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一(12月2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透露,2024/25財政年度綜合赤字約1000億元,高於2月底公布財政預算案時預計的481億元。他接受《巴士的報》訪問時表示,當局將透過財政整合、謹慎地增加收入來源、以及發債發展北部都會區等,來應對財政赤字。
陳茂波說,今年赤字較原本計劃大,基於地緣政治等種種原因,資產市場尤其地產市場,過去幾個月表現「馬馬虎虎」,地價收入因而減少,但造了的地未賣,到市場回復時可以賣。近期樓市漸穩定,樓價10月份轉趨平穩,交投量回升,當樓市平穩,發展商都要補地,地皮就可以在稍後的年份推出。此外,特區政府將小心謹慎地,增加一些收入來源。
財政整合限制公務員編制
當局也盡力節流,推行財政整合計劃,壓縮開支增長,然而這是否意味會削減公務員人數? 陳茂波說,公務員編制維持零增長已一段時間,現在編制設定在2021年的水平,特區政府每年《施政報告》都有新舉措要做,但並未增加人手,部門要重新檢視其服務,刪減次要的服務,及以科技提升效率,騰出來的人力用在其他方面。
然而他表示,社會主要的服務,如勞工福利、社會福利、教育方面,在考慮削減開支時必須謹慎,避免對社會造成太大震盪。
今年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出未來兩個年度削減1%經常開支,各政府部門2026/27年度須再削減1%經常開支。陳茂波表示,各部門都了解現況,並支持這政策。
至於發債發展北部都會區,陳茂波說,即使發債後,特區政府借貸比例佔本地生產總值13%左右,在全球先進經濟體,是很安全、很穩定、很穩健的水平
監察金融市場動向 建立強大緩衝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尚有個多月就上任,近期他多次發表言論,針對其他國家及貿易對手,料上任後會連環出招,陳茂波就此表示,貿易戰、地緣局勢緊張料持續,政府首先會確保金融市場穩定,在金融體系建立強大緩衝,監察市場動向,辨識風險、化解風險 ; 第二是鞏固歐美市場。他說,歐美對中港市場其實興趣濃厚,9月底港股大升,80%的入市資金來自歐洲和美國,其中80%以上是長期基金,證明市場有投資價值,資金自會流入,所以要繼續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三是開拓新市場,陳茂波說,新的資金來源是中東,要吸引中東、東南亞新的好的公司來港上市,特區政府會在這些地區開設新經貿辦事處,香港交易所也會增設辦事處。他說,中東國家以往多投資歐美,他們也想分散投資,中東與國家關係良好,他們有興趣投資中國,但對中國市場認識不深,所以想借助香港作為平台,同時使用香港的專業服務,共同投資,幫助他們參與這個市場,管理風險。他們對香港品牌非常有信心,認為香港專業服務跟隨國際標準,與香港合作感到放心。
創新措施推動投資北都
因應客觀形勢的變化,特區政府推動一系列資本市場創新措施,陳茂波解釋,在股市方面,修訂《上市規則》,讓內地特專公司更易來港上市,成功的特專公司,可為投資者帶來幾何級數的回報 ; 此外,若大灣區居民可配置資產在香港的股市和資產市場,增加流動性,對香港金融市場也有利。
正在籌劃中的河套區,將推行資金流動、數據流動,以及貨物流動、人才流動的安排,以金融全條鏈支持創科發展。
河套區與北部都會區,是特區政府「南金融,北創科」佈局策略的重要部份,陳茂波說,「南金融」指中環、灣仔、尖沙咀一帶 ; 創科是未來發展重要引擎,要結合深圳及大灣區城市,沿著深圳的邊界是最理想的設計。
特區政府11月底帶領多家企業參觀北都地區,85家企業簽訂意向書,目前未見有企業落實投資,政府如何令其資金到位?他表示,北都面積等同三分一個香港,發展年期橫跨20年,特區政府提出創新做法,把該區分成片區,讓私人企業競投,這無論在基建、社會配套或引進企業方面,效率將較高,也可以利用市場智慧。特區政府無須在前期投放太多,對私人企業來說,後期片區發展,將帶來經濟效益,回報前期的投資。
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將推出三個片區,讓私人企業表達意向,兩個月後才正式招標,三片區分別是洪水橋廈村、新田科技城及粉嶺北,都是較成熟的地區,讓發展商了解情況,「容易啲計到條數」,他相信,經過這過程,其後再招標,將可具體引導市場資金,推動片區的發展。
創科引導基金吸引私人資本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也籌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將投入100億元,目標投資在4個範疇,分別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金融科技、生物科技與醫療科技、新能源與新材料。他解釋,基金採取政府與私人資金配對方式,私營基金在這些領域有其專業知識,透過他們的經驗、知識及網絡,選擇符合政府發展策略與定位的公司,然後政府與私營基金採取配對比例方式投資,例如政府投資1元,私營基金投入3 元,希望可以「槓桿」到他們的力量,當走好第一步。當公司陸續落腳,自然會吸引到其他公司湧過來。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