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氣涼且空氣乾燥,不少患者鼻部出現不適症狀,醫生推介秋季護鼻小妙招!
秋季氣候引發鼻部不適
隨著秋季到來,天氣逐漸轉涼且變得愈發乾燥,空氣中濕度的降低,使得呼吸道的黏膜容易乾燥,導致鼻部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鼻乾燥以及鼻塞等,這些問題讓人感到十分煩擾。
示意圖。設計圖片
鼻炎患者因為秋季干燥容易引起鼻腔黏膜炎
據《生命時報》報導,陝西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生李安指出,每年進入秋季,由於空氣乾燥,鼻炎患者容易引起鼻腔黏膜炎,因此可能會出現鼻子乾癢、有刺激感、鼻子結痂、鼻子堵等症狀。 秋季氣候變化導致過敏性鼻炎患者增加,秋季氣溫下降且溫度變化大,空氣中也漂浮著季節性花粉,會導致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增加。這些患者常有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和頻繁打噴嚏等症狀。
示意圖。設計圖片
秋季是呼吸道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高發期
此外,秋季是呼吸道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高發期,感染的患者在急性期間可能會出現與過敏性鼻炎類似的症狀。同時,秋天鼻出血的情況也較為常見。一方面因為天氣乾冷,使得鼻黏膜乾燥和鼻血管脆弱,易於破裂出血;另一方面,患有鼻炎、鼻竇炎、鼻中隔偏曲等疾病的患者在這樣的環境下,鼻黏膜修復更加困難,慢性炎症持續惡化,導致黏膜糜爛,進而引起鼻出血。
秋季需加強鼻部護理
李安對此提醒,人們在秋季應加強對鼻腔的護理,諸如保持鼻腔濕潤和清潔,必要時需尋求醫療幫助。
過敏性鼻炎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
對於過敏性鼻炎患者,李安強調需要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建議外出時盡量戴口罩,並在回家後用海鹽水或生理鹽水清洗鼻腔。若鼻腔水腫較嚴重,則可採用高濃度的生理海鹽水,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噴鼻,或口服抗過敏藥,比如糠酸莫米松鼻噴劑、丙酸氟替卡松鼻噴劑、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孟魯斯特納等。
Getty示意圖
鼻子乾燥結痂切勿用手摳鼻
對於秋季常見的鼻子乾燥結痂問題,李安建議患者應避免摳鼻,以防損傷鼻黏膜。可以在清洗鼻腔後,使用鼻用薄荷油或紅霉素眼藥膏進行保濕,此外還可以塗抹魚肝油或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來暫時緩解症狀,但不建議使用香油、花生油等非醫用油脂,因為這些油脂可能會引起感染。另外,每天可使用溫熱的毛巾熱敷或蒸汽熏蒸鼻腔10至15分鐘,但要注意溫度不宜過高,以免造成不適。
鼻部出血的應急處理
在處理鼻出血時,如果出血來自鼻腔前部,患者應輕微低頭讓鼻血自然流出,避免抬頭使血液流向口腔或咽部,這可能會引起噁心或嘔吐。可以使用手指輕壓出血側鼻孔10至20分鐘以助止血,但千萬不要使用棉花或衛生紙塞鼻,這不僅可能加劇鼻黏膜損傷,而且止血效果並不理想。如果出血來自鼻腔後部且手指按壓無法止血,患者應立即就醫。鼻出血頻繁且量大的患者,必須及時前往醫院檢查,以排除可能患有鼻腔腫瘤或血液病等嚴重疾病。
Getty示意圖
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
由於秋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因此李安特別提醒,鼻子出現不適時,擤鼻子也需要謹慎,應避免兩個鼻孔同時用力,不僅清潔效果不好,也容易把鼻腔分泌物擠壓到鼻竇裡,引起感染。他建議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另一個鼻孔通氣,然後換對側。如果結痂厲害,可以先清洗鼻子後再擤鼻,並推薦使用溫和的熱敷方法舒緩鼻腔。
醫生強調:切勿用手摳鼻子
秋季護理鼻子的同時,李安也建議民眾多喝水,積極攝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諸如蘋果、梨、葡萄以及綠葉蔬菜等,減少食用辛辣食物,並注意個人衛生,以預防鼻部問題的發生。如遇嚴重鼻出血或其他嚴重症狀,應及時就醫。最重要地是,注意手部清潔,不要用手摳鼻子!
現代不少人飽受失眠難入睡困擾,對此專家整理了幾大措施助保持健康睡眠。
失眠難入睡成常態
3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睡眠,優先之選」。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大,失眠問題成為常態。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超過3億人口有睡眠障礙,而香港約3成人存在失眠症狀。如今,睡眠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那麼,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睡眠呢?
示意圖
良好睡眠3大表現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龍小艷介紹,良好的睡眠質量通常有以下3個表現:
1. 入睡時間在30分鐘以內(6歲以下兒童在20分鐘以內)
2. 夜間醒來次數不超過3次,且醒來後能在20分鐘內再次入睡
3. 醒來後精力充沛、心情愉悅且注意力集中。
現代生活方式對睡眠質量的影響
近20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夜間過多接觸藍光、遠程跨時區工作以及工作生活界限日漸模糊的情況日益常見,這些因素導致褪黑素分泌抑制,以及存在將「熬夜後補覺」視為有效修復手段的認知誤區,最終造成睡眠時相延遲綜合症發病率激增。
程序員長期熬夜工作致褪黑素分泌延遲
其中,一名長期從事夜班的32歲程序員小張就有這樣的困擾。他因長期參與跨國項目開發,習慣性熬夜至凌晨3點,白天依賴咖啡提神,形成了「白天昏沉、夜間亢奮」的不健康的生活模式,於是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睡眠障礙門診就診。他自述,即便項目已經結束,但仍難以入睡且常出現心悸、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睡眠監測顯示,他的褪黑素分泌延遲3小時,深層睡眠佔比不足15%。
示意圖
解決睡眠問題3大方法
龍小艷對此提出通過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重建睡眠驅動力,具體方案如下:
1. 光照療法
建議患者起床後立即接受30至60分鐘的高強度光照,可以使用專業光照箱或戶外自然光。
2. 減少夜間藍光接觸
睡前2至3小時內避免使用手機和電腦,減少藍光暴露,可以採用防藍光眼鏡或調暗室內燈光以減少藍光影響。
3. 時間療法
逐步調整睡眠時間,每1至2天將入睡和起床時間提前15至30分鐘,直至達到目標作息。一旦調整到理想時間,需每天嚴格維持該作息。
示意圖
睡眠行為調整有助改善睡眠障礙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劉衛平表示,治療方案還包括睡眠行為的調整,應避免日間補覺,白天不睡或僅限於短時間小睡(小於30分鐘)。此外,還應注重睡前放鬆,睡前1小時減少劇烈運動以及看視頻等刺激性活動,建議進行冥想和閱讀等活動,同時還要調整飲食,避免睡前攝入咖啡因、酒精或大量進食。
針對夜班工作者的睡眠改善建議
龍小艷針對那些需要長期從事夜班或頻繁調整作息時間的行業人員,如媒體、醫療和酒店餐飲行業人士提供了一系列建議,幫助他們快速入眠並提高睡眠質量:
1. 防藍光措施
白天下班途中建議佩戴防藍光眼鏡(推薦琥珀色鏡片),以減少日光對褪黑素分泌的影響。
2. 環境調整
使用遮光率99%以上的窗簾,以營造夜間般的睡眠環境;同時使用降噪耳塞保證睡眠時能擁有安靜的環境。
3. 溫度控制
保持臥室溫度在16至19攝氏度之間,以利於更好的睡眠體驗。
4. 作息調整
對於需要晝夜顛倒工作的人員,建議每2天將睡眠時間延後3小時,直至適應目標時段。
5. 飲食管理
避免在睡前3小時內攝入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6. 睡眠紀律
限定上床時間,確立「臥室即睡眠」的條件反射,如果超過20分鐘未能入睡則建議離開床鋪。
7. 分段休息
對於難以連續獲得充足睡眠的情況,可考慮在不同時間段進行分段休息,如夜班後和下午各安排一段睡眠時間。
示意圖
高三學生因學業壓力引起睡眠障礙和焦慮
北京昌平一名高三學生明明因為學業壓力導致入睡困難,他稱睡前會在腦海裡想白天沒有做出來的題目,「我想控制自己不去想,但控制不住」。於是,他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求診。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生李瑛對明明進行睡眠障礙評估,指出明明具有強迫思維特徵,並伴隨緊張焦慮情緒,這些都是導致失眠的重要因素。因此,醫生對明明主要進行抗強迫干預,而不是直接治療失眠。同時,還對明明進行了心理治療,重點是幫助他進行壓力管理,疏導緊張焦慮的情緒。
糾正「必須早睡」強迫觀念 減少入睡壓力
李瑛表示,睡眠障礙與情緒的關聯性較強,要糾正「必須早睡」的強迫觀念,減少入睡壓力。治療睡眠障礙是一個規範的過程,首先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睡眠心理評估,了解患者的習慣、情緒和心理狀況。有時候還需要進行腦電波排查,排除一些腦部的問題。評估完成後,根據情況對睡眠障礙採取非藥物干預和藥物干預。非藥物干預主要包括睡眠認知行為療法、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減輕睡前壓力以及進行放鬆訓練等,旨在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和緩解心理壓力。對於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使用抗失眠或抗焦慮的藥物進行治療。
打鼻鼾不是睡得香而是身體在報警
身高1.75米體重達100KG的張先生夜間鼻鼾聲響亮,類似工地上的電鑽。由於頻繁呼吸困難,導致他經常在夜間驚醒,白天工作精神不振,血糖和血脂水平也出現異常。無奈之下,他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就診,最終通過多導睡眠監測發現,他每小時的呼吸暫停次數高達50次,每次暫停長達40秒,整夜下來等同於被「無形的大手」掐住脖子400次。經過診斷,確診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SAS)」。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科主任醫生傅一笑指出,許多人認為打鼻鼾對身體並無大礙,但實際上它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一個主要臨床表現,特別是在肥胖人群中更為常見。傅一笑說,「當OSAS患者睡眠時上氣道反復塌陷,就會形成呼吸暫停。就像水管被壓扁,氣流受阻引發鼾聲,更危險的是這直接影響血氧供應」。
示意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治療方案
針對由肥胖引起的OSAS患者,傅一笑及團隊採用了包括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在內的「監測—干預—管理」三級療法。其中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呼吸機是最高效的設備。佩戴智能呼吸面罩,可有效保證患者呼吸通暢,治療有效率超過85%。
同時,醫院還為OSAS患者提供個性化減重計劃,包括營養師設計的低熱量飲食和運動康復師指導的低衝擊訓練,以改善患者的代謝指標。此外,醫院整合了內分泌科、呼吸科與耳鼻喉科等多個專科資源,形成了「心理-藥物-物理」三位一體的治療體系:動態調控血壓心率,防止患者夜間心律失常,同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和經顱磁刺激等方法幫助患者放鬆和改善睡眠狀況。
睡眠問題「三大紅燈」
1. 打鼻鼾伴憋醒
2. 日間嗜睡
3. 晨起口乾頭痛
傅一笑強調,一旦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建議避免盲目使用安眠藥,因為這可能加重呼吸抑制。另外,正確的睡姿,如側臥位,可以適當緩解這些症狀。優質睡眠的關鍵在於良好的生活作息,因此應對睡眠問題進行早期篩查和干預,採取科學的方法改善睡眠,以確保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