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香港科學院及香港科技大學合辦的 2024 未來科學大獎周「科技論壇」30 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論壇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頭炮活動,以「趨勢見未來—AI 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邀請多位學者和行業精英出席交流,就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發展分享見解,探討未來科技的實踐方向,為全球科創發展注入新動力。
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頭炮活動為科技論壇,多位學者和行業精英出席,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出席科技論壇,未來論壇理事、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兼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及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致開幕辭。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賈佳亞、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馬毅,以及未來論壇機構理事代表兼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則擔任主題演講嘉賓,探討人工智能在全球發展等不同方面影響的看法。
點擊看圖輯
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頭炮活動為科技論壇,多位學者和行業精英出席,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未來論壇理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兼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致開幕辭,表達了對未來科學大獎的支持。(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致開幕辭,表達了對科技論壇的重視與支持,以及對參與嘉賓、合作夥伴的歡迎與感謝。(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馬毅在科技論壇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對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見解。(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參與了「全球AI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差異」的圓桌討論。(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未來論壇理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兼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致開幕辭,表達了對未來科學大獎的支持。(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致開幕辭,表達了對科技論壇的重視與支持,以及對參與嘉賓、合作夥伴的歡迎與感謝。(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馬毅在科技論壇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對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見解。(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此外,論壇亦安排了「全球 AI 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差異」及「AI 產業戰略趨勢、創新實踐與投資發展」兩場圓桌討論,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馬健、香港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兼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謝源、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兼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以及香港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亦有參與,與嘉賓展開深入討論。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參與了「全球AI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差異」的圓桌討論。(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施政報告》提出支持籌建本港第三間醫學院,其中表明有意爭取開辦的科技大學,本月初成立校董會顧問小組為校方提供意見,並由前醫管局主席、前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擔任小組主席。
梁智鴻接受訪問表示,醫學界需要透過科研持續發展,而科研是科技大學建校理念和強項,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領域有一定成績,希望新的醫學院提供內外全科訓練的同時,亦培訓具科研背景的醫生,他強調並非要為現有兩間醫學院,帶來惡性競爭。
科技大學
梁智鴻又說,同意新醫學院以招收第二學位學生為主,認為醫生需要醫術,也需要人生經驗和同理心,相信原本已完成基本學位的人士處事較成熟。他亦認同,醫學院開辦初期,招收約50名醫科生,是適合的數目,之後會逐步增加。
對於科大校長葉玉如曾表示,第三間醫學院的構想定位為「醫工結合」,希望培訓具醫學,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工程知識的人才,梁智鴻指出,最終定位要由校方決定,但醫療發展一日千里,科技有助前線醫護工作,令流程更順利和精準,又相信師資和籌集資金方面不會有問題。
資料圖片
梁智鴻又指醫學院和教學醫院選址不一定限於大學本部或附近,他認為開辦初期任何一間綜合醫院也可以成為教學醫院。
理工大學和浸會大學早前都表示有意設立第三間醫學院,理工大學回覆查詢說正籌組專責工作小組,針對醫學院策略定位、課程設計、收生安排和教研設施等提供意見,並按時向政府提交建議書。浸大早前表示,已向政府工作組遞交意向書,並已成立籌備委員會,向工作組闡述新醫學院的策略定位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