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會於12月16日舉行了信任投票,對朔爾茨政府投下反對票的議員有394人,贊成票207票,弃權116人,導致朔爾茨政府垮台。
由於信任投票未能通過,德國總統將解散國會,明年2月23日將舉行重新大選,這也是德國20年來第一次提前大選。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事實上,這正是朔爾茨想要的。
朔爾茨為什麽希望提前選舉?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認為,朔爾茨之所以提交信任投票動議,就是希望儘快有個新的政治選擇,拯救目前的政府。
本届德國政府是在2021年秋季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後組成的。因執政聯盟裏的社民黨、綠黨、自民黨代表顔色分別為紅色、綠色、黃色,因此該聯盟也被形象地稱為「交通燈」政府。
三年多來,朔爾茨政府日益面臨經濟持續低迷、社會治安惡化、軍援烏克蘭加重財政負擔、執政聯盟三黨內部圍繞經濟財政政策的分歧嚴重等壓力,德國選民對其執政表現的不滿與日加劇。
近期民調結果顯示,朔爾茨所在社民黨的支持率只有16%,不到最大在野黨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的一半。此外,綠黨和自民黨的支持率也顯著下降,其中自民黨的支持率只有4%,甚至低於5%這一進入聯邦議院的得票率門檻。
而在今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和德國多場地方選舉中,執政三黨均表現糟糕。
德國聯邦議院共有733名議員。為繼續執政,朔爾茨必須獲得至少367名議員的支持票。此次投票中,共計207名議員投信任票,朔爾茨未能通過信任投票。
這正是朔爾茨所希望的。在信任投票前,朔爾茨代表社民黨率先發言。他坦陳,這場信任投票是為了一場新的選舉,「眼前需要對德國未來路綫做出根本性的决定」。
他概述了一個大規模開支計劃,承諾提高最低工資,降低食品稅收,嚴格債務管理,然後,大聲疾呼:今天,我向選民們提出信任投票,我們作為一個强大的國家,是否敢對未來進行大力投資?我們對自己和我們的國家有信心,還是將我們的未來置於危險之中?我們是否會因為推遲早該的投資,危及我們的凝聚力和繁榮?
反對黨領袖、基民盟主席默茨則反唇相譏,朔爾茨先生,那你為什麽過去沒有採取這個措施,「你當時是在另一個星球上嗎?」
看目前的民意,默茨的支持率最高,他痛批朔爾茨,「你正在讓這個國家陷入戰後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危機之一」,「你站在這裏說,一切照舊,讓我們以犧牲年輕一代為代價來增加債務,讓我們花錢……」
「您,朔爾茨先生,不配贏得信任。」默茨說,稱當天的國會信任投票,是「讓人鬆口氣的一天」!
對朔爾茨來說,這其實也是鬆口氣的一天。
德法危機削弱歐洲整體實力
實際上,在社民黨與自民黨分道揚鑣後,朔爾茨領導的執政聯盟已經舉步維艱。
而導致社民黨與自民黨最終决裂的,正是兩黨關於2025年財政預算案和德國經濟政策走向的深刻分歧。
時任德國財政部長的自民黨主席林德納曾提出一份政策文件,主張政府嚴格執行德國憲法中的「債務刹車」條款、削减福利保障項目以大幅節省開支,同時反對增稅。而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則希望抬高債務上限、加大政府投資以刺激經濟增長。
由於缺乏「合作的信任基礎」,朔爾茨11月6日宣布解除林德納的財長職務。林德納則將執政聯盟分裂歸咎於朔爾茨對德國民衆的經濟憂慮視若無睹。
林德納被解職後,自民黨宣布退出本届聯合政府,致使朔爾茨政府在議會力量對比的角度上成為「少數政府」。
有分析認為,執政聯盟解體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執政三黨從一開始就有分裂的隱患,因為三黨在經濟和財政方面的理念並不一致。基於此,在能源危機、財政改革等重大問題面前,三黨很難達成共識。
三黨聯合政府在經濟政策上的無力,也使得德國經濟長期無法脫困。
德國央行最新預計,德國要到2026年才能將通脹率控制在2%的正常水平左右。
此外,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測,今年德國經濟將萎縮0.2%,失業率可能升至6%。而明年德國經濟仍可能陷入停滯。
德國央行行長納格爾近日警告,德國經濟不僅面臨持續的逆風,還面臨結構性問題,包括勞動力嚴重短缺、稅收大幅增加、能源價格高企等。這些因素導致德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多年來一直在下降。
由於法國政局近期也在劇烈變動,歐洲輿論普遍擔心,德法兩大國雙雙深陷內政危機削弱了歐洲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也削弱了歐洲人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對此,崔洪建教授指出,現在德國和法國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政府危機,這首先會使兩個大國不得不在短期內把主要政治資源和精力放在國內事務上,要形成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和議會還需要磨合。接下來,對於周邊問題,他們就不可能投入那麽多的精力和資源。所以德法兩國當前的問題對整個歐洲的政治、安全和經濟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內地資深傳媒人「牛彈琴」的分析認為,德國以前一直是歐洲穩定的基礎,但現在卻面臨德國統一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朔爾茨在過去三年實不容易,但其實不缺乏謀略,比如曾經兩次率豪華代表團訪華,在西方的輿論環境下進行了掣肘。
在2022年朔爾茨訪華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朔爾茨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別」。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