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禾花雀3年增兩倍 謝展寰﹕保育成果令人鼓舞

政事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禾花雀3年增兩倍 謝展寰﹕保育成果令人鼓舞
政事

政事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禾花雀3年增兩倍 謝展寰﹕保育成果令人鼓舞

2024年11月09日 15:59 最後更新:21:37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保育成果令人鼓舞,其中過去3年發現禾花雀增加兩倍、黑臉琵鷺升數倍至40多隻。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出席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致辭時說,政府設立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積極主動保育塱原是一個突破,透過主動將荒廢農地和部分旱田復修成濕田、水滋田、淺水池、沼澤等各種濕地生境,並興建灌溉水道,孕育各類野生動物、便利「生態友善耕作」,令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達致生態保育與農耕相輔相成。

更多相片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稻米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重點生境。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農自然護理署2021年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築巢,而巢的數量更由21年的5個增至24年的50多個。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稱公園自2019年開始建造以來,取得令人鼓舞的保育成果。極度瀕危的俗稱「禾花雀」在過去3年,在塱原的數目增加兩倍;瀕危的黑臉琵鷺錄得的數字近3年亦上升數倍至40多隻。另外,香港首次發現的淺色斜痣蜻,亦是今年5月漁護署在塱原發現。他期望未來透過漁護署積極的護理工作,令塱原的生物多樣性得以持續提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生態區內有多樣的濕地生境,包括濕田、水滋田、淺水池和沼澤,面積共約2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提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位處北部都會區內,政府亦於北都推進多項生態保育項目,包括於今年3月在沙頭角設立了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即紅花嶺郊野公園,亦於年內開展了在米埔自然護理區毗鄰設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工作。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農業區供農戶進行生態友善耕作,包括有機耕作,面積共約11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訪客區內的觀鳥屋。訪客區提供訪客設施和進行教育活動,面積共約五公頃。 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席同一活動致辭時說,希望無論政府或社會不同持份者,看到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成功落實,能給予大家更多信心,政府推展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同時,一定可以做到「城鄉共融、發展與保育並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甯漢豪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幕禮上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第一排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第一排左四)、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第一排右三)、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第一排右二)、土拓署署長方學誠(第一排左三)、漁護署署長黎堅明(第一排右四)與其他嘉賓在開幕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謝展寰(右六)、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左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右五)、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右四)、土拓署署長方學誠(右二)、漁護署署長黎堅明(右三)與其他嘉賓於園內稻田參與拋秧體驗。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過去三年,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範圍內錄得的黃胸鵐數目增加兩倍至約50隻。 政府新聞處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目前香港有大約20%的電力來自燃煤發電,計劃在2035年之前全面停止燃煤,目前正與內地加強合作,增加輸入淨零排放的電力,包括提升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輸送電力設施,以及規劃建立新的基建接收額外淨零排放能源。

本港兩間主要電力公司

本港兩間主要電力公司

謝展寰出席論壇時提到,本港首個轉廢為能設施預計將於年底投入運作,目前正規劃興建另一座,計劃在2035年之前停止使用堆填區,同時繼續推動減廢工作。

謝展寰

謝展寰

他重申,香港的碳排放已經較2014年高峰減少約四分一,目前已經制定中期目標,在2035年將碳排放減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