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百年前的這位巴黎奧運會冠軍 將一生獻給中國

博客文章

百年前的這位巴黎奧運會冠軍 將一生獻給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百年前的這位巴黎奧運會冠軍 將一生獻給中國

2024年07月26日 07:00

2024巴黎奧運將於香港時間星期六凌晨1:30開幕,這也是繼1924年以來,奧運會一百年後重返「浪漫之都」。

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有很多開創性的做法,如首次引入「更快、更高、更强」的奧林匹克格言,首次引入奧運村的概念。同時,這届奧運會也涌現了多位傳奇巨星,當中就包括芬蘭田徑運動員努爾米 (Paavo Johannes Nurmi),當時他史無前例地在單届奧運會奪得五枚金牌。

而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届奧運會最大的明星,或許是英國奧運冠軍,「傳奇飛人」埃里克•利迪爾(Eric Liddell),中文名李愛銳。不僅因為他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冠軍、他的奧運故事改編的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更因為他生於中國、逝于中國,把一生獻給了中國。

李愛銳。

李愛銳。

如今,在天津市體育博物館裏,有專門的章節介紹李愛銳的生平和傳奇。

1902年,李愛銳出生於中國天津,其父母均為蘇格蘭人。5歲的時候,李愛銳回到蘇格蘭接受教育,他自小便展現出良好的體育天賦,在學校的跑步比賽中總是名列前茅。他還先後成為學校橄欖球隊隊長、板球隊隊長。1920年,李愛銳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他的體育天賦更加凸顯,多次在蘇格蘭甚至全英國的田徑比賽中獲得短跑冠軍。

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上,李愛銳是100米跑金牌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然而提前公布的奧運賽程顯示,男子100米和4X100米接力的比賽日期與他的宗教信仰活動相衝突,因此他决定放弃這兩項比賽,轉而參加男子200米和400米。這一决定當時招致不少非議,畢竟他並不擅長這兩項比賽,而且留給他的備戰時間只有幾個月。

但李愛銳最終成功了,他不僅獲得了男子200米銅牌,更是以47秒06的成績打破了男子400米的世界紀錄。

鮮花、掌聲、榮譽隨之而來。然而李愛銳又做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决定。

在拿到愛丁堡大學的理學學位後,他在23歲這一運動生涯的巔峰時刻,回到出生地天津並定居在這裏。

直到今天,很多人對李愛銳的這一選擇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天津市體育博物館館員趙彥分析認為,李愛銳回到天津,一方面是家庭原因,他的父母一直在天津,他希望家人團聚;另一個原因則是他的價值選擇,他覺得自己的未來和人生,只有在中國才會更有價值。正如李愛銳曾說過的一段話: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雖然好像都站在同一條跑道上,但每個人所做的事又是不同的,因此,生命的意義也有所不同。

回到天津的李愛銳在一所中學當起了理科和體育教師。他教授化學、數學,更培養體育人才,傳播奧運火種。在他的努力下,學校組建了足球隊、籃球隊、棒球隊、乒乓球隊、網球隊、排球隊等,成為當時天津體育運動最普及、水平最高的中學。

在天津,李愛銳還被譽為「民園之父」。作為當時天津最知名的體育場,民園體育場在1925年翻修改造時,李愛銳參照英國斯坦福橋球場的設計圖紙,對其跑道結構、燈光設備、看台層次等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最終使得改造後的民園體育場成為當時亞洲最好的體育場之一。

1929年,民園體育場舉行了一場頗受關注的「萬國田徑賽」,李愛銳在男子500米决賽中擊敗了德國田徑名將奧托•費爾薩,奪得了平生的最後一塊金牌。

1934年3月27日,李愛銳和夫人弗洛倫絲•馬肯茲在天津英租界戈登道合眾會堂的結婚照。

1934年3月27日,李愛銳和夫人弗洛倫絲•馬肯茲在天津英租界戈登道合眾會堂的結婚照。

1934年,32歲的李愛銳在天津與加拿大姑娘弗洛倫絲•馬肯茲結為伉儷,之後生下兩個女兒。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破壞了世界上無數美好的家庭。親歷了戰爭的無情和殘酷,李愛銳在1941年將懷孕的妻子和孩子們送回加拿大,自己則繼續留在天津,參與救治傷兵和接濟難民。1943年,李愛銳被日軍拘捕,囚禁在濰縣(今濰坊)集中營。

在集中營裏,李愛銳為年輕人教授科學、組織體育活動,以樂觀的心態感染難友。然而長期的囚禁生活和營養不良,還是讓他的健康大為受損。1945年初,李愛銳因腦瘤不治,走完了他43載短暫的人生旅程。

1988年,李愛銳墓地紀念碑在濰坊揭幕,紀念碑由産自他的家鄉蘇格蘭的馬爾島花崗石製成,鐫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面是:「他們應可振翅高飛,為展翼的雄鷹;他們應可競跑向前,永遠不言疲勞。」

李愛銳墓地紀念碑。

李愛銳墓地紀念碑。

李愛銳的故事和傳奇一直被世人傳頌,世界各地的人慕名來到天津,追尋李愛銳的足迹。

李愛銳在天津的故居。

李愛銳在天津的故居。

今年,在他巴黎奧運會奪金100周年之際,多地舉辦了李愛銳紀念展。

蘇格蘭政府駐華代表柯春娜說,李愛銳是蘇格蘭人民的英雄和偶像,也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他之所以被銘記,除了他是奧運冠軍、有傑出的體育成就之外,還在於他的激情、正直、同理心,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社會的愛。

天津市體育博物館館長劉建斌認為,李愛銳無論身份和環境怎麽變化,他的內心一以貫之——堅持和實踐著他樸素的信仰,追求生命的意義。這種精神和力量穿越時空,給人啓迪。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去年8月,日本無視各界反對,單方面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中國即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9月20日,中日雙方就核污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惟中方強調反對日本核污水排海立場不變,逐步恢復水產品進口需符合諸多前提條件。

日本單方面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AP圖片)

日本單方面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AP圖片)

日本單方面將福島核污水排海迄今已超過一年,逾6萬噸的核污染水被排放到海洋中。據外交部公佈消息,日方接受對福島核污染水開展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中日雙方就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問題達成共識,但共識下需留意三個關鍵信息。

中方反對排海的立場沒有發生改變

共識發表當日,即9月2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再次明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日方擅自啟動排海,這一立場沒有變化」。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也介紹,這份共識是兩國領導人磋商談判,中方同日方和相關國際組織前後進行了十多輪密集談判和協商,經過不懈努力達成的。後續,中方將會同國際社會,特別是利益攸關國,繼續本著對全球海洋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高度負責任的精神,以科學的態度同日方開展對話,敦促日方妥善處理核污水排海問題。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中方反對立場不變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中方反對立場不變

中方可獨立取樣監測是重大突破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為史無前例。據新華社報道,日本已進行了8次核污水排放,總排放量達到約6.3萬噸。有數據顯示,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染水存量高達130萬噸,要全部處理完畢,至少需要30年,而30年還只是一個最理想的時間。對此日方有無法逃避的歷史責任。基於當前的監測水平和科學認知,即便一些數據結果現在顯示「安全」,也無法確保未來能絕對安全。

日本核污水排海遭各方反對(AP圖片)

日本核污水排海遭各方反對(AP圖片)

在中國和其他利益攸關方的推動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在福島設置常駐辦公室,並在福島核電站內和周邊海域對排海開展監測,這在機構歷史上尚屬首次。但現階段,第三方獨立監督不足。一直有聲音質疑日方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不全面,缺乏科學性,除了人工放射性核素氚,還有數十種備受關注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仍有待全面掌握。

今次雙方達成共識,中方可進行獨立取樣監測,即非常有效地參與到整個監督過程中,是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方等所有利益攸關國長期有效參與的情況下,可以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可信性和有效性,也是對日方排海行為進行有效監督,確保排海風險可控。

毛寧還在記者會上透露,中日雙方下一步還將討論監測核素種類、檢測方法等技術細節,實現全面、有效、可信的長期國際監測。

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需符合諸多前提條件

去年8月日本啟動核污水排放大海,為全面防範風險、保護民眾健康,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但今次中日雙方達成共識文件,並不意味著中方立即全面恢復日本水產品進口。毛寧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將與日方開展技術磋商,在中方提出的要求得到充分滿足的前提下,逐步恢復符合規準的日本水產品進口。

日本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AP圖片)

日本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AP圖片)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安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駱志平分析認為,首先日方要切實履行共識中所做出的承諾,尤其是要保證中方獨立取樣和監測的順利實施。在此前提下,如果相關產品能夠同時符合日方和中方相關標準,才有可能視情況逐步放開。

中國近岸海域海水暫未見異常

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發布了《2023年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報告》。當中提到,中國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氚、碳-14、鍶-90和銫-137活度濃度未見異常,其他人工γ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均小於探測下限。

海水中鍶-90和銫-137等相關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遠低於《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海洋生物中鍶-90和銫-137等相關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遠低於《食品中放射性物質限制濃度標準》(GB 14882-94)。

此前生態環境部也表明,針對日本排海後的海洋輻射環境監測作出了部署,如發現異常將及時預警,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