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近日率領著一支陣容空前的航母打擊群,浩蕩駛向西太平洋深處,進行了一次規模宏大的遠海訓練。
從本世紀初開始,實力大縮水的美國海軍不得不用啟用小規模的航母打擊群,强大的航母戰鬥群成為過去。沒想到,如今在西太平洋再次出現了一支强大的航母戰鬥群,不過率領它的變成了中國國産航母山東艦——1艘大型航母、1艘075型兩栖攻擊艦、2艘055大型驅逐艦、2艘052D型防空驅逐艦和2艘054A型護衛艦,再加上一艘901型快速補給艦,絕對是西太平洋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强的航母戰鬥群。
外媒報道截圖。
據內地軍事博主「空天力量」,西方媒體此前集中報道稱,中國航母山東艦編隊6月底出現在了距菲律賓200海里(約360公里)外的海域上,「中方首次派出航母前往菲律賓近海,有威懾之意」。此後有專家猜測,它可能會穿過第一島鏈,前往西太平洋圍觀正在夏威夷舉行的「環太平洋2024」演習。但6月30日的商業衛星照片顯示,它却返回了南海,位於海南島與西沙群島北礁之間的海域。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最新衛星照片顯示,山東艦周圍竟然集結了一支空前規模的護航艦隊——包括6.5萬噸級航母山東艦、4萬噸級075型兩栖攻擊艦海南艦、2艘萬噸級055型驅逐艦、2艘052D型防空驅逐艦、2艘054A型護衛艦,僅這些作戰艦艇的噸位就超過20萬噸,還有一艘901型快速補給艦跟隨。按照常理,水下應該還有一兩艘攻擊核潜艇提供掩護。這樣的規模,已經完全符合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標準。
衛星照片上的山東艦和海南艦清晰可見。
根據1995年美國海軍公布的航母戰鬥群編制表,一個標準的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由1艘航母,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2艘「斯普魯恩斯」級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2艘「佩里」級護衛艦,一到兩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潜艇以及一兩艘艦隊補給艦組成。相比之下,這次山東艦航母的超豪華編隊配置有過之而無不及。
例如055型驅逐艦不但噸位遠超「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而且配備的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能力也明顯强於後者配備的老式AN/SPY-1相控陣雷達,至於垂直發射系統,055型驅逐艦配備的大直徑垂發單元能够發射從高超音速導彈、超音速反艦導彈、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到各型防空導彈的各種武器,性能也遠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之上。而054A型護衛艦也全面超過了冷戰時期的「佩里」級護衛艦,只有052D型防空驅逐艦的整體能力略遜於最新型號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至於航母打擊群的核心部分,山東艦的噸位與艦載機數量相比美國超級航母有較大差距,但這次山東艦編隊裏增加了一艘075型兩栖攻擊艦。後者儘管沒有配備類似F-35B這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但它寬大的飛行甲板可以停放大批反潜直升機,擔負起航母編隊的反潜任務,從而讓山東艦可以儘量多的携帶艦載戰鬥機,以提升航母戰鬥群的遠程航空作戰能力。事實上,055型驅逐艦配備的强大防空和反艦能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中美航母能力上的不足。
當然,山東艦航母戰鬥群當前最大的優勢還在於它處於解放軍整體海空作戰系統內,能够得到岸基遠程火力和多型偵察平臺的全力支持。這樣的優勢,是當前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其他海軍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作為對比,如今美國海軍的規模大幅度縮水,曾經雄踞一時的航母戰鬥群早已經成為過去,美國海軍現在的航母編隊改為航母打擊群,通常只有1艘航母、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2-5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如果實在周轉不過來,美國航母打擊群最慘時規模甚至可能進一步縮水——例如現在正在地中海的「艾森豪威爾」號,就只有一艘「菲律賓海」號巡洋艦護航。
非常諷刺的是,山東艦超豪華航母戰鬥群成形時,旁邊正逢美國「羅斯福」號航母經過——它正匆匆忙忙地趕往地中海,接替「艾森豪威爾」號繼續與胡塞武裝對抗。從衛星照片上看,「羅斯福」號航母甚至只有1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隨行。根據美國海軍的通報,「艾森豪威爾」號離開紅海時,其主力護航艦艇仍停留在當地執行護航任務,因此「羅斯福」號此行可能是輕裝上陣,等待與「艾森豪威爾」號的護航艦隊匯合後重新組成航母打擊群。但即便如此,它的編隊也不過只有4-5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戰力遠遠比不上當前的山東艦航母戰鬥群。
因此說當前山東艦航母率領的超豪華艦隊是西太平洋最强航母戰鬥群,絕對是當之無愧。何况另一個好消息是,中國超級航母福建艦已經於7月3日再次離港,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第三次海試,讓我們期待它這次會不會開始艦載機著艦試飛吧。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巴衝突只用了一天時間從升級到結束,這場軍事對抗不單是二戰之後最大規模的空戰,還是中西方空空軍力量首次正面交鋒。因此,誰贏誰輸,極具研究價值。
從整體消息來看,印度在這場對抗中處於下風。巴方持續放出擊落印軍戰鬥機和無人機的消息,不僅引發了對印度空軍實力的熱議,更凸顯出中西方航空裝備體系的首次實戰對抗特徵。有專家分析認為,印巴空軍對比,印度不止輸了一點。
從歷史交鋒來看,巴基斯坦空軍為何能保持優勢?
印度空軍被擊落的法國「陣風」戰機。
據內地媒體《直新聞》,時事評論員秦蓁表示,本次印巴雙方的衝突主要集中在空中,包括導彈、無人機的攻防。巴方呈現了一邊倒的優勢。
歷史上,印巴空軍可謂老對手,雙方的大規模空戰主要集中在上世紀60至70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印巴戰爭中,但那個時代的空戰還沒有體系一說,沒有預警機進行指揮,主要是地面的通信指揮,而且雙方的戰鬥機型號都較為複雜。
但這次就完全不一樣,雙方之所以形成這麼懸殊的戰績,區別就在於空戰體系是否完善。尤其是巴基斯坦方面,首先是性能非常突出的戰鬥機和導彈兩者的完美結合,再結合空中預警體系和地面雷達引導,甚至還可能存在有效的電磁壓制等手段,從而達到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結果。
《直新聞》特約評論員石宏認為,很明顯巴基斯坦空軍的表現堪稱亮眼,而印度空軍的表現則可以用「翻車」形容。實際上,5月7日凌晨的第一次空戰,巴基斯坦空軍就把印度空軍打蒙圈了。印度空軍不但損失了多架先進的戰鬥機,而且鬥志也被巴基斯坦空軍打沒了,不敢再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戰。」
2020年2月27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拉奇舉辦飛行表演。新華社圖片
按照「全球火力」網站的排名,印度空軍居全球第四,超過英法等西方軍事強國。數據顯示,印度空軍現役和預備役人員超23萬,擁有約2000架各型飛機。而巴基斯坦空軍擁有1434架軍用飛機和大約7萬名現役軍人,比印度空軍規模要小。
在「紙面數據」不佔優的情況下,巴方這次為何能夠壓印度一頭呢?石宏表示,從巴軍方介紹的空戰細節來看,巴空軍出動的戰機數量為42架,只有印度空軍出動戰機數量的差不多一半。這說明現代空戰中,戰機的數量優勢不是空戰勝負的決定因素,完善而先進的空戰體系才是關鍵,這當中既包括先進的戰機和導彈等武器,也包括探測、預警、指揮等裝備。
石宏認為,印度空軍的飛機有俄製、法製、美製的以及自製的,所帶來的影響包括以下三點。
一,不同來源的戰機彼此之間的技術標準、設計要求等相差極大,迫使印軍不得不建立起多套維護保養系統,花錢多不說,由於無法通用還會影響戰機的妥善率。所謂妥善率,就是在某一款戰機中,隨時能用的佔到裝備總數的百分比。印度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主力戰機蘇-30MKI戰鬥機妥善率常年只有55%,也就是隨時能出動的僅佔裝備總數的一半出頭。
二,機載武器無法通用,比如印度空軍法製戰機的空空導彈就無法由俄製戰機使用,反過來俄製戰機的空空導彈也無法由法製戰機使用,這就顯著降低了作戰靈活性。
三,由於戰機型號來源多,導致印度空軍難以建立起體系化的作戰力量。印度空軍雖然有預警機,但是數量只有6架,而且其中3架是以色列製造的EMB-145I「天空之眼」預警機,缺乏全向探測能力,最大探測距離也才200多公里,機艙內戰術顯控台數量很少,所以無法靠前部署;另外3架俄製的A-50EI預警機,雖然機艙內有較多的戰術顯控台,卻沒有通用的數字化加密數據鏈,在空中無法有效指揮法製「陣風」、幻影2000戰鬥機作戰,只能靠落後且容易暴露的語音方式實施指揮,這就導致印度空軍戰機在空中基本是一盤散沙。
石宏表示,巴基斯坦空軍預警機和戰鬥機以及地面的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都是同樣的技術來源,能夠通過數字化加密數據鏈快速傳輸空情信息。這種渾然一體、空中態勢感知能力強大的現代化空戰體系,是巴基斯坦空軍獲勝的關鍵。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的其他優勢還包括戰鬥機掛載的中遠程空空導彈性能出色,飛行員素質高、作風強悍。印度空軍目前沒有裝備射程超過150公里的中遠程空空導彈,之前一些媒體報道的「流星」中程空空導彈並未見印度空軍的「陣風」戰鬥機裝備。在實際的空戰中,「陣風」戰鬥機掛載的還是最大射程60公里的「米卡」,俄製蘇-30MKI、米格-29戰鬥機掛載的R-77空空導彈最大射程也才達到110公里。而巴基斯坦空軍戰機所使用的中遠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明顯超過了印度空軍的米卡和R-77,按照巴基斯坦軍方介紹的空戰情況,最大交戰距離超過了160公里。可想而知,巴基斯坦空軍戰鬥機憑借中遠程空空導彈卓越的射程擁有極大的空戰優勢。
還有,巴基斯坦空軍的訓練體系是按照北約標準建立的,其飛行員每年飛行時長可達240小時,比印度空軍飛行員高出100小時,且訓練標準嚴苛,經常設置實彈模擬、複雜氣象等高難科目,訓練強度遠超印度空軍飛行員。此外,北約的空戰訓練重視飛行員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巴基斯坦飛行員不光個人素質強,在空中的求戰心也很強。
石宏認為,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巴基斯坦空軍都將對印度空軍保持技術優勢、人員優勢。空軍的建設需要久久為功,印度就算現在下單採購先進戰鬥機,後續的接收、形成戰鬥力也需要數年甚至十年以上時間。至於空戰體系、訓練體系的轉變,更是需要漫長的時間。這就決定了在數年之內,印度空軍與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中對抗,很難討到便宜。如果巴基斯坦空軍未來裝備更先進的戰鬥機,那麼對印度空軍的技術優勢還將進一步擴大。
石宏認為,經過這次空戰,印度空軍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可能都會盡量避免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空中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