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印度想學中國「三步走」登月? 探月計劃時間表曝光

博客文章

印度想學中國「三步走」登月? 探月計劃時間表曝光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印度想學中國「三步走」登月? 探月計劃時間表曝光

2024年11月20日 14:45 最後更新:15:11

西方媒體熱炒「中美登月競賽」話題,立志打造「有聲有色大國」的印度莫迪政府也不甘落後了。

美國「太空」網站18日稱,印度也公布了登月的「三步走」計劃,最終目標是2050年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雖然時間表比中美略微晚一些,但從該計劃的規模上看,可是「毫不遜色」。

報道稱,根據印度官方公布的時間表,印度首先將在2028年的「月船4號」(Chandrayaan-4)月球探測任務中,從月球南極附近富含水冰的地區收集約3公斤的樣本並送回地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透露:「我們正在研究如何以低成本的方式執行登月任務。」

去年印度「月船3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南極地區軟著陸,使得印度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並且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率先登陸月球南極。印度總理莫迪在「月船3號」著陸後發表講話時表示:印度現在成功登陸月球!這是史無前例的時刻,這是全印度14億人的時刻!

但印度的月球探測計劃並未就此結束。根據印度內閣今年10月批准的最新計劃,「月船4號」的月球採樣返回項目預算為210.4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7.8億元),由於缺乏足够推力的重型火箭,印度將使用兩枚國産新型LVM3大推力運載火箭分兩次將「月船4號」的推進器、著陸器、上升器模塊組合(推軌返組合體),以及轉移與再入模塊組合(著上組合體)送入太空。它們將在地球軌道對接,抵達月球軌道後分離,著上組合體落月採樣後上升,再次對接返回地球。

印度內閣在一份聲明中說,「月船4號」任務有望為印度未來載人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奠定基礎,「我們將演示對接/分離、著陸、安全返回地球以及完成月球樣本採集和分析所需的主要技術。」

在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後,印度的第二階段目標旨在到2040年實現載人登月,隨後建造環繞月球飛行的月球軌道站。除了接待未來的登月宇航員外,該空間站還將作為印度太空科學研究的中心和未來太空任務的基地。去年8月23日,印度成為第四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航天器的國家後,就提出2040年載人登月的目標。

但當前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進度落後於預期,目前還沒有實現利用本國的火箭和飛船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目標。根據印度「加岡揚」(Gaganyaan)載人航天計劃,四名印度宇航員完成在俄羅斯的訓練後,正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位於班加羅爾的一個設施接受專業培訓。一名印度宇航員還計劃於明年春天飛往國際空間站,執行為期兩周的任務。

除了宇航員的準備工作外,「太空」網站稱,印度的太空站計劃也頗為壯觀——印度計劃先後建造兩座空間站——在地球軌道上的繞地空間站(BAS)和圍繞月球的月球軌道站。莫迪此前透露,印度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自己的繞地空間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負責太空載人飛行計劃的哈努曼特賴•巴魯拉吉10月表示,印度繞地空間站由5個模塊組成,第一個基本模塊(BAS-1)計劃由LVM-3運載火箭在2028年前發射,它重約52噸,將成為乘組人員的生活保障基地和主要技術實驗平台。「太空」認為,印度的月球軌道站可能與BAS 類似,「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印度的月球軌道站將在美國宇航員登陸月球的同時完成建設」。

而作為印度登月計劃的第三階段,印度將在2050年之前在月球表面建造一個永久基地。不過由於該計劃有些過於遙遠,印度並沒有透露該基地的具體信息。

環球時報旗下官方賬號「樞密院十號」分析,印度航天有個特點是「花小錢辦大事」,無論是印度的「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還是「月船」系列探測器,所花費的成本都遠低於其他國家。但這樣的低成本優勢是以壓縮和簡化航天器的功能與降低可靠性換來的。但對於載人航天而言,畢竟人命關天,對於可靠性的要求就高得多了。印度航天發展並不均衡,相關技術積累仍有不足,特別是在大推力火箭、載人航天器的可靠性方面存在明顯弱點,因此未來印度航天的宏偉月球探測計劃能否實現,還有待繼續觀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俄羅斯

特朗普對格陵蘭島的強烈興趣已從言辭轉為實際行動。《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正加大對這座丹麥自治領地的情報收集力度,試圖為特朗普實現控制格陵蘭島的目標鋪路。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手下的高級官員近期向多個情報機構下達了一項「重點情報搜集指示」。該指令要求深入調查格陵蘭島的獨立運動,以及當地居民對美國開採資源的態度。指令明確要求利用衛星監視、通訊攔截和地面間諜等手段,尋找格陵蘭島及丹麥境內支持美國接管的人。這是特朗普政府為實現其對格陵蘭島野心邁出的首批具體步驟之一。

這項機密指令已下達至中央情報局(CIA)、國防情報局(DIA)和國家安全局(NSA)等機構,顯示出白宮對這一目標的高度重視。報道稱,這樣的「重點情報搜集指示」通常用於重新分配資源,將注意力集中於特定目標。對格陵蘭島這一人口僅約5.6萬、位於北極的島嶼而言,這種情報行動極為罕見。一位前美國情報官員坦言,格陵蘭島歷來不是情報收集的重點,資源通常優先用於應對已知威脅,而非盟友領土。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是世界最大島嶼,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物、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因氣候變暖而逐漸具備開採潛力。然而,高昂的開採成本和分散的礦藏分布限制了其商業吸引力。該島自1979年實現自治,雖在國防和外交上仍由丹麥管轄,但當地領導人正積極推動完全獨立。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

特朗普自大選勝出後多次公開表示對格陵蘭島的濃厚興趣,甚至揚言可能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奪取控制權。在3月4日的國會聯席會議演講中,他強調格陵蘭島對美國乃至全球安全的戰略重要性,稱「我們需要它,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得到它」。5月4日,特朗普在受訪時被問及是否排除武力手段,他語焉不詳地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並重申格陵蘭島對所謂國際安全的必要性。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休伊特(James Hewitt)拒絕評論情報行動,但強調特朗普對格陵蘭島和北極地區安全的關注。加巴德則在一份聲明中譴責《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指責其「協助深層政府行為者通過洩露機密信息破壞總統威信」,並稱此舉違法且危害國家安全。

結論就是美國的情報收集行動可能加劇與丹麥的緊張關係,而格陵蘭對美國意圖的反應也充滿變數,當地獨立運動領袖和民眾可能對美國的資源開採計劃持懷疑態度,擔憂外來干預損害其自治權和環境利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