年的9576枚,再到2024年的9585枚。該報告還提到,實際裝載在導彈與飛機上的核彈頭數量為3904枚,對比2023年增加了60枚,且約有2100枚已部署的彈頭處於「高度戰備狀態」。

關於該報告提到的所謂中國核彈頭數量從去年的410枚到今年的500枚、增加了90枚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7日在回答日本記者的相關提問時已經做出了明確回應:「中方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的白皮書,明確闡述了中國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相關的戰略保持高度的穩定性、延續性和可預測性。」 「如果你真的對戰略安全問題感興趣,建議多關注美國投入巨資升級三位一體核力量,強化核共享和延伸威懾等方面的情況,這才是真正關乎全球戰略穩定的重大問題。」

在「樞密院十號」看來,這份報告並沒有說明所謂如今中國擁有500枚核彈頭的結論具體依據來自哪裡?這些數字也從來沒有得到過中國官方的承認。倒是美國《華盛頓郵報》提到,「SIPRI的估計與五角大樓最近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的數字一致,後者宣稱到今年5月中國可能擁有超過500枚核彈頭,並且有望超過之前的預測。」眾所周知,近年美國方面在中國核武器問題上經常大放厥詞,關於中國核彈頭的數量更是出現了多種版本,SIPRI的報告與美方的數字「不謀而合」,恐怕反過來還削弱了它的真實可信度。

至於說「中國首次將核彈頭置於高度戰備狀態」,對比SIPRI報告的數據,就更扯了。首先還是相同的問題——SIPRI如何知道中國已經將多少核彈頭安裝在導彈上?查看了報告原文,其中也沒有明確提到相關說法的確切出處。

其次,即便該報告內容屬實,但其他國家是怎麼做的呢?根據SIPRI報告的數據,美國現役3708枚核彈頭中有1770枚處於部署狀態,俄羅斯現役4380枚核彈頭中有1710枚處於部署狀態,英國225枚核彈頭中有120枚處於部署狀態,法國290枚核彈頭中更是有280枚處於部署狀態,而中國呢?500枚核彈頭中僅有24枚處於部署狀態。

相比其他四個核大國,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數量基本佔現役總數的一半甚至更多,而中國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不但數量少得多,而且比例更是低到了不到5%,就這樣還要被西方媒體集中指責,可見它們雙標程度已經是何等變態了。

此外,按照SIPRI報告的說法,全球處於「高度戰備狀態」的核彈頭為2100枚,明顯少於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總數,這也意味著所謂中國處於「高度戰備狀態」的核彈頭數量比24枚更少。就連SIPRI報告也對此含糊其辭地說「中國有少量核彈頭處於高度戰備狀態」,而事實上,「高度戰備狀態」的核彈頭幾乎都屬於美國及俄羅斯。

美國新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正在建造中

美國新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正在建造中

真正威脅到全球核安全的到底是誰呢?其實答案就在SIPRI的報告裡面。

其中在美國部分詳細介紹了五角大樓規模龐大的核武器現代化計劃。該報告稱,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通過翻新現有彈頭來維持核武庫。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於2023年向美軍交付了200多枚翻新核彈頭。但近年來,美國已朝著一項更雄心勃勃的計劃邁進,該計劃的重點是生產全新或經過重大改裝的新型核彈頭。該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新彈芯(核武器的鈈芯)的能力,美國的計劃是在2026年將相關彈芯生產能力從每年10個提高到30個,到2030年將達到每年至少80個。

美國空軍正在研製新一代核巡航導彈

美國空軍正在研製新一代核巡航導彈

同時,美國還在全面研制新一代核武器運載平台,包括陸基「哨兵」洲際彈道導彈、空基B-21「突襲者」隱形戰略轟炸機、海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新型AGM-181遠程巡航導彈等。根據五角大樓透露的計劃,美軍將用新型B61-12和B61-13核炸彈取代現役的老式核炸彈。它們的命中精度和對目標的摧毀能力都遠在之前的老型號之上,因此具備更大的實際威懾能力。同時正在生產經過重大改進的W87-1型核彈頭,用於裝備「哨兵」洲際導彈。美國海軍則已經於2019年年底首次實戰部署了低當量W76-2型核彈頭,這被認為是將極大降低核戰爭的門檻。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配備的全新研制的W93核彈頭也已經處於設計階段。

誰才是全球核安全的真正威脅,不用多說了吧。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法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初見曙光」 美媒:技術驗證機或已試飛

2024年06月26日 13:21 最後更新:13:31

美國空軍的F-22隱形戰機在二十年前開啓了第五代戰鬥機的時代,瞬間使得其他戰機一夜之間變成了過時的產物。時光流轉,誰將率先啟動第六代戰鬥機的時代呢?美國《防務新聞》在24日憂心忡忡地指出,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美國《防務新聞》報道截圖

美國《防務新聞》報道截圖

根據內地軍事專欄「空天力量」,報道指出,儘管中國在所有的國防事務上都以保密聞名,但有跡象表明在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領域,中國正在取得進展。最明確的證據可能來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2019年1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消息。在一次有關第六代戰鬥機的討論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海峰表示,他們正在籌備研究一種「到2035年可以保衛海空的戰鬥機」。當時他還提到了一些元素,如有人-無人協同、人工智能的應用,改進的隱身和全向感應器等。

2022年,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馬克・凱利表示,中國提出的這些努力方向「正在按計劃進行」。他指出,他們對於第六代戰鬥機技術的看法與美國非常相似,主要特徵是信號呈指數級減少,處理能力和傳輸能力呈指數級加速,而開放任務系統具有迭代能力,能以相應的速度進行重新編程。

中航工業發布的無尾戰鬥機概念圖

中航工業發布的無尾戰鬥機概念圖

長期關注中國軍事動態的美國觀察家里克・喬認為,中國在第六代戰機領域展開了創紀錄的努力計劃。自2019年以來,中國通過半官方渠道透露的相關進展信息持續增加。他提出的證據包括中航工業描繪通用下一代戰鬥機配置的藝術作品、學術論文以及軍方和行業官員的聲明。此外,2021年10月拍攝的衛星照片顯示,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出現了一種新型無尾戰鬥機的身影。

喬指出,第六代戰鬥機的設計非常複雜,通常包括空氣動力學設計和控制、射頻材料、飛行控制軟件、傳感技術、數據鏈接和作戰管理系統、武器以及協同戰鬥機或無人機的集成。他向《防務新聞》透露,中國第六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可能是縮比版本,他將這架神秘的戰鬥機稱為J-XD)已經進行了飛行測試。不過他也指出,「我完全相信J-XD的一些子系統(如發動機)最初會比美國同類產品性能差,儘管過去幾十年來中美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但在某些領域他們仍在追趕。」

X截圖

X截圖

美國空軍中國航天研究院院長布倫丹・馬爾瓦尼在回答「中國目前是否有能力研發這些先進戰鬥機」時表示,「今天?不。二十年後?絕對會。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這一點。我們越來越不會低估中國體制下定決心後所能達到的程度。」
他認為,缺乏先進的噴氣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領域的重大缺陷,但情況正在好轉。他說,「歸根結底,這只是科學。我告訴人們,柏林的物理學和北京的物理學是一樣的。所以如果你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你就能製造出一台好的航空發動機,尤其是用於軍事方面。」

馬爾瓦尼表示,中國將未來戰機描述為無人駕駛,但他認為該設計更有可能是「可根據需求選擇是否載人」,這取決於人工智能系統以及其他必要技術的開發速度。他說,「你不必一定讓飛行員在飛機裏,你可以讓它自行飛行,或者它可以充當忠誠的僚機。」

報道還提到,就像美國第六代戰機的設想是與無人機協同作戰一樣,中國的無人機製造商同樣雄心勃勃。喬認為,在航展上亮相的中國無人戰鬥機「可能並不代表為解放軍實際開發的無人機,後者的性能幾乎肯定更為雄心勃勃。」他還表示,可以設想中國各種先進的作戰無人機「正在進行先進的開發/測試,甚至有限的開始服役」。作為佐證之一,他提到,中國率先推出了雙座型殲20隱形戰鬥機,後座操作員可以控制無人機,顯示中國正在努力推進無人機與有人戰機的協同作戰。

最後,美媒總結表示,如果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海峰關於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將於2035年投入使用的預測成立,考慮到試飛和測試需要約5年的時間,因此原型機最早將在2028年左右準備就緒。喬認為這是可能的,而馬爾瓦尼的預測略微悲觀,但時間表也不過只往後推遲了幾年,「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可能會在21世紀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首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