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新茶飲品牌紛在香港插旗  為「出海」國際試水溫

博客文章

內地新茶飲品牌紛在香港插旗  為「出海」國際試水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新茶飲品牌紛在香港插旗  為「出海」國際試水溫

2024年10月25日 07:00

近年,內不少比較出名的新茶飲品牌,似乎集體錨定了香港這塊熱土。繼「霸王茶姬」香港首店於9月28日於K11購物藝術館店開幕,引起大排長龍外,位於旺角的「茶百道」香港首店緊隨其後在9月30日試業,並於10月11日正式營業。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至少有包括「喜茶」、「茶救星球」、「蜜雪冰城」、「茉莉酸奶」、「書亦燒仙草」、「奈雪的茶」在內的10多個個茶飲品牌在香港開店。

「霸王茶姬」於K11購物藝術館開香港首店。

「霸王茶姬」於K11購物藝術館開香港首店。

事實上,內地茶飲品牌集體「出海」已是更早之前的事情,它們早佈局延伸到了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甚至更遠的歐美市場。

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中國茶飲品牌「出海」不僅是市場擴張的必然選擇,更是內外兼修的黃金機會,「出海是檢驗其供應鏈完整度的一個好契機」。

在內地新茶飲進入「內卷」白熱化階段後,「出海」是不得不向外尋求破局之路。一方面,目前海外市場本土茶飲品牌的連鎖化規模較小,以香港為例,相較內地激烈競爭的環境,香港的新茶飲市場具備一定發展空間。

據「霸王茶姬」透露,香港首間店營運第3天,高峰期等待杯數超過200杯,有消費者等2小時買一杯飲品;正式營業前2天,累計銷售杯量近1萬杯。

「喜茶」在港至目前共有9家門市。

「喜茶」在港至目前共有9家門市。

「喜茶」相關負責人亦指,「喜茶倫敦」SOHO店從2023年8月開業至今,單店單日最高銷量達2,000杯,每日平均銷量超1,300杯,單日銷售最高超1.2萬英鎊(GBP)。 2024年7月,鄰近大英博物館的「喜茶倫敦」New Oxford Street店開業,首日飲品售近2,000杯,首日GMV超1.2萬英鎊,開業前三日日店均飲品銷量約2,000杯,日均GMV超1.2萬英鎊。

某種程度上,香港可被視為新茶飲品牌在國際化發展試水溫的「跳板」。從選址策略來看,品牌也確實不吝嗇門市地段的投入。「霸王茶姬」香港首店位於K11購物藝術館K11,位處尖沙咀核心地段,定位為潮流購物中心,除外來遊客打卡外,也是本地年輕消費群體常去的商場,客流量較大,在此設立門市,能快速累積品牌的國際聲望。「茶百道」香港首店開在旺角西洋菜南街,店鋪月租20萬港元。

據朱丹蓬分析,香港在國際市場中扮演著「橋頭堡」的角色,透過在港開店,可為品牌全球化奠定基礎,而這也是「霸王茶姬」選擇香港的理由。

香港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蔣學禮亦曾表示,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加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國際營商環境,是「霸王茶姬」拓展國際業務的理想據點。

2018年開「出海」首店的「喜茶」,如今全球門市超過4000家,進入了300多個城市。

2018年開「出海」首店的「喜茶」,如今全球門市超過4000家,進入了300多個城市。

自2018年開「出海」首店的「喜茶」,如今已佈局英國、澳洲、加拿大、美國等大城市,如倫敦、墨爾本、紐約等,目前全球門市總數超過4000家,進入了300多個城市。

「霸王茶姬」則在2019年8月於馬來西亞正式開業,是首家海外門市,目前全球門市數已超5,000家,在馬來西亞超過130家;2024年8月則在新加坡連開3家店。「霸王茶姬」曾透露計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等8個亞洲國家和地區陸續開店。

儘管近年赴港開店成本已降低,但租金、人工等營運成本卻明顯高於內地,加上新茶飲品牌眾多,若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盈利,關閉門市以減少虧損便成了無奈的選擇。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12月「喜茶」在香港沙田新城市廣場開首店,並在2019年一度開設了8家分店,截至2024年10月22日,「喜茶」香港共9家門市正常營業。

「奈雪的茶」在香港山頂廣場的首店,於今年7月關閉。

「奈雪的茶」在香港山頂廣場的首店,於今年7月關閉。

2019年11月,「奈雪的茶」在香港山頂廣場開首店,惟經營未滿5年,於今年7月突然關閉,引發外界關注,目前「奈雪的茶」在港僅剩K11一家門市。「蜜雪冰城」進軍香港近一年,目前在港也僅開5家門市。

「蜜雪冰城」進軍香港近一年。

「蜜雪冰城」進軍香港近一年。

朱丹蓬分析,高昂的租金和人工、還有整個供應鏈,是所有茶飲品牌甚至餐飲品牌在香港拓店速度起不來的核心原因。同時,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者不只「自己人」,還有國際連鎖巨頭。「蜜雪冰城」官宣在日本市場降低產品定價,同時計畫擴大在日本的門市數量,至2028年達到1,000家。

在這樣的環境下,品牌需具備強大的差異化競爭力、精準的市場定位及高效率的營運管理能力。有業內人士認為,海外的挑戰從短期來看是建立海外供應鏈的挑戰,從中長期來看,則是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困難。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10月過了大半個月,歐洲多家航空公司包括漢莎航空、北歐航空、波蘭航空先後宣布停飛北京、上海航班,若再加上之前的英國航空和維珍航空,目前共有5家歐洲航空公司停飛中國。短時間內如此大規模集體停飛,並不多見。有分析認為,歐洲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儘管進一步提升了中國航空公司的市場份額,惟卻埋下另一個巨大隱憂。

正和島官方帳號作者馬唐分析指,中國航空公司在中歐航線的市場份額已從疫情前的5成,逐步提升到了現時的7成以上,競爭對手主動退出,拱手讓出市場,從表面上看是天大好事,以後沒人搶生意了,但事實是否如此?

德國漢莎航空停飛北京和法蘭克福航線, 又曾對中國的航班能飛越俄羅斯領空, 造成不公平競爭提出抗議。AP圖片

德國漢莎航空停飛北京和法蘭克福航線, 又曾對中國的航班能飛越俄羅斯領空, 造成不公平競爭提出抗議。AP圖片

歐洲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為什麼都在10月?全球民航每年都會有兩次航班「換季」,分別在3月和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此時,航空公司的航線分配調整幅度很大,不賺錢的航線被停掉。被停掉的航線,如以後客流恢復,等到下次「班機換季」時候,航空公司還是有可能恢復來賺錢的。 此輪停飛中國航線的5家歐洲航空公司,除維珍航空做得比較決絕,「無限期」取消倫敦往來上海航線,還宣布永久停止倫敦與香港航線,並關閉在香港運營了30年的辦公室,其他航空公司都僅「暫停」。 畢竟中國市場差不多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90%的中國人沒出過國,市場潛力大故北歐航空在聲明中說,他們將繼續監控市場狀況,未來或有機會恢復上海到哥本哈根的航線。

歐洲航空公司集體停飛中國航線,主要有3個原因。首先,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對包括歐洲在內的36個國家和地區關閉領空,導致歐洲的航空公司飛中國,不得不繞道,飛行時間變長,成本大增。以倫敦飛北京為例,繞飛俄羅斯領空之後,飛行時間增加了2個多小時,要消耗更多燃油,配備更多機組人員。北歐航空和維珍航空均表示,繞飛帶來的高成本讓這些航線難以維持。

第二,俄羅斯對歐洲國家關閉領空,但因與中國關係特殊,中國航空公司不用繞道,從而凸顯了中國航空公司成本優勢,飛行時間更短,消耗燃油更少,票價更便宜,令外國航空公司難以競爭。

第三,波蘭航空在停飛聲明中提到,從華沙到北京的航班銷售成績不理想,票賣得不好,飛得越多蝕得越多。

事實上,對中國的航班能飛越俄羅斯領空,歐洲航空公司一直耿耿於懷,這次停飛北京和法蘭克福航線的德國漢莎航空就曾提出抗議。目前歐洲主要航空公司中,法國航空和荷蘭皇家航空尚未對中國航線做出調整,但不代表他們沒怨言。

荷蘭航空CEO Marjan Rintel曾呼籲歐盟採取措施對抗中國航空公司的「不公平」競爭。

荷蘭航空CEO Marjan Rintel曾呼籲歐盟採取措施對抗中國航空公司的「不公平」競爭。

10月7日,荷蘭航空董事長兼CEO Marjan Rintel在接受媒體採訪就表示,無法飛越俄羅斯領空,造成歐洲航空公司在中歐航線競爭上處於極大劣勢,呼籲歐盟採取措施對抗中國航空公司的「不公平」競爭,「歐洲至少可以嘗試透過定價或以其他方式來防止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情況」。荷航CEO亦已不只一次表達同樣觀點。據外媒報道,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Air France-KLM)正在游說法國政府,要求限制中國航空公司飛往歐洲的航班數量以免受不公平競爭的影響。同時,漢莎航空也積極推動德國政府採取行動,應對中歐航線的競爭失衡。

目前歐洲航空公司對中歐航線的現狀普遍不滿,並希望政府能採取「非市場化」的特殊手段,遏制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這正是中國的航空公司的隱憂。

 事實上,為避免國內市場「內卷」加劇,自2024年以來,中國航空公司全力加碼國際市場。由於中美航線受政策限制大,而東南亞航線競爭激烈,票價低廉,故歐洲航線就成了國內航空公司加碼的重點。2024年1至8月,民航國際航線客運達4,227.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5%,遠超過國內航線客運量14%的增長速度。

今年7月,東方航空試圖開辦上海至維也納航線,結果遭奧地利方面拒絕。(東航官網)

今年7月,東方航空試圖開辦上海至維也納航線,結果遭奧地利方面拒絕。(東航官網)

但危險訊號已經出現。今年7月,東方航空試圖開辦上海至維也納航線,結果遭奧地利方面拒絕,理由是俄羅斯目前對空域的限制,以及東航相對於奧地利本土航空公司的競爭優勢,若批准將不利於整體經濟利益。業界擔心,奧地利的做法,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歐洲國家效法。以後中國航空公司想要開闢新的歐洲航線,可能障礙重重。

另2024年1至8月,中國民航國際航線客運量只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4.7%,意味著客源不足,同樣是中國航空公司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有消息稱,中國東方航空將於10月底取消從浙江溫州飛往西班牙馬德里的航班,這條航線去年11月才開通,至今不到一年,客源不足,正是停飛的重要原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