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在市區設置多組閉路電視,大大提升了警方的破案率,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巴士的報》訪問時透露,透過加入更多新科技元素,例如人面辨識,人流估算等,有助當局更有效追查疑犯,以及在舉行大型活動時有效疏導人流,避免意外事故。
鄧炳強指,由今年開始,先在旺角區設置了15組閉路電視,到目前為止已安裝了接近500組,將在2025年前會完成2,000組閉路電視,後年再加設2500組。到目前為止,由於這些閉路電視,警方破獲超過40宗案件,拘捕超過70人,案件包括謀殺案、搶劫案等。如近期將軍澳一名小朋友被綁架,也是靠閉路電視破案。
他透露,閉路電視除了錄影,追蹤到誰人犯案外,當局將加入更多新科技元素,例如人工智能(AI)人臉辨識,這對追查疑犯有很大幫助。他舉例說,要追緝一名行劫罪犯,他逃到某一位置,可能入了港鐵站,以往要調查不同的港鐵站出口,然後又再檢視附近一些閉路電視,逐個閉路電視看,非常浪費人力,且要十分聚精會神,以免看錯看漏。
但若應用AI人臉辨識科技,就可以辨識歹徒樣貌,透過閉路電視系統連串操作,很快就可辨認出歹徒,立即知道他的逃走行踪,從而拘捕,以往這過程可能要一兩日,現在數分鐘已可完成。
新科技也有助管理人潮,他表示,今年萬聖節時,已在蘭桂坊使用了人流估算科技,當局在附近安裝了大約50個鏡頭,透過這些鏡頭配合電腦軟件,可以掌握現場群眾即時有多少人,那個位置人群擠塞、卡住。透過這些資訊,決定是否需要改道,某地鐵站那個出口需要臨時封閉,那裡需要特別人流管制措施等。
現在的科技甚至可以準確監測到人群中是否有滋事份子,甚至恐怖份子,他們是否隱藏在人群中發動襲擊。
鄧炳強說,其他紀律部隊亦已應用這些科技,如懲教處的「智慧監獄」,可以透過鏡頭監察到不尋常舉動,例如打架,令同事可以第一時間收到警號,即時採取行動。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講及發展低空經濟,社會中近期也多了關於無人機應用的討論,鄧炳強表示,現在也有使用無人機進行搜救,當局正研究是否可以用無人機巡邏,在人流多的大型活動舉辦期間,利用無人機協助維持秩序和執法,保障市民安全。
消防署也已應用無人機在火災現場勘察情況,此外還有救火機械人、協助救援的機械犬等,負責偵察火場環境,以決定救火部署。
新科技也應用在防止違禁品入境方面,海關有個「智慧海關」計劃,透過大數據、人工智能辨別哪些貨物有可疑,及辨認高危物品、毒品等,當局近期也透過科技的幫助,破獲一些毒品案件。
出入境方面,入境處現在有「非觸式e-道」,可以以「非觸式e-道」出入境,今年年底前將在沙頭角中英街應用人臉辨識科技,方便原本持有「禁區證」進入中英街的人,只要登記了,以後再不需取出證件出來查核,人臉辨識就可以通行了。鄧炳強說,將來在河套區,也可以嘗試使用這些科技。
他說,紀律部隊會盡量使用科技方便市民,例如申請牌照,除非真的要出現在現場,例如要打手指紋,否則當局,都會用網上方式,處理與市民相關的服務。另外,警隊有個叫「HKSOS」的手機應用程式,安裝了這程式,就算在收不到行動通訊信號的情況下失聯迷路,警方也可以透過科技找尋到相關人士,及時救援。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