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CEO:跟中國競爭 就要成為「中國」

博客文章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CEO:跟中國競爭 就要成為「中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CEO:跟中國競爭 就要成為「中國」

2024年09月27日 16:04 最後更新:16:14

路透社分析報道,面對來自中國電動車的競爭,旗下包括雪鐵龍、標緻及Alfa Romeo 等品牌的全球第四大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集團( Stellantis N.V.) 透過「反向合資」中國車企,避開中歐美的關稅「陷阱」,被認為是未來電動車產業合作的趨勢。

斯泰蘭蒂斯集團CEO唐唯實(Carlos Tavares)今年5月在慕尼黑出席路透社活動會議時發言,指對進口到歐洲和美國的中國汽車徵收關稅「是一個重大陷阱」,關稅只會加劇徵收國當地的通脹,並傷害西方傳統汽車製造商,使它們無法與由中國車企生產、價格低約三分之一的電動車競爭。

斯泰蘭蒂斯集團CEO唐唯實說:「我們將努力讓自己『成為中國車企』(try to be Chinese ourselves)」。AP圖片

斯泰蘭蒂斯集團CEO唐唯實說:「我們將努力讓自己『成為中國車企』(try to be Chinese ourselves)」。AP圖片

唐唯實說:「我們將努力讓自己『成為中國車企』(try to be Chinese ourselves)」,「這意味著面對中國的攻勢,我們不再是純粹的防禦,而是希望成為中國攻勢的一部分。

路透社稱,斯泰蘭蒂斯去年10月收購了零跑車21%的股份,合資成立零跑國際,使斯泰蘭蒂斯能夠獲得這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技術,以及在中國以外地區生產電動車的獨家代理權。目前,斯泰蘭蒂斯正在波蘭蒂黑工廠生產零跑車。

報道指,許多汽車專家都認為這是未來電動車產業合作的藍圖,許多西方車企都在擁抱中國車企的技術。德國福士汽車也向小鵬汽車注資約7億美元,收購其4.99%的股份,共同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普及型電動車。

美國三大車企之一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今年7月坦言:「我們相信,許多競爭對手將轉向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使用他們的平台」。

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今年7月指,相信許多競爭對手將轉向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使用他們的平台。AP圖片

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今年7月指,相信許多競爭對手將轉向中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使用他們的平台。AP圖片

不過,斯泰蘭蒂斯這項策略在歐洲和美國都面臨挑戰。目前,歐盟對華電動車高達35.5%的關稅如箭在弦,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則於9月27日正式生效。

與歐洲相比,美國對中國電動車採取了更嚴格的立場。除關稅外,美國政府也透過《通膨削減法案》,推動本土電動車生產,限制使用中國的零件和技術。美商務部還擬限制中國網聯車軟硬體及整車在美的使用,路透社稱,這將成為阻止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的「最強武器」。

歐洲則不打算完全完全阻止中國電動車。日產汽車前COO、現為斯洛伐克電池公司InoBat董事長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聲稱,歐盟須依靠「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來吸引中國車企,「這樣至少他們才能在當地生產」。

部分美國汽車製造商贊成政府​​徵收關稅的決定。吉姆法利宣稱,關稅能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給美國車企一個短暫的窗口期,使其有能力與中國車企競爭,生產更便宜的電動車。

包括唐唯實在內的歐洲車企高層則認為,關稅會損害出口,因受保護的汽車製造商將失去降低定價的壓力,「當你習慣了保護,就很難擺脫它。」唐唯實說。

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佛·齊普策(Oliver Zipse)5月也表示,由於中國在電動車原料和零件供應上佔據主導地位,貿易戰將損害歐洲的利益,「沒有來自中國的資源,就沒有歐洲的綠色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許多西方車企在電氣化目標上打退堂鼓的當下,斯特蘭蒂斯仍宣布,到2030年,其在歐洲和美國的電動車銷量目標仍將分別達100%和50%。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施紀賢「親密顧問」承認:對華態度急轉是過去十年英國犯的最大錯誤

2024年09月27日 09:42 最後更新:10:01

據《南華早報》26日報道,英國工黨資深政治家、英首相施紀賢的「親密顧問」文德森(Peter Mandelson)表示,過去十年英國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對華態度急轉,「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現實的」。

《南華早報》報道:文德森談為什麼英國對中國的態度大轉變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工黨下一步會做什麼。

《南華早報》報道:文德森談為什麼英國對中國的態度大轉變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工黨下一步會做什麼。

內地《觀察者網》引述報道稱,十多年來,在歷屆保守黨政府的領導下,英國與中國的關係有所下降,因為英國越來越將中國視為一個安全挑戰。

文德森。

文德森。

談及卡梅倫任期時的中英關係,文德森表認為,「這既不是黃金時代,也不持久」。約翰遜自稱「親華派」卻「打人權牌」。卓慧思頻頻「打反華牌」,而她的繼任者辛偉誠則把中國列為「威權主義國家」。

「(英國)最大的錯誤在於它(對華態度)急轉彎,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先是瘋狂示好,然後轉向厭惡。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現實的。」文德森說。

自施紀賢政府上台以來,英國尚未對中國制定正式戰略。施紀賢此前表示,工黨政府將對英中關係進行英國與中國的關係進行全面審查,以了解來自中國挑戰的規模,並根據審查結果採取相應行動。

在文德森看來,中英關係面臨挑戰。英國與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有時甚至會挑戰中國,英國需要與中國建立一種聯繫,「使我們能夠在適當和必要時與中國合作」。

「在全面審查完成後,我們在與中國的接觸中追求的正是這種明確性和連續性。」文德森說。

今年8月,中英領導人通了電話,施紀賢表示,要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發展長期、穩定、具有戰略意義的英中關係。

文德森認為,當今貿易越來越多地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但英國不能因此「抵制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經濟體」。

中國是英國在亞洲最大貿易夥伴,中英貿易額近年來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而英國是中國在歐洲第三大貿易夥伴、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資來源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英雙邊貿易額467.7億美元,其中我國對英出口372.4億美元,自英進口95.3億美元。

文德森是工黨元老,曾擔任英國貿易大臣和歐盟貿易專員。他上周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曾批評英國前任保守黨政府未能與中國保持適當的溝通渠道。他認為,這正是英國新政府需要改變的。

9月16日,文德森在香港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儘管英國新政府在恢復英國全球影響力方面面臨「重大挑戰」,但他對英國在施紀賢領導下改善與中國的雙邊關係感到樂觀,因為「新一屆政府已經決定,希望與中國進行接觸」。

他呼籲,英中兩國首先應該「停止互相詆毀」,增強對話和交流,尤其是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交流。

在文德森作出有關表態後不久,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9月18日應約同對話英方牽頭人、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Rachel Reeves)通電話,就重啓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加強經貿合作交換意見。

何立峰表示,中方願與英方共同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重啓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加強發展戰略對接,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拓展金融、綠色經濟、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李韻晴表示,英方願與中方加強對話合作,為英中發展長期互利的關係建立穩定、持久的基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