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未來科學大獎將於下月舉行展覽,重點展示5位香港獲獎者的研究成就和貢獻,包括剛獲任命為下任中文大學校長的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讓社會大眾了解這位候任校長的科研之路。
盧煜明。資料圖片
獲譽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將於10月4日至11月4日在科學館舉行展覽,介紹大獎的設立及內容。
獲推許為「無創產檢之父」的盧煜明,其獲獎研究專注於「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展覽中將展出啟發盧煜明的物品,並設有互動遊戲,讓參觀者以簡單易明的方式,理解這一重要科研原理。
陸錦標。資料圖片
袁國勇。資料圖片
裴偉士。資料圖片
莫毅明。資料圖片
其餘4位香港獲獎者,包括陸錦標、袁國勇、裴偉士及莫毅明也將在展覽中,展出與其研究相關的展品,讓參觀者從科學家們日常的物品中,了解他們的科研旅程。
展覽詳情如下:
日期:2024年10月4日至11月4日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2號)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三及五: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星期四休館
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下月在香港科學館舉行。
由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辦的「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2024」公布獲獎者名單。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盧煜明致辭表示,獎項對本地下一代科技創新發展至關重要,並將對香港經濟轉型提供重要支持。
網上圖片
今屆獎項涵蓋五個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生命健康」、「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及「金融科技」,並首次擴展提名範圍至粵港澳大灣區。
獲獎的 5位學者分別為理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柴揚、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黃秀娟、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陳世祈、城大化學系講座教授張華、以及城大計算學院電腦科學系教授王聰。
柴揚在AI傳感器方面作出貢獻、黃秀娟成功利用腸道微生物,以非入侵式快速診斷自閉症及炎症性腸病。陳世祈在3D納米製造帶來突破發展、張華在推動新型高效催化劑的設計開發作出貢獻、而王聰在研發數據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創新技術,亦作出卓越貢獻。
盧煜明。中大FB資料圖片
盧煜明表示,年輕科研人才是香港科技創新的未來,對於推動香港及國家的科技發展至關重要。今年的獎項特別擴展至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大灣區的分校,旨在支援和鼓勵科研工作者,尤其是50歲以下的科研新星。他期望透過獎項為年輕科研人員提供更多資源和支持,助力他們在科研道路上「更上一層樓」,為香港及國家的科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各領域的獲獎者將獲得中銀香港贊助200萬元獎金,以嘉許他們在香港作出的科研貢獻及成果轉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