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石榴台專訪|港台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提升效率與節目質素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石榴台專訪|港台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提升效率與節目質素

      2024年09月27日 07:00 最後更新:09月29日 11:07

      香港電台持續發展智慧廣播,最近正式啟用位於觀塘的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致力發掘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節目製作,使節目製作人員有更大的創作空間,提升工作效能和節目質素。《石榴台》專訪請來香港電台總監(製作事務)韋佩文,為大家講講他們AI 的發展。

      AI主播越變越真

      《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對於港台人工智能主播Aida的亮相有很深刻印象,韋佩文表示,AI科技在這世代不可避免,希望好好運用於節目製作上:「一推出時我們會認為這是Aida 1.0,意思是我們有發展,希望繼續改善及進步,到現在Aida已經有2.0,未來會發展3.0。」「希望Aida好像《木偶奇遇記》的故事一樣,會慢慢變成『真人』,無論她的說話口音、表情、動作等。」

      《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表示,香港電台對於「創新」接受程度都很高。韋佩文亦同意他們「大膽」嘗試,並形容這是作為廣播行業需要有發展的遠景:「如果將科技只是研究,並沒有真實去應用,前進的幅度就會比較慢。直接將技術應用出來,之後收到很多正面的回響,這些聲音都能夠幫助我們去改善,發展AI的工作亦不會慢下來。港台的員工亦會努力學習應對挑戰。」

      韋佩文又說,在今年AI Lab 成立之前,港台同事已經成立不同小組,去搜羅各地的AI工具做研究,去實驗及改良,最終找到一些生成工具適合用於製作之上,包括語音生成文字、文字生成影像以及影片的工具:「港台不同部門都有在應用。不過現階段有很多還在摸索之中,有時AI所輸出的結果都不穩定,需要用方法去讓AI去學習去進步,最終達至我們想要的效果。」盧永雄表示,AI製作出滿意的效果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透過AI 讓廣東話主播懂說其他語言

      香港是一個多民族及語言的社會,李彤亦了解到,港台已經利用AI,可將主持生成不同語言廣播,以服務香港不同語言的聽眾或觀眾。韋佩文回想在疫情期間,需要製作聲帶宣傳防疫措施的困難,突顯AI的重要:「當時要找一些不同少數族裔語言的人去做錄製,工程是相當浩瀚。但現在有AI工具生成試驗後,錄了廣東話後,透過AI翻譯及生成英文、普通話,甚至印尼、韓國、日本、法國及西班牙語。」盧永雄說:「主持只要拍一條片,變成其他語言,一按掣就能製作不同語言版本,員工只要驗查有沒有出錯就可以了,有助節省製作時間。」

      王牌節目《傑出華人系列》AI修復 效果比傳統更好

      香港電台自1997年推出《傑出華人系列》,這經典系列最近亦運用科技,把這些珍貴的訪問內容,更好地展現於觀眾眼前。韋佩文表示由於節目拍攝年代久遠,要再推出時也要合乎現時觀眾的視聽要求:「他們未必能接受當年模擬制式。使用當年的影片質素,在現時來說都是『鬆、郁、矇』的。用AI復修就能提升畫面質素,並提升了工作效率,我們可節省三分一至五分一人手。」

      AI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效果

      韋佩文以《傑出華人系列》AI修復效果為例,效果比起傳統更好,相比傳統做法,同事節省了不少時間去做一些重複性的工作,他們便能用更多的時間做一些更有創意的工作,包括對美學的要求等,讓他們的能力發揮得更好。

      主持參觀AI Lab了解運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主持參觀AI Lab了解運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AI Lab推動人工智能教育 再作更多嘗試

      李彤問,近年AI成為城中熱話及焦點,成立了AI Lab後,除了製作節目,還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去了解AI 、實際應用,甚至可以吸引他們進入這行業,培養人才。韋佩文表示當AI Lab成立後,除了培訓員工,亦肩負教育公眾的使命,將之用作推動媒體教育,包括邀請青少年學生來參觀,認識AI和電視製作的融合,啟發創意思維。同時,亦向他們灌輸應用AI的道德責任,包括誠實(例如標示使用了人工智能輔助製作)、尊重知識產權、提防生成內容可能偏頗等。

      青少年學生參觀AI Lab(港台提供圖片)

      青少年學生參觀AI Lab(港台提供圖片)

      韋佩文希望,香港電台繼續在創科發展的前沿多作嘗試,包括利用雲端科技進行遠程拍攝以及5G影像傳送等等,希望在製作上做得更方便,員工外勤工作上可以更輕鬆。

      香港電台除了自家設立AI Lab 外,亦與不同機構合作,致力推動跨行業創新,將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樞紐。例如港台已經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展開三年的合作計劃,透過科技國公司的Digital Living Lab,與園區創科公司分享港台過去豐富的歷史數據資料,推動跨行業的數據共享。港台亦與香港中文大學的InnoHK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簽署為期兩年的合作備忘錄,加強公共廣播機構與科研界之間的合作,當中,港台會開放豐富的廣東話資料庫,供中心用作人工智能多語言語音的開發。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7112

      財政預算案提出,審計署將為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舉辦工作坊,強化審慎理財及善用公帑的理念。

      審計署

      審計署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在一個電視節目說,正籌備相關工作,新一份審計報告提出有關應用人工智能和科技的建議,因此希望工作坊內容貼地,分享最新案例,有待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完成聆訊,目標今年第三季或第四季推出工作坊,與所有受資助機構或政府部門高層分享。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資料圖片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資料圖片

      林智遠指出,相信科技應用有助政務和民生工作,如果可以加強效率和節省成本,應加強使用,署方會加強檢視不同部門有否善用人工智能或電腦科技取代人手。

      政府總部。資料圖片

      政府總部。資料圖片

      他又指,處理大量的數據工作適合使用人工智能,不排除加強使用人工智能後,審計署的衡工量值報告可以做得更多和更深入,但同時會保持獨立性和機密。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林智遠又說,國家安全有助營造穩定的發展環境,預計新法例下部門和機構需時適應,審計署會協助加強執行,推動相關工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