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法庭量刑體現3級罪行判刑指引 認罪及出庭作證獲扣減

博客文章

法庭量刑體現3級罪行判刑指引  認罪及出庭作證獲扣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法庭量刑體現3級罪行判刑指引 認罪及出庭作證獲扣減

2024年11月19日 16:09 最後更新:12月17日 21:04

35+顛覆案是本港首宗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案件,也是《香港國安法》下規模最大的案件。高人認為,今次3名國安法指定法官對45名罪成被告的判刑,包括戴耀廷在內的5名「組織者」及其他被告的刑期,都反映了法庭的量刑清晰,特別對3級參與者的分類判刑,將成為日後相關國安案件的案例。

據《香港國安法》第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設判刑3級制,分「首要分子」、「積極參加者」及「其他參加者」3 個刑期分級,首要分子可判10年以上至終身監禁,「積極參加者」可判囚 3至10年;而「其他參加者」可判囚 3 年以下或禁閉式刑罰。

判詞指,首被告戴耀廷是35+謀劃的發起人,亦是初選組織者,是整件案的「主腦」,被列為「首要分子」,惟認罪可獲減刑。

判詞指,首被告戴耀廷是35+謀劃的發起人,亦是初選組織者,是整件案的「主腦」,被列為「首要分子」,惟認罪可獲減刑。

判詞提到,4名初選組織者均為「首要分子」,以監禁12至15年為量刑起點,結果戴耀廷被判最重的入獄10年、區諾軒被判囚6年9個月、趙家賢判囚7年、鍾錦麟被判囚6年1個月。

判刑理由指,首被告戴耀廷是35+謀劃的發起人,亦是初選的組織者,他是整件案的「主腦」,故被列為「首要分子」類別,戴雖不是初選候選人,亦沒參與立法會選舉,但他在35+謀劃中,為有意為打算無差別否決預算案的參選人,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即使在第2被告區諾軒退出35+謀劃後,戴耀廷都沒終止初選計劃。

法官說,量刑時考慮了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後戴耀廷的行為,亦注意到根據《香港國安法》,「首要份子」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終身監禁,判刑考慮到戴耀廷過往刑事罪行紀錄,認為15年是適當量刑起點,唯一的減刑理由是被告及早認罪,予以三分一刑期扣減,故最終判10年監禁。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戴耀廷的資深大律師在求情時曾指,戴的刑起點應為3年,因戴的角色屬第三類的「其他參與者」,當時指定法官李運騰聞言即笑話指「那麼案中所有人都不是主要參與者(key participants)」。如今亦顯示戴耀廷這種求情相當離譜,法庭不會接納。

另法官亦在判詞補充,《香港國安法》22條沒提及串謀罪行,而本案的被告面對串謀控罪,據本地刑事法,涉及「串謀」的只提到最高刑罰,並無最低刑罰的限定,故認為量刑三級制,不完全適用於本案,但仍具參考作用。

同為「首要分子」的區諾軒,因認罪及擔任控方「從犯證人」而獲減刑。(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同為「首要分子」的區諾軒,因認罪及擔任控方「從犯證人」而獲減刑。(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至於另3名「首要分子」區諾軒、趙家賢及鍾錦麟,判詞指,他們除認罪外,亦擔任控方的「從犯證人」,在庭上作供,法庭亦接納他們對法律無知,及過往在公職服務有貢獻,而再獲扣減刑期。

法庭接納大部分被告以對法律無知作求情理由,卻特別提到,戴耀廷及公民黨黨魁楊岳橋均有法律背景,且在推進實行謀劃時堅定不移。法庭強調,部分被告的行為如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前發生,不會計算在判刑內,另外量刑時亦已考慮謀劃的非暴力性質。

至於同被控方列為「組織者」、發起「三投三不投」的吳政亨,判詞指,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吳自願和故意繼續推動謀劃、對其他人施壓,法庭卻裁定他只是第2類即「積極參加者」,考慮他可能受戴耀廷誤導,才誤信謀劃合法而行事,因而獲扣減刑期,監禁7年3個月。

雖然除首4名被告和吳政亨外,其餘40名初選候選人均為「積極參加者」,並沒有第三級的「其他參加者」。判詞解釋,因若沒他們的參加,該計劃根本不能展開,故眾人量刑起點均為7年。

楊岳橋因被指在公民黨內具領導地位,並積極行事,以8年為量刑起點,他認罪並參與公職,獲扣減至入獄5年1個月。(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楊岳橋因被指在公民黨內具領導地位,並積極行事,以8年為量刑起點,他認罪並參與公職,獲扣減至入獄5年1個月。(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但判詞卻特別點名提到,當中的前公民黨黨魁及前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因被指在公民黨內具領導地位,並積極行事,法庭採納以8年量刑起點,他認罪並參與公職服務多年,獲扣減至入獄5年1個月。

另「墨落無悔」聲明的3名發起人包括鄒家成、梁晃維及張可森,比其他參加初選者更積極,其中認罪的梁晃維及張可森獲減刑,判囚4年11個月,不認罪受審的鄒家成,則被判囚7年9個月,成為「積極參加者」中刑期最重。至於何桂藍亦被判刑7年,屬「積極參加者」中較重刑期,判詞解釋,因她不認罪,經審訊後定罪,而且沒有求情。

高人總結,法庭對這宗顛覆案的被告分類和分級量刑,將成為未來法庭相關案件判刑時的重要指引。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人才服務辦公室」為招攬全球高端人才,推廣香港優勢,2023年下半年成立「人才辦」,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的團隊已先後51次外訪,包括到內地及海外的目標市場,如內地的北京、上海及杭州等,海外市場則包括馬來西亞、澳洲、英國、加拿大、德國等。

期間人才辦舉辦逾130場活動,連繫合資格大學、校友會、專業團體、合作夥伴等,推廣香港獨特優勢、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等,同時與當地學界及不同機構建立緊密「朋友圈」,回港後續藉其平台推廣,向目標人才發送香港的最新消息。

如上月12至13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便聯同人才辦,首次與近40間大灣區知名企業,一同前往馬來西亞推廣招攬人才,在吉隆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匯聚發展推介會」,推廣大灣區機遇,各企業還即場提供職位選擇,接受查詢的同時,也接收人才履歷。兩日反應熱烈超乎預期,共吸引逾4,000人次參加,收近千份履歷,回港後再進行後續招聘。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人才辦總監劉鎮漢。

而截至今年3月,人才辦已先後舉辦及協辦15場線上線下招聘會,超過3800位僱主及61萬人次參與;而線上平台已處理超過39000宗人才查詢,平台更每日實時展示約5000個招聘崗位,相關人才如有興趣可直接申請。另又舉辦了30多場主題研討會,當中13場涉求職創業,邀請專家及合作夥伴分享行業情況、職場文化及創業須知等。

據了解,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當中包括2場大型職業展,並推廣香港8大中心優勢;另將有4個線上招聘,明天便先推出首個。

而自2022年10月推出「高才通計劃」,截至今年2月,共接獲逾12萬宗申請,當中超過9.8萬宗已獲批。而來港的高才有75%已有工作,當中50%是來港前已找到工作,另25%則是創業或搞生意,即僅餘下25%是來港才開始搵工,而人才辦都能提供多元化求職支援,進行工作對接,助他們尋覓得理想職業。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今年人才辦全年目標是舉辦不少於12場招聘會。

據了解,僅少量高才因較堅持做回「老本行」,要發揮本身專業,例如他們是做一些高尖精的技術研究,香港暫無此類別職位,才找不到工作,估計這類人不超過總數5%。

人才辦在接獲的查詢中,半數屬求職問題,另亦有關心香港的生活開支水平及住屋等問題。而現時人才辦已連繫約90個合作夥伴,當中約20家屬招聘平台及職業介紹公司,可為求助人才提供面試技巧及履歷改進建議,亦可按人才背景及需要提供個人化服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