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全港18區區議會委任共163名增選委員,當中部分人為去年底區議會選舉的落選者,包括自由黨的宋芝齡、新民黨的黃守東等。
民政事務總署回覆查詢時表示,根據《區議會條例》第71(2)條,各區區議會主席昨日(25日)委任共163名增選委員,名單已上載至各區區議會網頁。
區議會網站首頁
署方說,政府委任增選委員的原則是「用人唯才」,並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有關人士的才幹、專長、經驗、誠信和參與社區工作的熱誠,以及充分兼顧有關委員會的職能等。獲委任的增選委員均愛國愛港,與特區政府在地區治理上理念一致,熟悉地區,以及有服務地區的熱誠。
根據有關條例,區議會主席可以委任非議員的人士為委員會的增選委員,增選委員可在委員會會議中投票。
在去年參與灣仔區議會直選但落敗的宋芝齡說,對獲委任為灣仔區議會地區設施及工程委員會增選委員感到開心,又說成為增選委員後,能夠在區議會的平台,更切實和貼地為當區市民服務,發揮所長,並將市民的意見在議會中反映。她又說,雖然自己在去年選舉中落敗,但已成過去,希望向前看,更好服務社區。
民政事務總署。資料圖片
第七屆區議會運作超過1年,根據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區議員需要每年向區議會主席提交工作報告,闡述該年度的工作重點。
資料圖片
民建聯觀塘區議員柯創盛說,完善地區治理後的區議會,過去1年運作暢順,以往沒有系統作工作報告,今次可讓議員有計劃、有組織,詳列工作,檢視有無遺漏,並為將來工作做好鋪墊。
柯盛創FB
他表示,工作報告是日常工作範疇,包括接觸市民、與政府部門互動、舉辦活動等,形容準備報告時得心應手。曾任觀塘區議會主席的柯創盛說在新制度下,向身兼區議會主席的民政事務專員交報告,完全沒有壓力,自己以往與政府互動時,不太懂拿捏部門想法,認為對方令現時的行政工作更暢順。
柯盛創FB
柯創盛認為在行政主導及愛國者治港原則下,區議會回復正軌、撥亂反正,議員聚焦在民生事件,並兼顧各方面工作,但認為未來在政策研究,以及與部門互動方面要繼續加強。
對於工作報告須存放在區議會秘書處供市民查閲。柯創盛認為隨著社會對議員的關注,向市民問責是必須,今次做法合適,亦是好事,有助議員互相監督,亦讓市民更了解議員工作。他不認為有關安排是被動,因為市民關心議員工作未必要靠工作報告,很多時可直接到辦事處表達意見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