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件事可見BNO港人屬「三等公民」地位低過BOTC 難享平學費與福利

博客文章

一件事可見BNO港人屬「三等公民」地位低過BOTC 難享平學費與福利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件事可見BNO港人屬「三等公民」地位低過BOTC 難享平學費與福利

2024年09月08日 20:13 最後更新:09月11日 10:31

我早前提過,近期申請BNO簽證移英的數目銳減,可見一時衝動的人少了,多了人重新計數,例如BNO港人及子女入讀大學,要交國際生學費,比本地生貴一倍,都幾惡頂。上周末英國10位跨黨派國會議員與1000名移英港人聯署,致函教育大臣,要求BNO港人可享本地生學費,顯示這已成為移英一大問題。政圈朋友細看此信,才知道「英國海外領土公民」(BOTC)原來比BNO高一等,他們讀大學可以交平學費;換言之,在英政府眼中,BNO港人只是「三等公民」而已。

移英的BNO港人及其子女,讀大學要付國際生學費,比本地生貴一倍。一批英議員致函教育大臣要求一視同仁,信中指「英國海外領地公民」(BOTC)也可付本地生學費,對BNO港人不公平。這顯示政府把BNO港人視為「3等公民」。

移英的BNO港人及其子女,讀大學要付國際生學費,比本地生貴一倍。一批英議員致函教育大臣要求一視同仁,信中指「英國海外領地公民」(BOTC)也可付本地生學費,對BNO港人不公平。這顯示政府把BNO港人視為「3等公民」。

現時已居英的BNO港人逾15萬,本人或其子女進大學攻讀的不在少數,但按英政府政策,他們仍然是「外國人」,不可以像正式國民那樣,繳付本地生學費,必須住滿5年之後,才能享受這津助。目前英大學的國際生學費,大約每年5萬鎊(折合50多萬港元),比本地生學費貴一倍。

英國一些政客為了選票,欲表現一下肯幫BNO港人爭權益,加上某些「亂港組織」要加強對移英港人的影響力,所以最近打響鑼鼓,吹熱「本地生學費」議題。他們為此與1000港人聯署,致函教育大臣方佩芝,而「永遠的玩家」、末代港督彭定康也在署名之列,今次行動背後有何政治動機,不言而喻。

政圈朋友指,他們在聯署信提出一點,過往大家較少留意,原來自2007年起,英國的「海外領土公民」( 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 Citizen,簡稱BOTC),可以付本地生學費讀大學,這類人來自直布羅陀、開曼群島等地,歷史上是英國屬土。

由此可見,英政府在大學學費方面,把居英人士分了3等,正式國民當然是第1等;BOTC屬第2等,雖沒資格取其他社會福利,卻可交本地生學費讀大學;至於BNO港人,則列為第3等,須付國際生學費。

政圈朋友翻查資料,BNO港人除了交大學學費與「外國人」無異,在社會福利方面,也完全不能與正式國民一視同仁。BNO簽證有一項限制,就是「不得領取公共經濟援助」,不但冇福利金,也沒有稅務優惠和住屋津助。只有在一種情況下例外,就是如BNO港人「極度貧困」,例如連食飯都冇錢,可向當局申請豁免這限制,但這類港人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未必願意撕爛塊面去申請。

英政府如此「算死草」,完全符合它於80年代推出BNO的初心。當時它給予港人這護照,先旨聲明只是「旅遊證件」,並不具備英國國民身份,所以既沒居留權,又不可享受所有國民福利(包括大學學費),這樣做就是令香港人消除任何「可成為英國人」的錯覺,以避免大批港人湧英。

BNO港人在英國亦不能領取公共福利,這完全符合它80年代推BNO計劃時的「初心」,視之為一個權宜之計,這初心至今未變!

BNO港人在英國亦不能領取公共福利,這完全符合它80年代推BNO計劃時的「初心」,視之為一個權宜之計,這初心至今未變!

到了2021年,英政府推出BNO簽證居留計劃,並不是「良心發現」,只是要在政治上針對中國,給香港製造不穩,此舉「別有用心」,昭然可見;加上當時英國剛脫歐,走了大批人力和錢財,故急急開門吸納港人「補窿」,完全是出於功利計算。

所以,BNO計劃說到底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當然不會真的把港人當作「英國人」,依這盤算,一直沒有鬆手給移英港人大派福利;同時設立入籍門檻,即「5+1」,住滿5年後才可進入申請入籍程序,目的是拖得就拖,給自己保留彈性。

在這思路下,英政府自然不會輕易讓BNO港人與本國國民一樣,交本地生學費。而且近期英國大學紛紛喊「水緊」,寄望增加國際生學費「吊命」 ,它們亦不想連BNO港人這條財路都斷埋,勢會反對政府改變學費政策。

所謂人各有志,如果BNO港人不介意做「3等公民」,願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代價,旁觀者亦無話可說,只希望他們對現實多看清楚一點,少些幻想。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黑暴兵團」一個戰略錯誤至全敗 理大之役警「圍點打援」扭轉戰局

2024年09月16日 19:55 最後更新:20:05

近日聽一位資深政圈朋友講江湖往事,其中提到2019年「黑暴兵團」在佔領理大一役,犯了一個重大戰略錯誤,以至兵敗如山倒,成為反修例動亂的分水嶺,而警隊則成功運用「圍點打援」打法,把戰局扭轉。今日法庭對當時想以暴力解「理大之圍」的最後一批被告判刑,至此共有200人暴動罪成,東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黃奕隆指,此案的規模可說「史無前例」。這個歴史性結果,令我想起資深政圈朋友對「理大之役」成敗的拆解,箇中內情值得借鑑。

2019年理大外圍暴動案,200人被控暴動罪,今日最後一批被法庭判刑,至今全部審結。東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黃奕隆(中)說,此案的規模「史無前例」。資深政圈朋友指,黑暴分子當時佔領理大,犯了一個重大戰略錯誤,以至全盤落敗。

2019年理大外圍暴動案,200人被控暴動罪,今日最後一批被法庭判刑,至今全部審結。東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黃奕隆(中)說,此案的規模「史無前例」。資深政圈朋友指,黑暴分子當時佔領理大,犯了一個重大戰略錯誤,以至全盤落敗。

當年反修例示威烈火燎原,演變為遍及全港的騷亂,黑暴分子初期打的是「街道游擊戰」,迅即聚集,快速流竄,再分頭攻擊其他目標,行動飄拂不定。資深政圈朋友說,他們的囗號是Be water,即像水般流動,背後「大台」通過 Telegram等通訊平台指揮,黑暴分子收到訊息後快進快退,令警方難於應付。

朋友說,他們可能頭腦越來越發熱,到後期改變了戰略,就是集中兵力攻入理大和中大,然後佔領了校園,這等於據守兩座城池,由過往的 Be water,改為重兵穩守,想不到這戰略轉變,犯了致命錯誤。

理大位於市區,經不同出囗通往幾條街道,只要警方封鎖各通道,理大校園就完全被包圍。警隊朋友同我講,當時警方有兩個 options,1是強行攻入校園,2是設起嚴密包圍圈,把黑暴分子及其他示威者困在校內。當時剛出任「一哥」的鄧炳強,以及現場指揮官,決定採用後一種打法。

這個戰略,與解決軍於國共戰爭時期的「圍點打援」甚相似,即以重兵包圍國民黨軍隊據守的孤城,令對方不戰自潰;同時截擊由外圍前來支援的「救兵」,在路上逐個擊破,以消耗敵方的兵力。當圍困長春一役,共圍城150多天,終獲大勝,戰略完全成功。

「圍點打援」戰略用於包圍理大,同樣十分有效,在警方重重封鎖下,校內黑暴分子再沒法「Be water」,進不得,退不能,結果軍心大亂,大批受蒙騙進校的年輕示威者紛紛想離開,士氣和戰鬥力快速崩潰。

警方當時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打法,一方面把黑暴分子困在理大內,另方面截擊前去解圍的大批「救兵」,將他們一網擒獲,最後取得全勝。

警方當時採取了「圍點打援」的打法,一方面把黑暴分子困在理大內,另方面截擊前去解圍的大批「救兵」,將他們一網擒獲,最後取得全勝。

與此同時,「大台」發動大批黑暴分子,由外圍衝擊警方防綫,欲攻破包圍圈,解救理大內的「手足」,他們稱之為「圍魏救趙」。警隊朋友同我講,當晚有近2000名全副裝備的黑衣人,在油麻地和尖沙嘴一帶街道向理大方向進擊,部分街道的防綫只有200多名警員,但仍堅守防綫。其後支援部隊陸續抵達,「速龍小隊」亦到位,隨即反守為攻,在4個點拉網,逼使潰散的黑衣人竄入內街,最後收網擒獲多人。

最後「圍點」和「打援」同告成功,而後者一共拘捕了213人,是單一鎮暴行動中拉人最多的一次。因人數太多,須分數批上庭審訊,而今日被法庭判處監禁的8人,是最後一批,至此,全部200名被告已全部受到法律制裁。

在那個瘋狂年代,大批人陷入集體失常,給社會造成難瘉的創傷,如今他們都要為此負出重大代價。但願這套世紀荒謬劇,永遠不會重演。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