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發展局指專家手攜發電機登赤洲發掘恐龍化石殊不容易

政事

發展局指專家手攜發電機登赤洲發掘恐龍化石殊不容易
政事

政事

發展局指專家手攜發電機登赤洲發掘恐龍化石殊不容易

2024年10月30日 13:24 最後更新:20:37

發展局表示,當局馬不停蹄在登赤洲發掘恐龍化石,並指專家手攜發電機發掘,工作一點也不容易,局方感謝專家建構香港恐龍故事。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在社交網頁稱,自從公布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後,古物古蹟辦事處聯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團隊,在漁護署協助下,馬不停蹄在赤洲島進行發掘,希望盡快完成採集化石樣本,作深入研究和鑑定。赤洲位於香港東北水域,島上沒有登岸設施和水電供應,需手攜發電機及挖掘工具登島,工作殊不容易。

更多相片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左)在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陪同下觀賞恐龍化石,並一起探討本地專家學者及學生參與恐龍化石後續科研的安排。發展局FB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左)在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陪同下觀賞恐龍化石,並一起探討本地專家學者及學生參與恐龍化石後續科研的安排。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感謝各專家為建構香港恐龍故事的努力。局方表示,除古脊椎所的專家外,也積極聯絡本地專家學者,為日後開展研究、舉辦科普教育活動和展覽提供意見。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文物探知館自本月25日展出經初步清修的恐龍化石,至今已錄得近5600參觀人次,當中不少是學生和遊客。古蹟辦已舉行兩場有關恐龍的講座,而漁護署亦安排一系列講座,介紹地質、化石及古生物。古蹟辦和漁護署將繼續舉辦更多科普教育活動。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又指出,正全力趕工在探知館庭院興建臨時工作室及展示室,預計年底前落成,屆時市民遊客可現場觀看專家清修化石的過程及已清修的化石。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左)在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陪同下觀賞恐龍化石,並一起探討本地專家學者及學生參與恐龍化石後續科研的安排。發展局FB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左)在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陪同下觀賞恐龍化石,並一起探討本地專家學者及學生參與恐龍化石後續科研的安排。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FB

發展局回應有網上媒體報道聲稱東江水大腸桿菌含量超標,認為內容以偏概全,強調香港接收的東江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就有關飲用水訂定的最高標準。

東江水。政府新聞處圖片

東江水。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在社交平台表示,水務署一直嚴密監察香港的食水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食水樣本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局方稱,相關報道引述曾於2018年及2022至23年某些日子分別錄得水樣本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每公升6萬個及34000個,局方解釋,是涉及2018年及2023年當中的兩天數據,因當時持續暴雨而要泄洪,上流的外來物流入深圳水庫,引致水質數據短暫偏離標準,認為個別日子的數據不能科學地反映整體水質,國際慣例是按水質監察數據的全年平均值量度原水水質是否符合標準,自報道所提及2010年至今,檢測記錄顯示供港東江水水樣本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並沒有超標。

發展局。資料圖片

發展局。資料圖片

發展局又說,報道指東江水流域一帶於2010至2017年間曾受垃圾、工廠及棄置動物相關的廢水污染,水務署當年已向廣東省水利廳了解跟進,確認東江水沒有受污染。水務署當年的原水檢測記錄亦顯示水質參數,包括埃希氏大腸桿菌群、有毒金屬均維持在極低甚至檢測不到的水平,充分證明東江水水質沒有受到污染。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