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連三日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
政府新聞處圖片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表示,今次的施政報告體現政府積極有變,進取有為,強調改革與發展並重,全面回應社會各界訴求,其中有關經濟發展的篇幅甚多,著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他認為除了用好傳統產業優勢,香港更需要做好培育人才環境。民建聯支持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等建議,讓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陳克勤又指,施政報告在民生方面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優化居屋分配機制,嚴厲打擊劣質劏房等,另外各執法部門持續推動各項維護國安及社會治安的措施,他表示支持和肯定。他認為特區政府應用好「一國兩制」,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主動適應變化、積極應對挑戰、不斷尋求創新。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認同施政報告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亦要與世界接軌,但不局限於歐美市場,應拓展更廣闊的市場。他指出,特區政府推動香港與中東市場的聯繫,重啟伊斯蘭金融等,都是很好的開始。
政府新聞處圖片
吳秋北又說,要進一步發展,香港必須要有求進步的決心。他說看到政府施政有很多創新的變革,例如堅持造地,可保證土地發展的主導權,而政府引入簡樸房的新概念等,都充分顯示政府解決民生憂難的決心和能力。另外他認為,愛國主義教育除了在學校、學生的層面,亦可協助各大愛國團體整理歷史資料,例如建立愛國工運史料會編等。
建制派「班長」、商界議員廖長江表示,3年來特區政府改變了以往大市場、小政府積極不干預的施政理念,以產業政策為突破,發展經濟和新質生產力,並取得一定成績。他樂見政府再接再厲,在施政報告中強化跨政策統籌體系機制,包括將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等。
廖長江說,改革不是為改而改,而是因應世界局勢的變化,以及香港發展實際需要而主動作出改變,途中難免會有阻力,產生陣痛甚至部分的失敗,唯有當局扭轉思維,下定決心團結社會各界力量,帶領香港識變、應變、求變,才能再創輝煌。
政府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布撥款 2 億元,在河套「港深創科園」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加速等支援,由港深創科園公司負責推行有關的初創企業培育計劃。該款項在星期五(5月9日)的財務委員會上獲得批准。培育計劃會分三階段為企業提供資助及支援。
孫東。巴士的報記者攝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生命健康科技的研發週期較長,相信計劃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初期的資助和支援,吸引更多從事該領域研發的企業及人才落戶港深創科園。他指出,初創就要百花齊放,如今初創企業園區南有數碼港、中有科學園、北有河套創科園,後者將享受「特區中的特區」的便利,方便數據和生物樣本過境,提供吸引性的政策吸引內地企業。
財委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不少議員認為2年2億的款項和給予初創企業的資助額並不足夠,可能對海內外的創科企業落戶河套區缺乏吸引力。立法會議員(九龍中)楊永杰指出,內地為吸引創科人士提供的資助要遠高於香港,例如廣州南沙區對前來就業執業的港澳青年,給予一次性最高12萬元的就業獎勵,另有近20條資助、補助。他認為,如果不夠大手筆,是吸引不到人才落戶。
楊永杰。資料圖片
對此,孫東回應稱,河套創科園建設需時,容納量逐步增長,在目前財務的形況下,2億元是合適金額,可謂「有好過冇」。他表示,培育計劃分不同階段,在啟動階段,每間科企可獲約10萬元資助,而到躍進、加速階段,每間企業則可獲高達幾百萬的資助。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選舉委員會)則提出啟動階段10萬元資助較少,研發階段開支較大,應該將較多撥款放在第一階段,使初創企業有機會生存到下一階段。商界議員嚴剛就提出,若然初創企業在啟動階段成果較好,是否有機會獲得10萬元以外的追加資助。孫東表示,將採取開放態度,考慮對第一階段投放更多資源。若然企業啟動得好,就有機會馬上進入躍進和加速階段。他希望創科園能夠破除舊作法,大膽改革創新。
葛珮帆。資料圖片
同為選舉委員會的洪雯則認為,文件中提到獲「培育計劃」資助的團隊或企業的計劃項目,不可獲其他政府資助,可能會影響企業申請的積極性。對此,創新科技署署長李國彬強調,該條件是以項目為單位,而不是以公司為單位,相信對企業的意願影響較小。
洪雯。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