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禾花雀3年增兩倍 謝展寰﹕保育成果令人鼓舞

政事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禾花雀3年增兩倍 謝展寰﹕保育成果令人鼓舞
政事

政事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禾花雀3年增兩倍 謝展寰﹕保育成果令人鼓舞

2024年11月09日 15:59 最後更新:21:37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保育成果令人鼓舞,其中過去3年發現禾花雀增加兩倍、黑臉琵鷺升數倍至40多隻。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出席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致辭時說,政府設立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積極主動保育塱原是一個突破,透過主動將荒廢農地和部分旱田復修成濕田、水滋田、淺水池、沼澤等各種濕地生境,並興建灌溉水道,孕育各類野生動物、便利「生態友善耕作」,令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達致生態保育與農耕相輔相成。

更多相片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稱公園自2019年開始建造以來,取得令人鼓舞的保育成果。極度瀕危的俗稱「禾花雀」在過去3年,在塱原的數目增加兩倍;瀕危的黑臉琵鷺錄得的數字近3年亦上升數倍至40多隻。另外,香港首次發現的淺色斜痣蜻,亦是今年5月漁護署在塱原發現。他期望未來透過漁護署積極的護理工作,令塱原的生物多樣性得以持續提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提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位處北部都會區內,政府亦於北都推進多項生態保育項目,包括於今年3月在沙頭角設立了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即紅花嶺郊野公園,亦於年內開展了在米埔自然護理區毗鄰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工作。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同一活動致辭時說,希望無論政府或社會不同持份者,看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成功落實,能給予大家更多信心,政府推展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同時,一定可以做到「城鄉共融、發展與保育並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在實施第二階段即棄塑膠產品管制之前,政府會充分考慮相關非塑膠替代品的成熟度、普及性和可負擔性,務求在環保與業界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並會按實際情況考慮,現時未有實施時間表。政府會繼續向各界宣傳「走塑、走即棄」,與社會各界聯手推動香港的綠色低碳生活文化。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謝展寰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自3月起,環保署已約見多個餐飲業商會,聽取他們就第二階段管制的意見和關注。雖然現時市場上已有若干的替代品選擇,售價亦持續下降,但餐飲業提供的食品種類多元,所需的食物容器各有不同要求,而第二階段管制會涵蓋食物湯品容器和膠蓋等,有業界反映對此類用於盛載餸汁、湯品、飲品等容器的安全性和密封性要求較高,並需要找到合適和實用的替代品。

FB圖片

FB圖片

政府會繼續積極與供應商探討改善容器質量,預計今年中,會與一些大型餐飲集團測試市場上不同替代品,並檢視測試成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