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前提過,近期申請BNO簽證移英的數目銳減,可見一時衝動的人少了,多了人重新計數,例如BNO港人及子女入讀大學,要交國際生學費,比本地生貴一倍,都幾惡頂。上周末英國10位跨黨派國會議員與1000名移英港人聯署,致函教育大臣,要求BNO港人可享本地生學費,顯示這已成為移英一大問題。政圈朋友細看此信,才知道「英國海外領土公民」(BOTC)原來比BNO高一等,他們讀大學可以交平學費;換言之,在英政府眼中,BNO港人只是「三等公民」而已。
現時已居英的BNO港人逾15萬,本人或其子女進大學攻讀的不在少數,但按英政府政策,他們仍然是「外國人」,不可以像正式國民那樣,繳付本地生學費,必須住滿5年之後,才能享受這津助。目前英大學的國際生學費,大約每年5萬鎊(折合50多萬港元),比本地生學費貴一倍。
英國一些政客為了選票,欲表現一下肯幫BNO港人爭權益,加上某些「亂港組織」要加強對移英港人的影響力,所以最近打響鑼鼓,吹熱「本地生學費」議題。他們為此與1000港人聯署,致函教育大臣方佩芝,而「永遠的玩家」、末代港督彭定康也在署名之列,今次行動背後有何政治動機,不言而喻。
政圈朋友指,他們在聯署信提出一點,過往大家較少留意,原來自2007年起,英國的「海外領土公民」( 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 Citizen,簡稱BOTC),可以付本地生學費讀大學,這類人來自直布羅陀、開曼群島等地,歷史上是英國屬土。
由此可見,英政府在大學學費方面,把居英人士分了3等,正式國民當然是第1等;BOTC屬第2等,雖沒資格取其他社會福利,卻可交本地生學費讀大學;至於BNO港人,則列為第3等,須付國際生學費。
政圈朋友翻查資料,BNO港人除了交大學學費與「外國人」無異,在社會福利方面,也完全不能與正式國民一視同仁。BNO簽證有一項限制,就是「不得領取公共經濟援助」,不但冇福利金,也沒有稅務優惠和住屋津助。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例外,就是如BNO港人「極度貧困」,例如連食飯都冇錢,可向當局申請豁免這限制,但這類港人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未必願意撕爛塊面去申請。
英政府如此「算死草」,完全符合它於80年代推出BNO的初心。當時它給予港人這護照,先旨聲明只是「旅遊證件」,並不具備英國國民身份,所以既沒居留權,又不可享受所有國民福利(包括大學學費),這樣做就是令香港人消除任何「可成為英國人」的錯覺,以避免大批港人湧英。
到了2021年,英政府推出BNO簽證居留計劃,並不是「良心發現」,只是要在政治上針對中國,給香港製造不穩,此舉「別有用心」,昭然可見;加上當時英國剛脫歐,走了大批人力和錢財,故急急開門吸納港人「補窿」,完全是出於功利計算。
所以,BNO計劃說到底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當然不會真的把港人當作「英國人」,依這盤算,一直沒有鬆手給移英港人大派福利;同時設立入籍門檻,即「5+1」,住滿5年後才可進入申請入籍程序,目的是拖得就拖,給自己保留彈性。
在這思路下,英政府自然不會輕易讓BNO港人與本國國民一樣,交本地生學費。而且近期英國大學紛紛喊「水緊」,寄望增加國際生學費「吊命」 ,它們亦不想連BNO港人這條財路都斷埋,勢會反對政府改變學費政策。
所謂人各有志,如果BNO港人不介意做「3等公民」,願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代價,旁觀者亦無話可說,只希望他們對現實多看清楚一點,少些幻想。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