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球港口效率排名:中國第1 美國第53 美國碼頭工人罷工背後關鍵問題未解決

博客文章

全球港口效率排名:中國第1 美國第53  美國碼頭工人罷工背後關鍵問題未解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全球港口效率排名:中國第1 美國第53 美國碼頭工人罷工背後關鍵問題未解決

2024年10月08日 07:00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6日發布評論文章,指美國港口效率低下。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以船隻在港耗時計,中國洋山港排名第一,而表現最好的美國港口僅排名第53。文章也指,日前罷工的美國碼頭工人在要求提高待遇的同時,也要求拒絕自動化。

文章指,北美工會「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所提的6年加薪62%的要求被滿足後,已與資方達成臨時協議,工人們將重返工作崗位,但勞資糾紛尚未結束。在第二輪的「鬥爭」中,該工會要求禁止美國港口使用任何自動化設備,藉此「永久保護工作」。

勞資談判破裂,代表美國東部沿岸所有主要港口工人的國際碼頭工人聯合會正式舉行近50年來首次罷工。AP圖片

勞資談判破裂,代表美國東部沿岸所有主要港口工人的國際碼頭工人聯合會正式舉行近50年來首次罷工。AP圖片

「國際碼頭工人協會」主席哈羅德·達格特在9月7日致工會成員的一封信中寫道,該工會所提要求的底線是「不支持任何類型的自動化,包括半自動化」措施。

「國際碼頭工人協會」不希望使用任何能夠使船舶裝卸速度更快、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技術進步手段,如更智慧的起重機、閘門和需要更少工人操作的貨櫃搬運卡車。《華爾街日報》文章稱,他們希望提高工資,但生產力不提高,這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經濟格局中是不可持續的。

《華爾街日報》引述世界銀行的一份關於全球港口績效的排名,基於船舶在港口停留的時間排序,2023年貨櫃港口績效指數排名顯示,沒有一個美國港口能進入前50名,美國排名最高的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僅排在第53位。中國的洋山港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正在拉丁美洲等地投資港口。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並不是碼頭工人第一次與科技進步過不去。 1960年代曾發生「貨櫃革命」時,零件貨物被集中裝入大型標準化的貨箱內,簡化了裝卸工作,碼頭工人的數量也隨著貨櫃的普及而減少。如今其他國家碼頭的自動化速度比美國更快,也變得更便宜、更有效率。

文章寫道:「如今,78歲的「國際碼頭工人協會」主席達格特應已經明白,與生產力作鬥爭是一場必敗之戰,看看英國礦工的下場,他們曾以為可以反對關閉無利可圖的煤礦,保住自己的工作」。

文章指,惟殘酷的事實是,技術進步提高了公司的生產力,往往也意味著這些公司將需更少的工人,認為如果工會能夠為那些長期享有工作保障的上了年紀工人爭取到更優厚的買斷方案,而不是試圖拖延不可避免的事情發生,那麼從長遠來看,碼頭工人的境況會更好。

文章最後評論指,抵制世界其他國家正在採用的生產力工具,將損害美國經濟以及除港口之外多達數百萬的美國工人。達格特和他的夥伴美國總統拜登應對該工會的50,000名會員採取更負責的行動。

較早前,因續約談判破裂,美東時間10月1日凌晨起,代表美國東部沿岸所有主要港口工人的國際碼頭工人聯合會正式舉行近50年來首次罷工。路透社稱,這意味著全美約有一半的遠洋運輸陷入停頓。

對美國經濟和政治而言,這次勞資衝突時機非常微妙,距美國大選只約5星期,罷工帶來的經濟影響可能讓自稱「史上最支持勞工」的拜登以及民主黨陷入困境。

導致罷工的一個關鍵問題,即港口自動化技術應用,仍未解決,可能在未來談判中導致雙方產生分歧。AP圖片

導致罷工的一個關鍵問題,即港口自動化技術應用,仍未解決,可能在未來談判中導致雙方產生分歧。AP圖片

當地時間10月3日晚,美國國際碼頭工人聯合會和美國海事聯盟(USMX)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主要港口工人已與港口資方就工資問題達成初步協議,「立即停止」「近50年來最大規模」罷工行動,雙方同意,將已於9月30日到期的主合約延至明年1月15日,意味任何可能的罷工和潛在的商品供應短缺都被推遲到11月的總統大選後。美媒認為,這結果為民主黨人、尤其候選人賀錦麗拆除一顆「政治定時炸彈」。

知情人士透露,白宮派出多名政府高級官員介入,推動勞資雙方儘早達成協議。而臨時協議規定,將在未來6年內將港口工人的薪資提升約62%,此幅度仍低於ILA先前要求的77%,但高於USMX之前提升50%的薪資方案。不過,導致罷工的一個關鍵問題,即港口自動化技術應用,仍未解決,可能在未來談判中導致雙方產生分歧。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以巴衝突一周年 中東距離「全面戰爭」還有多遠?

2024年10月07日 12:06 最後更新:12:12

當地時間10月6日,以色列繼續轟炸加沙走廊和黎巴嫩真主黨目標,造成大量傷亡。真主黨的火箭則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落在以色列北部。以巴衝突爆發一周年之際,衝突仍在輪迴。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行動」,把以色列拉回「贖罪日戰爭」,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報復式空襲,新一輪以巴衝突驟然爆發。1年後,近4.2萬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襲擊中喪生,近二百萬人流離失所,而數十名以色列人仍被哈馬斯扣為人質。

以軍對黎巴嫩襲擊持續。(AP圖片)

以軍對黎巴嫩襲擊持續。(AP圖片)

從衝突爆發的那一刻起,這場危機已演變為以色列和伊朗主導的「抵抗軸心」的對抗,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組織紛紛加入戰局。如今,加沙停火遙遙無期,新的危機接踵而來,黎以局勢驟然升溫。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董漫遠對《觀察者網》表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的挑戰,開闢北方戰線是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但黎巴嫩真主黨是比哈馬斯更難對付的對手,若以色列在黎南部開闢緩衝區受阻,勢必會升級對真主黨的作戰行動。

另方面,隨著伊朗第二次從本土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色列的報復也迫近。董漫遠指,伊朗攻擊以色列是忍無可忍下的被迫反擊,其目的已經達到,並不願衝突升級,後續事態的發展要看以色列如何反應。董說,以色列對伊朗的報復一定會比今年4月的行動,是否會觸發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全面戰爭,還有待觀察。

專家分析,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挑戰,欲開闢北方戰線是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AP圖片)

專家分析,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內面臨反對黨的發難乃至利庫德集團內部挑戰,欲開闢北方戰線是為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AP圖片)

過去20天,在數千通訊設備引爆後,黎巴嫩又遭遇以色列大規模空襲和地面入侵,真主黨高層幾乎損失殆盡,同時加沙上演的悲劇正在黎巴嫩重演。近一年衝突中,黎巴嫩已有2,000多人喪生。國際移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10月2日,黎巴嫩記錄在冊內部流離失所者已超過54萬,與9月29日相比增加了56%。

加沙問題尚未徹底解決,以色列為何要擴大作戰目標,將衝突重心轉向黎巴嫩?董漫遠認為,現階段加沙已不需要那麼多作戰部隊,而黎巴嫩真主黨持續在黎以邊界對以色列展開牽制性作戰行動,「內塔尼亞胡把當前對加沙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同他延長自己的執政周期、逃避腐敗指控、繼續高舉右翼民粹主義旗幟做了通盤統籌考慮」。

加沙大批巴人流離失所。(AP圖片)

加沙大批巴人流離失所。(AP圖片)

董指,內塔尼亞胡面臨以反對黨的發難,即使在利庫德集團內部也面臨國防部長加蘭特的挑戰,加沙作戰增加讓北部居民重返家園的新目標,爭取其民意基礎和日後的大選鋪路。以色列想達到目的,就要在黎巴嫩南部開闢一個緩衝區,降低真主黨對以色列北部的威脅,「如果真主黨不讓以色列得逞,以色列就會升級對真主黨的作戰行動」。

但黎巴嫩真主黨是遠比哈馬斯更難對付的對手,以色列想要重創真主黨,其軍事行動的規模,要等同甚至大於第五次中東戰爭時以對黎軍事行動的規模,乃至演化為全面戰爭的可能性。1982年6月,以藉口其駐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份子刺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人,打擊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勢力,以色列勝利,巴解組織撤出黎巴嫩。

但董分析,若開闢了緩衝區,以色列地面部隊是否要長期駐守,不駐守就意味著撤軍,而而駐守就意味著原本由以色列北部居民承擔的安全風險現轉移到以國防軍身上,他們就時不時淪為真主黨的活靶。

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AP圖片)

伊朗向以色列發射飛彈。(AP圖片)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伊朗近200枚火箭射向以色列境內,伊朗單方面自我克制階段結束。董指,伊朗目前處在一個特殊時期,新總統在外交政策上展現出溫和姿態,上月底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也向以色列發出「和平邀約」。惟新總統就職第二天,前來參加就職典禮的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遇襲身亡;9月底,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和伊朗「聖城旅」副指揮官尼爾福魯尚又相繼遭以色列「定點清除」。以色列欺人太甚,讓伊朗不得不回應。董指,站在伊朗的角度,除報了仇,也向其展示了伊朗強大的中程導彈突防能力。

但以色列已表示將在10月7日前後對伊朗做出「重大而嚴厲」的報復。據以色列官員發布聲明,所有選項都在考慮範圍內,如對伊朗核設施和石油生產設施的打擊,或針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的「定點清除」、針對伊朗軍事資產的「精確突襲」等。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見美國總統拜登。(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明不支持以色列襲擊伊朗的核設施,董指,以色列現在是根據其自身的政治需要,來準備對伊朗相關目標展開打擊,若以色列沒把伊朗領導人或核設施作打擊對象,還不至於觸發兩國間全面戰爭。但董預計,伊朗仍會貫徹一個原則:既要打擊以色列的氣焰,又不至於觸發和以色列的全面戰爭。

董漫遠表示,近期一系列衝突的總根源是巴勒斯坦問題,「無論是真主黨在黎以邊界對以色列牽制性的作戰行動,也門胡塞武裝封控紅海通道,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力量嘗試打擊以色列,還是伊朗向以色列本土發動飛彈襲擊,都是加沙衝突外溢的表現」。

一年來,儘管國際社會為加沙停火做出許多努力,但始終未能成功。今年5月31日,拜登政府公佈三階段停火方案,隨後獲得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以色列和哈馬斯起初表示接受,但以色列對加薩襲擊絲毫沒停止跡象。

路透社今年8月引述多位消息人士說,分歧源於以色列在哈馬斯接受三階段停火方案後提出的新要求,包括以色列繼續在奈札里姆走廊沿線駐軍。董說,以色列想要以技術性停火換取全部人質獲釋,再恢復軍事行動。但哈馬斯是要靠手中這些人質「保命」,就是要求以色列從加沙撤軍。同時,讓哈馬斯人員返回加沙北部,參與戰後重建。

但一年來,以色列尚未達到其定下的作戰目標,外界普遍認為,所謂「消滅哈馬斯」幾乎不可能實現。另方面,美國和以色列的分歧似乎也在加大,拜登政府對以色列的公開批評越來越頻繁,今年5月還「暫停」向以色列運送武器。那邊廂,美國屢屢強調支持以色列自衛,其對以色列的軍援計畫也仍在持續進行。

加沙問題走到這一步,美國難辭其咎。董漫遠指,目前拜登政府是有意阻止以色列把衝突繼續擴大的,「但以色列不聽他的,拜登在這個問題上顯得無能為力,抱著一種「能起多大作用就起多大作用」的心態。

去年底起,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報復式空襲,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去年底起,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展開報復式空襲,造成嚴重傷亡。(AP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底,內塔尼亞胡訪美時,除會見拜登和副總統賀錦麗,還去海湖莊園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以關係進入了一段「蜜月期」,特朗普2017年12月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遭國際社會普遍反對。董形容,共和黨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持可謂到了「毫無保留」的地步。

美國《政客》新聞網7月一篇報導中直言,內塔尼亞胡認為拜登已經是「跛腳鴨」,押注特朗普為下任總統,有中東高級外交官表示,內塔尼亞胡想拖延時間,等到11月美國大選。」黎巴嫩《消息報》稱,埃及總統塞西獲得一份情報評估也認為,加沙停火談判可能要到11月才有進展。

今輪巴以衝突何時結束?董表示,「哈馬斯的發展會進入低潮,需要慢慢恢復實力,與以色列長期周旋」。至於巴勒斯坦問題則長期被邊緣化,巴勒斯坦人民的歷史不公一直無法糾正,才釀成去年10月7日開始的新一輪巴以衝突」,但經歷這一輪衝突,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注度將提升。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劉中民認為,這場衝突令巴勒斯坦問題重新回到了區域事務的核心位置,但目前距離重啟談判、尋求巴勒斯坦建國與實現「兩國方案」,都還有太多的困難需解決。

劉中民指,以色列這一年的回應,包括對哈馬斯發動的軍事行動,都是基於其長期奉行的戰略文化與安全哲學,目前以色列正尋求在加沙、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緩衝區,如果能在建起緩衝區的同時繼續維持打擊敵對力量,以色列的安全環境能夠某種程度上得到改善,但依然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隨著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嚴重孤立,以及周邊更加仇視以色列,其安全環境本質上說進一步惡化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