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林筱魯發表調查報告,訪問了354名18歲或以上過渡房屋住戶,結果顯示,74.1%受訪者過去居住在不適切房屋,81%對目前的過渡屋感滿意或非常滿意。
林筱魯發表調查報告指,81%對目前的過渡屋感滿意或非常滿意。(資料圖片)
林筱魯認為,數據能反映過渡房屋在解決住房問題的作用,但認為目前社會對房屋需求仍待解決。林筱魯指,過渡房屋需求非常大,本港公營房屋一直供不應求,全港現有超過12萬7500個住戶居於劏房、天台屋等不符最低居住標準的房屋。
另外,隨著即將推出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報告,可能會引發大批「被取締劏房戶」。這些居民需要尋找新的住處,預計將會加劇社會對過渡房屋的需求。
他建議,政府可延長過渡屋的居住限期,明確界定過渡屋的定位,維持過渡屋和簡約公屋在短中期的穩定供應,又促政府嚴格取締所有不符合法規的「劏房」及其他非法居住環境,如居於僭建物和工廠大廈等。
林筱魯指,過渡房屋需求非常大,全港現有超過12萬7500個住戶居於劏房、天台屋等不符最低居住標準的房屋。(資料圖片)
政府正推動「香港無處不旅遊」,本身是城市規劃師的立法會議員林筱魯早帶傳媒遊覽吉澳、荔枝窩及沙頭角禁區,化身導遊介紹生態景點及歷史建築。他認為,本港可參考歐洲多瑙河、塞納河「河船旅程」做法,推動以水路遊覽不同生態景區。
立法會議員林筱魯 (資料圖片)
導賞團以水路穿梭三個景區,先由馬料水出發,途經形狀如手指的鬼手岩,再到訪第一站荔枝窩,當中景點包括保留完好的典型客家村荔枝窩村、紅樹林、被譽為「空心樹王」的秋楓樹。樹王樹幹中央有大洞,但依然枝葉茂盛。團友期間可體驗地道茶果雞屎藤。
第二站沙頭角有多個「打卡」點,包括「沙頭角之角」舊式路牌、30年代騎樓建築、中英街花園、仿舊式火車站、全港最長的沙頭角碼頭等。
資料圖片
最後一站為吉澳,當中有過百年歷史的姻緣樹是昔日居民熱門拍拖地點、天后宮等。曾擔任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的林筱魯介紹說,吉澳天后宮舉行的安龍太平清醮有200多年歷史,為期4至5天,昔日興旺程度不遜於長洲太平清醮,如果能結合沙頭角和整個生態區發展旅遊,相信有足夠吸引力。
林筱魯說,新界東北面有不少自然景觀世界罕有,建議可在沙頭角一帶加設跨境碼頭口岸,旅客若由彼岸的深圳鹽田港出發,很快便能抵達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