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黨7月上台時意氣風發,但睇清楚上手盤數,就嚇到跳起,檔攤原來已爛到透,除了財赤逾1200億鎊,還有一些開了頭的項目資金短缺220億鎊,形成巨大「黑洞」。面對瀕臨乾塘的殘局,新任財相李韻晴昨天發表的預算案,要急急出狠招撲水填窿,宣布加稅400億鎊(約4038億港元),加幅是30年來最大,任何地方可以斬一筆的,都會落刀。
英國財相李韻晴面對爛透的財政攤子,惟有狠手大幅加稅,其中一招是向英國居民的境外收入徵稅,BNO「太空人」將首當其衝。
企業和有錢人當然首先被榨到盡,最慘是移英的BNO港人,也受池魚之殃,部分生活開支(例如學費)勢會增加,而丈夫(或妻子)繼續留港搵銀的「太空人」,也成了政府打荷包的目標,在新稅務措施下,他們在港的收入要交英國稅,這猶如迎頭壓下的千斤鼎,都唔易頂。
英國政府對居英者在境外搵銀,一向比較寬容,這類「非定居人士」(Non-dom)在其他國家的收入,只要不匯進英國,就不用繳稅。但英政府正要急救財困,不得不改變這傳統政策,財相李韻晴決定由明年4月起將之廢除,藉此在未來5年增加127億鎊稅收。
這措施對一批BNO「太空人」也有打擊,他們多是較高薪一族,夫或妻先帶子女去英國落腳,自己就留港賺錢,以負擔家人在英的生活開支,自己兩三年後才赴英團聚。在新稅制下,他們在港賺的錢要交英國稅,如薪酬高於某個水平(例如年薪50萬港元之上),稅率可高達40%(香港只是15%),收入被咬一大囗,差不多同政府對分。
此外,居英港人將來如果出售香港物業獲利,也要向英政府繳交資本增值稅,又要被掠一筆。過往部分移英港人會保留在港物業,用來收租或自住,如今新稅制殺到,他們若想避交這筆稅,就必須在明年4月之前將物業沽出。
朋友計過條數,認為BNO「太空人」做唔過,不如叠埋心水,全家齊齊赴英捱世界好過;又或索性打消移英念頭,留港繼續賺高薪。總之,要重新計過條數。
BNO港人受今次預算案影響,尚不止此。財相李韻晴說,由明年1月起,英國私立學校學費須繳交「增值稅」(VAT),佔學費20%,港人家長如想子女讀較好的私校,負擔要增加兩成。一些名牌私校,例如伊頓公學,已講明會將增值稅全數轉嫁給家長。
一位留學專家同我講,近期因英國私校學費不斷加,稍後還要交VAT,加上香港經濟唔多好,原想送仔女入讀英國私立名校的家長已明顯減少,而BNO家長則多數降低期望,乾脆選擇入讀公立學校,慳得就慳。
在新稅務政策下,BNO港人在香港的收入,以及出售物業的收益,都要與英政府對分,加上讀私校要付VAT稅,都幾難頂。
除了中小學,英政府因為窮到燶,再無錢增加大學資助,大學要「求生」惟有大加學費,而BNO港人的子女要付國際學生學費,自然首當其衝,家長膊頭重擔又再加幾斤。
對BNO港人而言,今次預算案總算有個好消息,就是調高了最低工資,由時薪11.44鎊增至12.21鎊,全職員工全年加薪約1400鎊。不過這措施有辣有唔辣,僱主可能因而縮減工作時數,或在重稅壓力下,順勢裁員,BNO港人找工作可能更難。
新任財相揭開了英國財政的「黑洞」,令人觸目驚心,已抵英的BNO港人,要做好心理和財務準備過苦日子,至於未動身的港人,就真係要諗清諗楚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競選時囗輕輕的承諾多不勝數,可能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但只因他講過一句「若當選,會要求中方釋放黎智英」,令「黎仔」黎崇恩與老爸的國際律師團生了一綫希望,所以近日絕地一博,連續上演「悲情」戲碼,促美英領袖出面講數,以為可爭取到轉機。「黎仔」這想法,與他老爸當年入獄前錯判老特會出手打救,同樣天真得可笑,鐵一般的現實是,阿爺對黎智英案的立場硬如鋼板,絕對「冇數講」,即使特朗普出馬,也註定碰壁。今日《大公報》就此發表評論,提出對黎案有「三不」,一定程度上反映阿爺的態度,「黎仔」與黎團隊應該睇路,不要以 false hope自欺欺人了。
阿爺對黎智英案的立場硬如鋼板,《大公報》今日的評論員文章指出「三不」,即此案不容外國干預、不會退讓、不存在談判空間。
《大公報》評論員卓偉在題為《黎智英案「三不」》的文章中說,黎智英一方以為美西方國家加大對中國打壓,從而有利於迫使特區政府釋放黎智英,其實是他們的嚴重誤判。對於黎智英案的處理,核心一點就是「嚴格依法辦事」,將秉持「三不」原則:一是不容外部勢力干擾法庭審理;二是不會因外部勢力施壓而退讓;三是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
這「三不」中的第一個「不」,既合理,也完全符合法律原則。黎智英案正由香港法庭審理,按照法例,什麼人都好,即使是外國官員和政客,若以政治手段干預審訊,都觸犯「妨礙司法公正」罪,絕不能容許。年前黎的國際律師團要求美英官員插手,迫港府放人,便百分百違法,所以黎的香港代表律師立即與他們割席,以免陷犯法陷阱。
此外,香港法庭審理黎案,完全是特區內部事務,阿爺基於主權原則,當然絕不容許外國插手干預。
在這兩大前提下,阿爺和特區政府必然會堅持第二個「不」,就是任外部勢力如何施壓,都不會退讓,由香港法庭作出判決,依法予以嚴懲。
對於近日有人提出,特朗普如果將此案作為一個交易,雙方或者「有得傾」,《大公報》的文章就清楚指出第三個「不」,「黎智案更不存在任何談判交易的空間」。意思是說,不論何人開出什麼條件,都絕對「冇數講」。
文章有這麼一句:「就算特朗普赤膊上陣,結果也是一樣。...... 中央一定會全力支持香港司法公正審理。」這句話顯然是說給美方聽,叫特朗普要看清楚現實,不要拿黎案來「玩嘢」,以為可討到其他好處。
政圈朋友分析,阿爺對此案企到咁硬,因為黎智英是頭號國安重犯,必須根據其罪行嚴重性,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否則「由亂及治」就難以達成。所以,正如《大公報》的評論所說,任何「特赦論」、「和解論」 和「談判論」等,皆是謬論,都不會被接受。
究竟特朗普會否打「黎智英牌」,仍要拭目以待,但另一位朋友認為,他現在滿手都是棘手大問題,對他來說,黎智英只是一隻細棋,未必會為此出大動作。
文章還指,即使特朗普對黎案赤膊上陣,結果都是一樣。意思是,不會因特朗普出手,而有絲毫讓步。
至於英國政府那邊,早前外相林德偉向「黎仔」說,會繼續要求特區政府釋放黎智英,看來只是敷衍如狼似虎的鷹派政客,為了紓緩壓力,囗輕輕講講「交差」。其實英國政府現時最心急的,是搞好中英經貿關係,所以財相李韻晴明年初將訪華,希望廣開財路。英方既然「搵銀」至上,對黎案仍會擺擺姿勢,但不太可能為此與中方全面反檯。
雖然如此,但特朗普新班子「群鷹亂舞」,到黎智案審結時,他們很大機會會借此「玩嘢」,特區政府仍須早作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