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乒乓球老將曾志英談58歲首戰奧運:在智利經商 疫情時再打球竟可參加奧運

博客文章

乒乓球老將曾志英談58歲首戰奧運:在智利經商 疫情時再打球竟可參加奧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乒乓球老將曾志英談58歲首戰奧運:在智利經商 疫情時再打球竟可參加奧運

2024年08月07日 11:36 最後更新:11:46

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比賽中,除了61歲的盧森堡老將倪夏蓮,還有一位乒乓球手也因為年齡而受到關注。她是來自智利的華裔運動員曾志英,今年58歲,第一次參加奧運會。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IG圖片

相比倪夏蓮,曾志英在國內的時光更「平平無奇」。

據騰訊新聞《穀雨實驗室》,曾志英的母親是乒乓球教練,所以她9歲時順理成章地拿起球拍,家裏讓她堅持打球,她就堅持。

曾志英打進省體校、鐵道兵體工隊、國家集訓隊,短暫地戰勝過一些當時的國家主力,但人們不會在任何大賽的獲獎名單上找到她的名字。

AP圖片

AP圖片

1985年,19歲的曾志英迎來了重大打擊:國際乒聯的一項改革迫使她必須更換球拍,從頭適應新的打法。她的信心一落千丈,乒乓球事業也隨之結束了。

退役後,以前的隊友邀請她去智利一個北部城市當乒乓球教練,她同意了。多年後談起來,她沒有為這場跨越大半個地球的「逃離」賦予任何意義,只是說,自己膽子大,又覺得教乒乓球不錯,就去了。

AP圖片

AP圖片

1989年,她23歲,孤身一人在智利生活。當地人跟她說,你的名字很難念,不如換一個智利名字吧,叫Tania!

教練的生活遠不如她想像的有意義,她很快轉行成為一名服裝商人,把球拍丟在了家裏的角落。從此,她是智利的生意人Tania,沒人還記得來自中國的曾志英,會打乒乓球。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IG圖片

隨後的三十年是在異鄉的打拼,曾志英又輾轉到其他城市做家具貿易,公司從2個人逐步擴大到12個人。她遇見丈夫,結婚,生了兩個兒子,為孩子的學業操心,和丈夫吵架,周末和華人朋友聚餐,兒子長大離家,她退休。

時間飛快地流逝,每次搬家,曾志英都會看見以前的球拍和球衣,想扔,又捨不得。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IG圖片

2020年疫情,曾志英被困在家,無意中重新練習乒乓球。每天一小時,和發球機對打。這一次,曾志英說,她感覺快樂,有激情,她喜歡打球。

疫情結束,她開始參加比賽,被選進智利國家隊,又在南美洲的幾場比賽上大放異彩,她用比年輕時還猛的勁頭訓練,盡情地感受著打球的快樂,以及,一種想贏的心情。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用了五十年的時間,才確定自己愛的是乒乓球。與此同時,她也因乒乓球而感受到了無條件的被愛,這也是年輕時的她所不曾擁有的。無論走到哪裏,無論輸贏,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永遠支持她,觀衆都大喊著她的名字Tania,他們告訴她,沒關係,她很棒。

最終,在美洲區的奧運預選賽上,曾志英戰勝對手,拿到了參加巴黎奧運會的名額。圓夢後,她開始經歷一場漫長的高燒,睡得昏天黑地。偶爾醒來,她幸福地想,管他呢,我要去奧運會了。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World Table Tennis(@wtt)分享的貼文

曾志英的奧運之旅遺憾止步於第一輪。因為對對手沒有足够的研究,也因為第一次站上奧運舞台讓她有點難以冷靜。賽後幾天,她不停地回想著比賽,覺得不甘心,她感覺自己是可以贏的。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說:「年輕的時候肯定有夢想,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比賽,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這麽多年,你的夢想,nunca es tarde(注:永遠不晚)。」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IG圖片

曾志英說,奧運不是終點,回到智利後,她還會繼續打比賽,沒有專業的比賽打就去打業餘的。總之,要一直打下去。原因很簡單,她愛乒乓球。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奧運會

國際非營利組織「全球主題娛樂協會」(TEA)與AECOM國際諮詢機構近日聯合發布了《2023年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全球主要景點遊客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前20大博物館遊客量總共9976.3萬,同比增長65.9%。

2023年遊覽量排名第一的博物館是法國羅浮宮,達886萬人次的遊覽量;梵蒂岡博物館以676.5萬人次居第二,而中國國家博物館則以675.7萬人次居第三,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以582.1萬遊覽量和568.9萬遊覽量分列第四和第五名。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

遊客數量排名前20的博物館,中國佔7個, 分別是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第7)、南京博物院(第8)、蘇州博物館(第10)、湖南博物院(第13)、湖北省博物館(第14)和廣東省博物館(第16)。

中國科學技術館

中國科學技術館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AECOM官網指,亞洲尤其是中國越來越重視並鼓勵博物館的發展,導致中國博物館在全球前20大博物館名單中,佔據了更大比例。報告又提到,在亞洲,遊客遊覽量的增長主要受益於中國,中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出台,推動了新博物館的快速發展。

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張鵬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時稱,中國政府對文化發展和博物館建設非常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提升了博物館的服務質量和參觀體驗。

據統計,2023年,中國博物館總數達6833家,新增備案博物館268家,90%以上的博物館免費開放。張鵬說,中國的博物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藏品,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後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國寶級文物和獨特的文化資源,對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中國文化報社文物博物館研究方面研究員崔波認為,中國博物館在遊客總量躋身世界前列,說明中國的博物館為公眾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教育體驗,讓人們願意走進博物館,這也引發了近年來的「博物館熱」。

中國文物學會會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劉征認為,博物館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迫切,其次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AI等技術手段被應用到博物館的策展方面,創新的展覽方式和互動體驗,提高了展覽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張鵬表示,博物館通過舉辦各種教育活動和講座,增強了公眾的參與度,文旅融合的發展,也讓博物館成為旅遊業重要組成部分,逛博物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打卡」目標。

今年進入暑期旅遊旺季後,國內的「博物館熱」現象更顯得火熱,熱門場館「一票難求」、展櫃前「人山人海」,成為社交平台上熱門話題,是對博物館承載能力的考驗。

為此,全國多家文博機構更增設了夜場展覽和活動。如國家自然博物館8月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博物館之夜」;上海天文館則推出了「邂逅星空」的夜間觀測活動,使夜場和日間博物館的特色有所區分;杭州的浙江自然歷史博物館則在暑期將一個310平方米的空間改造成24小時開放的文化空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陳履生表示,分散參觀高峰期開館也是提高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國外的博物館夜場活動形式更豐富,並不拘泥於文物遺產主題,還會舉辦演奏會等多樣文化活動,將博物館的功能發展成「文化場所」。他認為,目前中國的文博機構幾乎全都在統一時間段內開館和閉館,創新運營模式、加大利用博物館內的公共空間,將勢在必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