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即時識別鳥類數目與種類 AI助力昆明滇池精准觀測保護鳥類研究工作

兩岸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兩岸

      兩岸

      即時識別鳥類數目與種類 AI助力昆明滇池精准觀測保護鳥類研究工作

      2024年11月10日 10:20 最後更新:13:02

      雲南昆明的滇池湖濱濕地吸引大批候鳥來此越冬,研究人員利用AI智慧鳥類觀測系統更精准地觀測與保護這些候鳥。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幾十秒即可識別鳥類數量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內媒報道,目前,正值候鳥遷徙季,雲南昆明的滇池湖濱濕地吸引了大批候鳥來此越冬。為了更精准地觀測與保護這些候鳥,研究人員的日常工作中,用上了AI智慧鳥類觀測系統。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紅嘴鷗是昆明越冬候鳥的明星物種,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最新投入使用的AI智慧鳥類觀測系統。研究人員遙控無人機上升到距水面約60米的高度,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線路,拍攝記錄紅嘴鷗,僅僅幾十秒,電腦就識別到觀測範圍內的紅嘴鷗數量為2000多隻。此外,設備還會捕捉鳥類叫聲進行聲紋圖譜識別,分辨叫聲屬於哪種鳥類。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即時識別鳥類類別

      監控室裡,電腦螢幕上正即時顯示著觀測水域內遊動的水鳥。通過高清攝像機的拍攝,AI鳥類觀測系統快速識別鳥臉,隨後在每隻鳥的頭上標注清楚種類的名稱。這套系統有效提高了滇池鳥類多樣性監測效率,實現了長時間序列的鳥類持續觀測。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AI智慧觀測系統 提升監測效率和準確性

      「無人機+聲紋圖譜識別+高清攝像機」這套AI智慧鳥類多元觀測系統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監測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為評估濕地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水準提供重要的資料支撐。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研究人員介紹,截至目前,高清攝像機在滇池周邊已識別到了骨頂雞、赤嘴潛鴨、綠頭鴨等17種水鳥,還監測到了包括黑卷尾、黃臀鵯等多種滇池常見林鳥。除了鳥臉識別,這項技術還可以監測不同候鳥首次出現及遷離的時間節點,對比年際間候鳥的越冬時間節點,研究它們的遷徙行為及遷徙規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AI智慧監測技術促進開展鳥類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工作

      此外,高清攝像機還能識別出鳥類換羽等一些變化。通過AI智慧監測技術,研究人員不僅可以長期監測鳥類群落變化,還可以開展鳥類日間活動規律、行為的研究,促進鳥類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工作的開展。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維龍加國家公園(Virunga National Park)近日爆發了炭疽疫情,約有50隻河馬疑因此而死亡,引起了保育組織的關注。

      剛果維龍加國家公園50河馬染炭疽桿菌死亡

      剛果自然保育研究所表示,這些河馬的屍體在愛德華湖以南的河流中被發現,有些屍體甚至浮在水面上,腹部朝天。官方表示,這次導致河馬大量死亡的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炭疽桿菌(Bacillus anthracis)。

      保育組織:炭疽病對人類和牲畜同樣存在潛在的傳染風險

      據悉,炭疽菌能形成孢子,長期存在於土壤中。當當地的某些動物感染炭疽後死亡,它們的屍體可能被埋在土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環境變化,炭疽菌可以重新活化並傳播。保育組織警告說:「儘管炭疽病主要影響野生動物,但對人類和牲畜同樣存在潛在的傳染風險。」

      維龍加國家公園成立於1925年,佔地約3120平方英里(約8080.76 平方公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多年來,該公園一直致力於保護非洲珍稀野生動物。該國家公園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河馬棲息地之一,但自1994年以來,由於剛果內戰和非法捕獵等原因,河馬數量急劇減少,從原本的逾2萬隻降至數百隻。近年來,公園積極推行保育措施,成功將河馬數量恢復至約1200隻。

      剛果長期的動盪局勢與生態保育之間的衝突

      媒體報導指出,這場疫情不僅凸顯了野生動物面臨的健康威脅,也反映了剛果長期的動盪局勢與生態保育之間的衝突。

      剛果政府呼籲民眾遠離受影響的河流地區

      雖然尚未有人類感染炭疽的病例,剛果政府已加強監察和檢疫措施,呼籲民眾遠離受影響的河流地區,避免接觸可疑的動物屍體或水源。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