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未來科學大獎下月揭曉獲獎者 科普活動多籮籮 捐贈人:鼓勵青少年投身科研 志向不只是醫生律師

博客文章

未來科學大獎下月揭曉獲獎者 科普活動多籮籮 捐贈人:鼓勵青少年投身科研 志向不只是醫生律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未來科學大獎下月揭曉獲獎者 科普活動多籮籮 捐贈人:鼓勵青少年投身科研 志向不只是醫生律師

2024年07月23日 18:17 最後更新:18:26

未來科學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行,將於8月16日公布獲獎者,11月3日頒獎。2024年度的主題為「年度科學盛事,啟廸未來之光」,除頒獎禮外,還將舉行科學峰會、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與青少年對話等交流活動。

未來科學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行,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左)、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代表王強(右)介紹今屆亮點。

未來科學大獎周第二度在香港舉行,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左)、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代表王強(右)介紹今屆亮點。

捐贈人代表、天使投資機構「真格基金」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王強介紹,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正是國家倡議的創新體系、產業升級以及科學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這些前沿領域的研究成果,有助配合新質生產力的倡議,推動產業發展,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王強表示,大會希望推動科學家成為青少年的榜樣,鼓勵他們投身科研。

王強表示,大會希望推動科學家成為青少年的榜樣,鼓勵他們投身科研。

王強表示,希望透過活動讓科學家成為青少年榜樣,感染他們,給他們更多人生選擇。他笑言,希望以後的DSE狀元不要只是想做醫生、律師,當每月賺一球的「月球人」,而是能夠看到科學研究的前景,發現投身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有更大的成就,機會處處。「年輕人要敢闖,香港不僅背靠內地,亦面向全世界,是非常全球化的。」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

2024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

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程序委員會聯席主席任詠華表示,大獎周活動在港舉行,不僅可以讓世界認識大中華區、香港的科研實力,發揮影響力;亦希望搭建平台,促進全球科學交流與發展,凝聚全球科學家,並創造創科氛圍,同時讓年輕人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彰顯香港作為東西方科學社區橋樑的重要角色。從社會層面來看,任詠華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科學打好基礎,提升各界科創素養。

她介紹,2023大獎周活動反應理想,去年除了逾2,000人親身參與大獎周各場活動,全球共超過1,100萬人觀看大獎周活動的網上直播或轉播,單是科學峰會已有746萬人次在網上觀看。

據介紹,今年大會將進一步加強青年科學家參與,邀請「rising star」和資深科學家同場,相關安排對青年科學家是好大鼓舞。科技論壇及亞洲青年科學家會議作為大獎周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區內的青年科學家搭建交流平台,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其中一位講者為202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Prof. Benjamin List.

科普是大會另一重頭戲,2024未來科學大獎會舉辦青少年科普為主題的活動,提高年輕人對科學的認知及興趣,包括於科學館舉行的大獎展覽以及「科學點燃青春—Hello Scientists 你好科學家」座談會,由大師級教授及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擔任嘉賓講者,包括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和莫毅明,其中盧煜明將在香港太空館同青少年一齊睇星星,分享成為科學家的經歷。

據悉,大獎展覽是首次開設,為期一個月(10月4日至11月4日),當中會重點介紹5個香港本地獲獎者,還會有互動展品等,相當得意。Sebastian聽聞,大獎周還計劃邀請今屆DSE數學9歲小天才和獲獎人對話。

未來科學大獎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於2016年,是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希望通過獎勵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激發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影響社會風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於科學事業。

未來科學大獎被國際科學雜誌《Nature》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設有「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今年的大獎周活動被列為特區政府年度盛事。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最近有朋友埋頭埋腦日日在電腦前,原來佢最近學識用App 剪片,於是四出行勻18區,實行區區有睇頭,記錄香港各處好玩特色景點同美食放上互聯網各平台,幫手招攬海外遊客兼且刺激香港消費!

Sebastian好欣賞佢呢份積極嘅態度,於是就鼓勵佢參加由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舉辦第三屆「我的香港故事」短視頻創作大賽!呢個比賽仲可以個人名義、機構或學校組隊參與,作品只要係原創、未曾公開發表過及符合比賽資格就得,如獲選成為優秀作品,可在擁逾1.1百萬followers嘅公署Facebook展示,成就感滿分!冠軍仲可獲港幣$12,000! Sebastian就趁住就快考完試同寒假將至,鼓勵身邊同學仔同朋友仔一齊參加啦!以下比賽詳情供參考:

主題:「我的香港故事」(My Hong Kong Story)

比賽詳情:
1.⁠ ⁠作品徵集時間:2024年11月15日至2025年2月10日。
2.⁠ ⁠作品題材:圍繞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歷史文化、民生民俗、對外交往合作及香港在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等,或相關自選角度,進行拍攝製作。
3.⁠ ⁠作品形式:紀實、劇情、廣告、動畫等。
4.⁠ ⁠作品格式:時長3分鐘以內(不少於兩分半鐘),解析度1080P以上,MP4格式。
5.⁠ ⁠作品語言:旁白可選用英語、廣東話或普通話;如果旁白是廣東話或普通話,則需配英文字幕。
6.⁠ ⁠參賽資格:在香港居住的人士(以便後續發放獎金、獎品)。

比賽獎項
冠軍1名:獎金12000元港幣,並獲頒獎狀一張。
亞軍2名:獎金6000元港幣,並獲頒獎狀一張。
季軍3名:獎金4000元港幣,並獲頒獎狀一張。
優秀獎4名:獎金2000元港幣,並獲頒獎狀一張。
最佳組織獎:頒予組織最多成員參與本屆比賽的機構。
優秀組織獎:頒予積極組織成員參與本屆比賽的機構。
入圍初選者20名:獲發精美紀念品乙個。

評選安排
1.⁠ ⁠公署從進入初選的30個參賽作品中選出10個優秀作品入圍決賽。
2.⁠ ⁠入圍作品將隨機排序,依次在公署Facebook專頁展播,並根據「網絡影響力」(視頻發佈72小時後點贊、評論、分享等互動量,占比30%)、「評審分數」(由公署和公署特別邀請的5位香港專業媒體人士擔任評審打分,占比70%),按照總得分,決出冠、亞、季軍等。

評選標準
1.⁠ ⁠內容及主題(30%):內容與主題切合,訊息準確並能突顯主題
2.⁠ ⁠感染力(30%):對公眾的影響力,能吸引海外觀眾的關注,傳播力高
3.⁠ ⁠創意(20%):創作概念、創新性、原創性及新穎的表達方式
4.⁠ ⁠美觀及製作技巧(20%):拍攝技巧、音效及視覺效果

報名辦法
參賽者請填妥以下Google 表格,資料包含創作者姓名、本人及作品簡介、聯絡方式及作品在Google drive等雲端儲存平台可永久下載的連結等,表格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csWn-CHvlzlSxnQnK33ub3rh99e94EzE7ZXcf-Q5mG4/edit

其它細則,請留意: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j5jNbUxSpebSejHV/?mibextid=WC7FNe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