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展覽4日起至11月4日在香港科學館舉行,重點展出歷屆 5 位香港獲獎者的研究和貢獻,還包括未來科學大獎的創立、介紹,以及 2024 年獲獎者資料,亦有展品讓參觀人士從科學家們日常的物品中了解其科研旅程。
盧煜明教授(中)、香港科學館總館長李為君(左)及香港科學館館長(拓展)徐志文 (右) 一同出席未來科學大獎開幕禮。(未來科學大獎提供圖片)
香港科學館即日起推出「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政府新聞網圖片)
其中一位獲介紹的香港獲獎者是 2016 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其得獎研究為「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盧煜明教授4日出席展覽開幕禮,他表示,很榮幸可以在展覽中向市民概述其科研工作,亦有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大獎及獲獎者的科研工作,相信有助培育年輕一代對科研的興趣。展覽並設有互動遊戲,讓參觀人士簡單易明地理解「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原理。
點擊看圖輯
盧煜明教授(中)、香港科學館總館長李為君(左)及香港科學館館長(拓展)徐志文 (右) 一同出席未來科學大獎開幕禮。(未來科學大獎提供圖片)
香港科學館即日起推出「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政府新聞網圖片)
盧煜明教授相信展覽有助培育年輕一代對科研的興趣。(未來科學大獎提供圖片)
盧煜明教授(左) 介紹展覽中的互動遊戲,讓參觀者理解「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原理。(未來科學大獎提供圖片)
「破解血漿游離DNA密碼」互動免觸式動作遊戲,讓公眾了解2016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教授研發的「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背後原理。(政府新聞網圖片)
互動展品「捕捉反中微子」,概念源自2019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陸錦標教授和合作者開發高穩定性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反中微子。(政府新聞網圖片)
介紹本年度四位獲獎科學家及其研究的展區。(政府新聞網圖片)
盧煜明教授相信展覽有助培育年輕一代對科研的興趣。(未來科學大獎提供圖片)
展覽中亦有介紹 2019 年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陸錦標教授從實驗中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模式,促進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有望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的現狀;2021 年生命科學獎獲獎者袁國勇教授和裴偉士教授的展覽部分概述如何發現導致 2003 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的冠狀病毒,以及病毒由動物到人類的傳播鏈。還有 2022 年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莫毅明教授創立的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科學館持票者可以免費觀看展覽。
盧煜明教授(左) 介紹展覽中的互動遊戲,讓參觀者理解「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原理。(未來科學大獎提供圖片)
未來科學大獎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於 2016 年,是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取得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
「破解血漿游離DNA密碼」互動免觸式動作遊戲,讓公眾了解2016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教授研發的「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的背後原理。(政府新聞網圖片)
互動展品「捕捉反中微子」,概念源自2019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陸錦標教授和合作者開發高穩定性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反中微子。(政府新聞網圖片)
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詳情: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
(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
日期:2024年10月4日至11月4日
介紹本年度四位獲獎科學家及其研究的展區。(政府新聞網圖片)
The Next科學家談「生命」講座2日下午在東華三院東蒲胡李名靜體育館圓滿舉行,「無創產檢之父」香港中文大學候任校長盧煜明教授獲智庫治港新政邀請,以「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從夢想到現實」為題,為九龍東近千名高中生分享他成長及投身科研的心路歷程。
(治港新政FB圖片)
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為活動作錄影致辭,充分肯定治港新政是次活動並相信盧教授的分享一定能夠激發青少年科創思維,燃點青少年對自己未來發展的希望。張副局以香港的創科成就、政府科技人才教育以及創科發展藍圖等政策鼓勵在場學生裝備自己,勇敢追夢,一展所長,貢獻香港,貢獻國家。治港新政召集人鄧家彪議員致歡迎辭,感謝各位的支持,他在「知識改變命運」的基礎上提到好奇、毅力及感恩同樣重要。
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女士為活動作錄影致辭。(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召集人鄧家彪議員致歡迎辭。(治港新政FB圖片)
盧煜明教授以「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從夢想到現實」為題,分享他成長及投身科研的心路歷程。(治港新政FB圖片)
盧教授分享到,從他年少時的科學興趣萌芽階段,從劍橋到牛津,再回到香港中文大學,他都不斷挑戰自己,突破人類科學的貢獻。一切從生活取靈感,用努力增加科研知識。盧教授表示他的無創產前檢測和癌症篩查技術是從「查不到的個案」開始、從「被笑」開始、從聽「演講」開始,也是從「自我糾錯調整研究」開始,他以自身創立公司的經歷說明香港的科創環境的改善需要多方協作,更重點提到專利權的重要性。
盧教授表示會在擔任校長後繼續進行科研工作,同時強調享受過程更重要,前提是準備好自己,積累知識。(治港新政FB圖片)
盧教授在總結時鼓勵在場學生如果將來讀醫,可考慮不僅成為醫生,更成為醫生科學家,幫助更多的人,同時他指出科學是生活一部分,同學可從中找事物聯繫,強調科學創新轉化重要性,另外就是團隊精神。在提問互動環節大家都關心盧教授在擔任校長後會否仍繼續科研工作,科研路上一波三折如何克服,如何擦出思想火花等,盧教授表示會在擔任校長後繼續進行科研工作,同時強調享受過程更重要,前提是準備好自己,積累知識,他呼籲同學找出自己喜歡的科目,不斷探索。
(治港新政FB圖片)
(治港新政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