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 數學家詩人莫毅明聲演詩作勉勵同儕後晉攀登科研高峰

社會事

「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 數學家詩人莫毅明聲演詩作勉勵同儕後晉攀登科研高峰
社會事

社會事

「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 數學家詩人莫毅明聲演詩作勉勵同儕後晉攀登科研高峰

2024年10月23日 16:14 最後更新:10月28日 14:46

香港科學館舉辦「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邀請歷年五位香港獲獎者展示與其科研之路相關的展品,其中數學家詩人莫毅明以聲演詩作,勉勵同儕後晉攀登科研高峰。

《夢海》表達莫毅明教授多年求學和科研的心路歷程,傳達克服困難的決心。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夢海》表達莫毅明教授多年求學和科研的心路歷程,傳達克服困難的決心。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歸鴻展翼仰蒼穹,振翅攀天傲半空」。這句詩意盎然的字畫作品,近日成為香港科學館的展品之一,詩作創作者正是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數學)及數學系講座教授、香港科學院副院長莫毅明。文學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莫毅明解構兩者之間的關聯:「數學追求真、善、美,需要抽絲剝繭分析問題;文學講求美感,同樣要深入挖掘內心世界」;在細緻分析追求真理方面,兩者其實「一脈相承」。

莫毅明為2022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他特別選擇了自己的詩作《夢海》和親自用五國語言聲演的《少年遊》為展品。

《夢海》是莫教授在2014年參加德國國際學術會議後,在回程飛機上所創作,詩句表達了他求學時和科研路上的艱辛,也傳達了克服困難的決心,同時鼓勵在各地與他同樣地奮鬥的數學家。《少年遊》回顧了他少年時代留學的經歷,以及回港貢獻教育下一代的意志。莫教授說,數學的研究與其他學科一樣,不會一帆風順,但仍要努力不懈前進。香港擁有理想的科研環境,優質的大學和豐富的資源,這為科研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希望未來有更多科學家專注於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莫毅明認為,獲得未來科學大獎不僅是對自己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對純數學理論的認可。這份榮譽讓他有更多機會參加海內外的學術會議,與來自不同領域的數學家交流,推進科研發展,他說:「跨領域的合作對數學研究的進步至關重要,通過與不同專家的合作,數學理論可以應用於各個領域,使數學變得更加多元和有趣。」

莫毅明期望未來科學大獎展覽,能夠啟發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莫毅明期望未來科學大獎展覽,能夠啟發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圖片由未來科學大獎提供

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24年再度在香港舉辦大獎周活動,莫毅明認為大獎周活動能將不同地區的科學知識帶到香港,讓全中國乃至全球的學子受益。

「2024未來科學大獎展覽」由即日起至11月4日在香港科學館舉行,讓公眾了解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和影響世界的成果,並鼓勵更多人投身科研、重視科學。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政府建議興建以國家發展為主題的博物館,認為選址在巿區較適合。

楊潤雄說,初步計劃以國家發展為主題的博物館設於現時科學館的位置,而現時設於沙田的文化博物館將重建成更大型的科學館。現有文化博物館的不同展覽主題,則計劃分拆並設於未來不同主題的博物館,亦不排除會另建文化博物館。他表示,數年後當相關博物館落成,本港的博物館數目將達20個以上,當中會否有文化博物館,要按內容決定。

文化博物館。旅發局網站圖片

文化博物館。旅發局網站圖片

楊潤雄說,當局就相關內容透過立法會文件向議員介紹,建議屬於初步,未來會聽取外界意見,當局「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中已提出會設立新博物館。局方已檢視和研究每個博物館,發現文化博物館的幾個常設展館,可歸類為正在計劃的不同展館,例如粵劇展館,可設於未來以非物質遺產為主題的博物館,期望突顯相關內容。

科學館。科學館網站圖片

科學館。科學館網站圖片

科學館方面,楊潤雄說,由於當局研究後,認為需要提升內容,將需要更大地方,即使擴建亦未必足夠,因此考慮搬遷到現時的文化博物館位置,將文化博物館重建成更大的科學館,他有信心可以將科學館辦得更好。

至於以國家發展和成就為主題的博物館,楊潤雄說,當局認為在巿區較適合,初步想法設於現時科學館位置,展覽內容及位置均會聽外界意見。當局完成全港博物館整體布局的研究後,將再諮詢立法會。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