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加劇,各國致力實現碳中和,本港的綠色低碳轉型,原來比美歐都做得好。2023年香港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4.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比2014年減少近30%。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本港既有先天優勢,亦有後天努力,政府將進一步推動「零碳電力」及新能源車使用,預期本港碳排放量可以再降低。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接受《巴士的報》副社長黎廷瑤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接受《巴士的報》專訪時表示,放眼世界,香港在碳排方面的進展,相當不錯,「由2014年到現在,本港人均碳排放減少了3成,跟美國比較,本港人均碳排放只是美國約3成左右。」2023年美國人均碳排放量約為13.8公噸;而2022年歐盟碳排放量則約為7.25公噸,相比香港,確實多一截。
點擊看圖輯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接受《巴士的報》副社長黎廷瑤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謝展寰表示,本港碳排放偏低,既有先天優勢,亦有後天努力的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謝展寰指,若轉用零碳電力,以核電成本效益最好,比用太陽能、風能都較便宜。(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當局推出35億元的「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協助在屋苑安裝充電設施。(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謝展寰指,有3成食肆已不提供外賣餐具,他們都不擔心影響生意,反映社會很多人已改變了習慣。(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接受《巴士的報》11周年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他解釋,香港擁有先天的優勢,就是高度密集,「9成人都用公共交通工具,能源效益有助減低多碳排放;另方面,因相當密集,大家住埋一堆,整體能源消耗比很多外國城市低。」
後天減排方面,他認為,本港起步亦比別人早。他說,本港1997年時已停止興建新煤電發電廠,慢慢轉用天然氣及核能,故能將碳排放更早遏低。
謝展寰表示,本港碳排放偏低,既有先天優勢,亦有後天努力的成果。(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短期而言 核電成本效益最大
但他認為,未來仍需在幾方面努力,包括持續發展「零碳電力」。「我們已經與內地展開商討,從內地輸入更多『零碳電力』,香港會做好一些工程,預備將來接收。」同時,要大力推動綠色運輸,「譬如電動車,現時新落地私家車,10架中有6、7架都是電動車,比起好多歐美國家都多。」
現時發電是最大的碳排放源,達63%,是否意味未來將用更多內地核電?謝展寰指,中短期而言,本港要低碳轉型,轉用零碳電力,以核電成本效益最好,比用太陽能、風能都較便宜,「但有些人會話唔係喎,現在太陽能、風能都好便宜,但他只計算了發電部分,如要大規模使用,還要儲電,一起計算時,現時最符合成本效益的,還是核電。」
謝展寰指,若轉用零碳電力,以核電成本效益最好,比用太陽能、風能都較便宜。(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他說,香港的地理環境,要發展太陽能較難;至於風力, 可考慮與內地如珠海等合作,在香港南面做大型海上風電場,相信都能符合成本效益。
預留3億安裝高速充電設施
至於鼓勵更多使用新能源車,現時充電配套仍不足夠。謝展寰說,歐美等一開始就擴大公眾充電網絡,但香港則先在市民居住的屋苑停車場加裝充電設施,當局推出35億元的「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協助在屋苑安裝,令不少車主感到方便而轉用電動車;接下來會大規模建設公眾停車場的公用充電網絡。「但公眾停車場要快充、高速」,故《施政報告》提出預留3億元,資助私營機構安裝高速充電設施。
他認為,因現時電動車款色選擇多,加上燃料費相差十倍,若將來充電設施方便,將是很大的推動力。
當局推出35億元的「EV 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協助在屋苑安裝充電設施。(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棄置量跌 回收量升 重推垃圾徴費還看民意
過去10年,本港人均棄置量從2014的每天1.35公斤,上升至2018年的1.53公斤,惟2023年人均棄置量為每日1.44公斤,比起2022年及2021年分別跌4.7%及5.9%,當中廢塑膠減少達10.5%、整體廚餘減少3.4%;另方面,總回收量則由2022年約191萬公噸,增至2023年近197萬公噸,回收率上升一個百分點至33%。
謝展寰指,有3成食肆已不提供外賣餐具,他們都不擔心影響生意,反映社會很多人已改變了習慣。(環境及生態局FB圖片)
謝展寰說,源頭減廢推動了20多年,本屆政府又加大力度,一方面宣傳教育,另方面擴大回收配套,已見到明顯成效,「今年初提出垃圾徵費時,社會很多討論,後因很多輿情不想在這時候推行,就暫停了,但社會對減廢、回收的認知和支持度,有大幅改變。」他說,由1月到現在,坊間的回收物多了一半,廚餘總量亦多一半,回收率由早幾年的最低點只得28%,升至現時約32%。
「最近推出的『走塑』計劃,鼓勵大家不要用一次性餐具,連鎖快餐店老闆跟我說,現在8、9成的人買外賣,都不要外賣餐具,很多人自備餐具;有3成食肆甚至不提供外賣餐具,付錢都沒有,他們都不擔心影響生意,反映社會很多人已改變了習慣,『綠色低碳』文化正慢慢在社會建立起來。」
至於現在是否好時機再考座推行垃圾徵費,謝展寰說,暫停垃圾徵費是回應民意,故最重要是得到民意支持和認同,「先做好宣傳、教育,加強回收配套,等社會都接受的時候,再決定是否推行。」
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接受《巴士的報》11周年專訪。(巴士的報記者攝)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591
《巴士的報》欣逢11周年誌慶,於周四(12月5日)舉辦創新論壇暨周年午宴,吸引多位政府官員參與,另有眾多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親臨到賀,大家齊聚一堂,共同慶祝這一重要里程碑。
《巴士的報》12月5日舉辦周年午宴暨創新論壇,雲集政商社學界人士。《巴士的報》記者攝
多位政府官員都有出席活動,包括中聯辦秘書長王松苗、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李曙光、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行政會議成員陳清霞、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會員譚惠珠及政府新聞處處長廖李可期等。
嘉賓合影。《巴士的報》記者攝
活動於中午12時正式開始,午宴邀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代理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為活動致辭。
陳茂波祝願《巴士的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希望大家共同以實際行動建設香港更美好的未來。《巴士的報》記者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巴士的報》記者攝
陳茂波在致辭中表示,11年前,當媒體仍在網絡發展中尋找具有競爭力的經營模式之時,盧社長毅然創立《巴士的報》,果敢選擇於互聯網、手機平台大力拓展傳媒事業,其同團隊每天努力耕耘,求變求新,見證全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及變化,力求詳實報道、精闢觀點,吸引了廣泛讀者的興趣,亦促進了更多觀點交流和啟發,從世界時局、國事港情,為社會提供豐富參考和視角,匯聚大量讀者和聽眾,而且敢於創新,體現在《巴士的報》媒體產品上面,從主題多元的專欄,到發揮世界視野的視頻內容,不斷嘗試,敢於創新,就刻在《巴士的報》的DNA之中。
陳茂波續指,就創新發展而言,二十屆三中全會指示,要健全因地制宜完善新質生產力的體制和機制,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同香港工商界人士舉行的座談會之中,亦都點名香港必須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大力推動創科發展,投入更多創科資源,壯大創科產業規模。特區政府銳意發展香港成為創科中心,成果亦得到國際認同,可以從香港在不同國際創科排名上面一直上升中可見一斑。
陳茂波說,國家一直對香港厚愛有加,同時亦是香港發展的最大後盾和底氣所在。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也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創新思維、革新做法,推動創科產業發展,為國家培育新質生產力以及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相信在政府和大家共同努力之下,香港創科未來必然更為亮麗。
隨後,《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也上台發表講話,感謝各位嘉賓的到來和支持。他呼籲大家把握機會,莫再錯過。
《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於午宴上致辭。《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祝酒儀式上,嘉賓們共同舉杯慶祝,氣氛熱烈愉快。《巴士的報》記者攝
嘉賓合影。《巴士的報》記者攝
論壇環節於12時18分正式開始,盧永雄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和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上台,三人圍繞「香港·創新與機遇」論壇主題,就創科引領香港發展、香港未來創科願景、香港未來攻堅領域、香港未來教育方向等問題進行探討。
「香港·創新與機遇」論壇上,嘉賓一齊就未來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意見。《巴士的報》記者攝
午宴期間,與會者享用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觀看了多段政府官員分享香港未來發展機遇的影片,更深入了解當前的社會政策方向及市場潛力。
整場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圓滿結束,與會者們表示期待《巴士的報》未來的發展。《巴士的報》將繼續致力於成為香港的新聞先驅,助力社會進步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