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英私校大加學費 BNO移英雪上加霜 家長頂唔順要轉策略勁頭痛

博客文章

英私校大加學費 BNO移英雪上加霜 家長頂唔順要轉策略勁頭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英私校大加學費 BNO移英雪上加霜 家長頂唔順要轉策略勁頭痛

2024年07月25日 20:15 最後更新:20:51

近日與不同界別朋友談起移民問題,都指移英熱潮已見頂回落,皆因英國通脹高企、經濟低迷,已抵英的BNOer生活艱難,搵好工亦不易,未動身的港人眼見先頭部隊的苦況,自然停一停,諗一諗。除了這原因,一位留學專家同我講,近期英國的私立學校(中小學)紛紛大幅加學費,頂尖名校每年學費連宿費增至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如加上機票和生活開支,一年要花近80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惟有選較平的次級私校,但又爭崩頭,再低一級的社區公校則質素參差,都幾煩惱。部分有意移英的家長收到風後,心情自然十五十六,要重新計過條數。

英國的私立學校大加學費連宿費,是20年來最大增幅,頂尖名校每年要付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要搶入較平私校,為此大感煩惱。

英國的私立學校大加學費連宿費,是20年來最大增幅,頂尖名校每年要付6萬5千鎊(約65萬港元),BNO港人家長多數頂唔順,要搶入較平私校,為此大感煩惱。

留學專家朋友引述英媒的資料指,英國私立學校新學期的學費連宿費,全面勁升,平均加7%以上,創20年來最大加幅(上一個高峰是2004年,加9%)。最貴的頭20間私校,大部分每年學費連宿費都逾5萬鎊(約50萬港元),其中專出A-Level「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每年要6萬5千鎊,而上年只是4萬6千鎊;居第二位的 ACS Cobham國際學校,也要收5萬5千鎊;不算最貴的名校伊頓公學,也加至近5萬鎊。

朋友說,令家長百上加斤的是,工黨上台後,己決定學費連宿費要付20%的VAT稅,以5萬鎊計,要繳交1萬鎊稅款,都唔少嘢。

出大量「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 及另外19間名私校,加價後平均每年逾5萬鎊,而且要付20%VAT稅,香港家長多難負擔,惟有改變策略。

出大量「狀元」的 Brighton College 及另外19間名私校,加價後平均每年逾5萬鎊,而且要付20%VAT稅,香港家長多難負擔,惟有改變策略。

如此高昂的教育使費,對BNO港人來說,除非收入甚高,或有豐厚資產,一般都難以負擔。留學專家朋友說,她曾與一些BNO家長傾過,多數都放棄入讀名私校的目標,轉而尋找學費較平的次級私校,但因爭逐的人多,要入也不容易。最慳錢的選擇是入讀地區的公立學校,但要適應其鬆散校風,以及多種族氛圍。

她說,部分還未持BNO赴英的家長,策略是遲些才起行,子女過一兩年始入讀,慳得一年得一年,寧願省下一筆錢準備子女升大學。有家長本來打算申請BNO居留,陪仔女讀書,但因學費大增,自己可能放棄移英,集中財力應付仔女的教育費。

BNO港人如有仔女升大學,也要面對大專加學費之苦。早前有消息流出,說英國4成大學年底將陷財赤,正向政府施壓,要求批准加學費,否則多間大學將破產。若這情況真的發生,BNO家長的負擔將再加重。

由於BNO港人要居住5年,才可申請永久居留,在此之前,仔女讀大學要交外國學生學費,比本地生貴很多,可見英國政府放這「救生艇」之前,已計過縮數,給BNO港人的權益有限,但稅就交到足。他們直至成功入籍前,仍要給「窮到燶」的英國大學奉獻高昂學費,是否公平,大家諗諗啦!

英國私校勁加價,以及大學紛紛掠水求存,都對港人移英雪上加霜。資深教育顧問陳筱芬在《親子王》撰文,其中一段說:「家長應重新思考,孩子出國留學是否唯一出路?海外升讀中學或大學,學習機會是否和香港一樣好?」

我很同意她所說,在香港讀到好學校的機會比以往多,捨近圖遠未必是最明智的選項,準備為仔女教育而移英的BNO港人,應好好再想一想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中美高層就關税議題開始接觸(不是談判)之際,特朗普接受網紅訪問時說,他會在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獄中的「黎老闆」聽到這消息,或會很雀躍,起碼往日的偶像和靠山沒遺忘自己,不過這「頭號侵粉」可能又再空歡喜一場。一位長期留意黎案的朋友同我講,特朗普今次擺黎智英上枱,對案件的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原因有四:

第一,特朗普說這話時態度甚hea,與上次接受同一網紅訪問時的語氣相近,頗有「講講冇壞」意味,不似以此作談判重要條件;第二,特朗普承諾當食生菜,日後中美真正埋牙時,他隨時調整策略,忽然失憶,「忘記了」自己說過什麼?第三,黎智英這張爛牌,對關税博弈已毫無作用,特朗普對此不會不知;第四,阿爺對黎智英案的態度硬如鋼板,沒絲毫講數餘地,即使對方提出,也必然撞板。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朗普近日與網紅對談時,說會在中美貿易談判中提及黎智英。朋友指出4個原因,認為他不會拿黎智英做討價還價的籌碼。

先講第一點,特朗普去年10月競選期間,上電台與保守派網紅Hugh Hewitt 對談,首次談及獄中的黎智英,當被問及若當選會否向習近平提出釋放黎,他以「隨口噏」語氣回應:「百分百會這樣做。」然後輕輕帶過,態度甚hea。今次他再接受Hugh Hewitt訪問,對方重提這問題,他亦同樣輕輕一句:「我想,提一提黎智英是個好主意。我們會記低,作為(中美)談判的一部分。」

朋友指,由上次訪問至今,黎智英審訊的新聞鋪天蓋地,黎的兒子黎崇恩及其國際法律團隊亦曾數度訪美,要求官員向特朗普傳達「救父」訊息,但他一直沒說過半句話,顯示對黎智英的關注不大,不似會把釋放黎作為談判條件。

至於第二點,特朗普經常反口覆舌,已成常態,不少說過的事,轉眼又會講另一套,厚着臉皮說「我有講過咩」,全不認賬。朋友說,如果他日後覺得提黎智英對談判未必有利,同樣會耍「食生菜」招數,當自己冇講過,畢竟在他眼中,黎只是一枚已報廢的棋,若策略上再無價值,棄之毫不可惜。

朋友指第三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涉及的重大因素極多,每個議題都對經濟金融有深遠影響,博弈錯綜複雜,如以優次排列,黎智英案低無可低,完全無足輕重。這張牌細到冇人理會,美方豈會費心機用它來討價還價?

美方是否打「黎智英牌」,最重要是第四點,即如何評估中方對這議題的立場。朋友叫我看去年11月官方《大公報》一篇文章,該報評論員卓偉指出,對於處理黎智英案,將採取「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而核心一點是「嚴格依法辦事」。

簡而言之,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一切依照法律處理,不管是什麼人,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甚至是總統,都絕不容許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如有人這樣做,屬於違法,可以起訴。

由此可見,阿爺對黎案將堅守「依法辦事」立場,一定不會容許特朗普拿此案與中方講價。所以該文斬釘截鐵說,「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用俗語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得傾」。文章作者可能預見特朗普會有此一着,所以有言在先:「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意思是,即使特朗普真的出手,只會碰到一鼻子灰,不會討到任何好處。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必須評估中方對黎智英案的立場,官方《大公報》早前已清楚提出「四不原則」,指阿爺對黎案採取「一切按法律處理」的堅定立場,不容外國政府和政客用政治手段干預,「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特朗普說會在中美貿談提黎智英,朋友覺得他只是「隨口噏噏」,貿戰發展到現階段,美國比中國更痛,也因而更急於講數,看來特朗普不會為了一枚沒講價作用的廢棋,影響整個棋局。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