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香港科學院及香港科技大學合辦的 2024 未來科學大獎周「科技論壇」30 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論壇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頭炮活動,以「趨勢見未來—AI 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邀請多位學者和行業精英出席交流,就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發展分享見解,探討未來科技的實踐方向,為全球科創發展注入新動力。
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頭炮活動為科技論壇,多位學者和行業精英出席,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出席科技論壇,未來論壇理事、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兼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及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致開幕辭。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賈佳亞、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馬毅,以及未來論壇機構理事代表兼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則擔任主題演講嘉賓,探討人工智能在全球發展等不同方面影響的看法。
點擊看圖輯
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頭炮活動為科技論壇,多位學者和行業精英出席,探討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未來論壇理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兼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致開幕辭,表達了對未來科學大獎的支持。(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致開幕辭,表達了對科技論壇的重視與支持,以及對參與嘉賓、合作夥伴的歡迎與感謝。(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馬毅在科技論壇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對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見解。(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參與了「全球AI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差異」的圓桌討論。(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未來論壇理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兼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致開幕辭,表達了對未來科學大獎的支持。(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致開幕辭,表達了對科技論壇的重視與支持,以及對參與嘉賓、合作夥伴的歡迎與感謝。(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首任院長馬毅在科技論壇進行主題演講,分享對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見解。(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此外,論壇亦安排了「全球 AI 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差異」及「AI 產業戰略趨勢、創新實踐與投資發展」兩場圓桌討論,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馬健、香港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兼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會士謝源、未來科學大獎捐贈人兼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以及香港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亦有參與,與嘉賓展開深入討論。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及數學系講座教授汪揚參與了「全球AI創新與技術發展趨勢與差異」的圓桌討論。(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年透過「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SALSA)錄取11名香港精英運動員,人數創歷年新高。校方今日舉行歡迎典禮,邀請運動員新生、家長、教練及體育界代表共賀這批精英展開學業與運動雙線征程。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處長劉夢琳教授(左二)與三名即將入讀的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林新棟(左一)、符歡(右二)和莫竣林(右一)合照。
新學年將於9月入讀的運動員涵蓋桌球、劍擊、賽艇、棒球等8個項目,包括:
林新棟(工商管理學課程):賽艇運動員
符歡(理學士經濟及金融學):美式桌球運動員
莫竣林(工學士計算機工程學):棒球運動員
吳婉琳(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劍擊運動員
羅子豐(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帆船運動員
其餘運動員分佈於花様滑冰、田徑等項目,如拯溺運動員陳樂心將攻讀計算機工程學。
一眾即將入讀科大的傑出學生運動員合照,他們包括:(前排左起)符歡(桌球)、羅子豐(帆船)、吳婉琳(劍擊)、莫竣林(棒球);以及(後排左起)周哲弘(花樣滑冰)、陳穎東(劍擊)、林新棟(賽艇)、黃浩軒(劍擊)及陳立仁(桌球)。
科大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處長劉夢琳教授致辭時指出:「運動員的自律、毅力與鬥志,與學術成就息息相關。他們的經歷能啟發同學,並為校園注入正能量。」她強調,科大將持續優化SALSA計劃,配合教資會資源,吸引更多具潛質的運動員入讀。
科大舉辦歡迎典禮,特別邀請學務長梁伯和教授(第二排左十)會同一眾傑出學生運動員新生、香港體育學院代表、運動員的教練、中學校長、老師及家人等,慶祝各精英運動員即將展開人生新一頁。
除SALSA外,科大「學生運動員入學計劃」(SAAS)提供獎學金、彈性課程及專屬輔導:
經濟支援:最高全額學費減免連生活津貼HK$104500(可續領),另設海外比賽津貼。
生活配套:四年宿舍住宿、免費醫療及心理輔導。
學術彈性:允許延長修業期、調整學分負荷,並配備學術導師團隊。
科大近年設立專屬顧問委員會,並為頂尖選手提供考試時間調適等便利。校方表示,此舉旨在平衡香港體育人才培養與國際競技需求,助力運動員在學界與專業領域同步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