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僅8%受訪者跑步比賽前接受訓練評估 心臟學院籲做足措施評估風險

社會事

僅8%受訪者跑步比賽前接受訓練評估 心臟學院籲做足措施評估風險
社會事

社會事

僅8%受訪者跑步比賽前接受訓練評估 心臟學院籲做足措施評估風險

2024年10月29日 15:21 最後更新:16:00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調查發現,不足一成受訪者跑步比賽前,有接受訓練及專業評估。

學院院長梁達智提醒市民運動前應做足「安心措施」,包括進行潛在風險評估。

梁達智提醒市民運動前應做足「安心措施」,包括進行潛在風險評估。資料圖片

梁達智提醒市民運動前應做足「安心措施」,包括進行潛在風險評估。資料圖片

學院於7至9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753名市民,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了解運動過程中出現胸痛、心悸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求醫。不過,在曾參加跑步比賽或馬拉松的受訪者中,僅8%表示賽前曾接受適當訓練及專業體能評估。

另外,調查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運動認知存在誤解,僅五分之一受訪者知道世衛建議運動時數,即成年人每周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

梁達智指出,運動猝死發生時往往短時間內可致命,不可輕視,建議市民運動前應由醫護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判斷是否適合運動。他又說,運動場及公眾場地應增設自動心臟除顫器,以便市民心臟驟停時,可在黃金救援時間內立即急救。

只有8%受訪者表示跑步比賽前曾接受適當訓練及專業體能評估。資料圖片

只有8%受訪者表示跑步比賽前曾接受適當訓練及專業體能評估。資料圖片

據統計,4月27日舉行的「首爾半程馬拉松」有71%的參賽者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2023年的這一年齡段比例為59%,人數在兩年內出現了激增。

跑步成為南韓年輕人「心價比」活動

據外媒報導,隨著近期年輕一代把跑步當作「業餘愛好」,南韓出現「心價比」一詞,即「對心理滿意度和實際價格進行比較」。

觀看影片

高爾夫球曾一度流行

疫情時期,二三十歲的高爾夫球入門者大幅增加,高爾夫球場隨之繁榮起來。甚至出現了「高爾夫+青年」的流行詞。高爾夫既費錢又費時,但在不能去海外旅行、室內運動設施也關門的情況下,在綠色的草坪上穿著漂亮的高爾夫服揮杆,並拍照上傳到社交媒體,被年輕人認為是和價格相比心理滿意度很高的「心價比消費」。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疫情後年輕人重新海外旅行

疫情結束後,年輕的高爾夫球玩家銳減,因為可以去海外旅行了,又貴又難的高爾夫的「心價比」驟然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將視線投向了低成本的跑步、登山等運動。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消費的判斷標準是「自我的心理滿意度」

年輕人還會為「我心比」打開錢包。消費的判斷標準不是價格,也不是性能,而是「自我的心理滿意度」。現在隨著對個人喜好的重視,消費行為也變得難以預測,首爾大學金蘭都教授的研究小組將其形容為「雜食性動物」的消費趨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