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is親身見證「天鯤號」船員刻苦生活日常
由無綫新聞及資訊部製作,阮小清監製、岑應編審及陳貝兒(Janis)主持、一共十集的台慶專題紀錄片《華潤集團呈獻:無窮之路IV-一帶一路》(以下簡稱為《無窮之路4》),逢周日晚10點翡翠台播映。本周日(24日)播出的第八集,主持Janis去到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先後見識了亞洲最大的「造島神器」天鯤號、中國無人駕駛Robo Taxi在世界著名名勝區Yas Island的運作情況、由中資控股的全自動碼頭、及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點擊看圖輯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Janis親身見證「天鯤號」船員刻苦生活日常後大表感嘆。
Janis另外還見識了中國無人駕駛Robo Taxi在世界著名名勝區Yas Island的運作情況
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天鯤號」是世界知名的造島神器,於攝製隊採訪期間正位於波斯灣的皇家海域、為當地皇室秘密打造島。「天鯤號」是中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重型自航絞吸船,2022年底由江蘇出發,航行了近一個月時間來到中東波斯灣,執行它第一個海外任務。Janis在節目中坐小艇登上這艘長140米、寬27.8米及深9米的「天鯤號」,畫面相當壯觀。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Janis先後參觀了「天鯤號」的船艙、船員居住的房間及飯堂等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帶觀眾全面了解「天鯤號」的運作及船上工作人員的生活日常。
節省長達8年半工作天‧所需人力由2萬銳減至30多人
節目其中一個重點,是會為大家拆解「天鯤號」如何憑空在海上造島,原來「天鯤號」船尾有一把巨型絞刀,以每小時6000立方米的速度,將海底無論多堅硬的岩石和暗礁絞碎,再用真空管道吸入船內的巨型泥泵,然後泵到15公里以外的地方,一小時就可填滿一個標準足球場。難得上船探秘,Janis自然見識了「天鯤號」的靈魂巨型絞刀,據「天鯤號」大副薛鴻盛透露,該把絞刀重達30噸,單是一個齒已有34公斤重,而且每隔6個小時就要拆除下來再換上新的。副船長冉綱強續指,有了「天鯤號」後,原本需時十年、並動用一至兩萬名工作人員打造的島,可以30多人左右的人力、在一年半時間內完成!另一厲害之處,是「天鯤號」以「零意外」成為了其他船隻及其他公司的模範。
Janis親身見證「天鯤號」船員刻苦生活日常後大表感嘆。
而見識了這麼偉大的基建,再了解過在「天鯤號」上食住瞓的工作人員生活後,Janis最大感受是:「本身嗰日嘅天氣已經有四十幾度,再加上船上咁多大型機器喺度運行,同埋暖啲海風一路吹過嚟。體感溫度應該有50度,我望住船員著住厚厚嘅工作衣,24小時不停咁輪班,我就喺度諗,佢哋其實真係好辛苦。」天氣酷熱,絕對是中國人員在當地面對最大的考驗,攝製隊採訪位於阿布扎比的太陽能發電站期間,現場氣溫高達48度,艾爾達芙拉PV2太陽能電站項目代表車總更補充指地面溫度可能已高達60、70:「我們建設這個項目所需面臨的第一大挑戰,就是熱燒烤模式,我們有個同事穿著皮鞋,進到沙裡以後把腳拔起來,鞋就(熱到)脫膠了。」
Janis另外還見識了中國無人駕駛Robo Taxi在世界著名名勝區Yas Island的運作情況
由中資控股的全自動碼頭
由中資控股的全自動碼頭
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中國與阿聯酋政府合作建設的全球最大單體太陽能發電站Al Dhafra等。
這段「中塞兄弟情」令陳貝兒好感動。
台慶專題紀錄片《華潤集團呈獻:無窮之路IV-一帶一路》(以下簡稱為《無窮之路4》)本周日(11月17日)播出的第七集,主持陳貝兒(Janis)先後了解了位於塞爾維亞的全歐洲第一條中國高鐵「匈塞鐵路」、中國企業在歐洲建設的第一座大橋澤蒙大橋,及到了中東地區的經濟金融中心—阿聯酋的廸拜,參觀全球第一座雙燃料清潔能源發電站。
全歐洲第一條中國高鐵「匈塞鐵路」。
全歐洲第一條中國高鐵「匈塞鐵路」。
全歐洲第一條中國高鐵「匈塞鐵路」。
全歐洲第一條中國高鐵「匈塞鐵路」。
全歐洲第一條中國高鐵「匈塞鐵路」。
在三大行程中,Janis除深入了解到中國建設在歐洲逐步抬頭的進程及當中遇到的困難、並與有「基建狂魔」封號的中國工友及專業人員進行了深度對話外,還見證了一段因工作結緣、維持了超過12年的難能可貴「中塞兄弟情」。
Janis有同佢坐埋同一班高鐵嘅當地乘客傾偈。
「匈塞鐵路」沿途景色好靚。
這一集,Janis還會涉獵到環境保育議題,原來在迪拜建立清潔能源發電站的中國公司,為了保護相關區域的自然生態,包括兩萬八千株的珊瑚及鷹嘴海龜等,花了大量時間及人力物力,為了將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減到最低,施工的燈光照射及噪音等都經過嚴格控制!
迪拜好靚。
迪拜好靚。
中國建設除咗努力興建,亦都盡量做到唔破壞生態。
中國建設除咗努力興建,亦都盡量做到唔破壞生態。
這一集最大亮點,是多年來默默建設「匈塞鐵路」的中國工友的專業精神,及「中塞兄弟情」。「匈塞鐵路」橫跨多瑙河,自從中國企業於2017年接手重建後進度良好,在製作組採訪期間,由貝爾格萊德去到諾維薩德的一段路,車程只需30分鐘左右,為塞爾維亞人民、尤其上班族帶來極大的方便。不過要融入歐洲進行中國建設,起初著實不容易,要應付當地人對中國出品質疑的問題之餘,還要和時間競賽。
中國工友無論幾辛苦工作,臉上都係掛住笑容。
中國工友無論幾辛苦工作,臉上都係掛住笑容。
中國工友無論幾辛苦工作,臉上都係掛住笑容。
中國工友無論幾辛苦工作,臉上都係掛住笑容。
中國工友無論幾辛苦工作,臉上都係掛住笑容。
匈塞鐵路項目部副總工程師段偉透露,為了向當地人展示中國基建的實力,當時他們在貝爾格萊德先建了一個實驗室,展示中企一方的規範、標準、測試及驗證演示,再來就是邀請當地人到中國參觀中國鐵路,實行「眼見為實」。段偉還親自拆解了中國工友被封「基建狂魔」的由來:「碰到趕工期,我們中國工人就是沒有周六、周日,當地的放假期間,我們中國人要上班,疫情期間幾年都沒有回國家…我們要把我們這個技術帶出來,讓國外、讓歐洲、讓美國人看到,沒有任何一個國際項目能夠按期完工,但是我們匈塞鐵路是提前完工。」
靚女軌道專業工程師Aleksandra,大談當初第一次看到中國的基建機器時,如何被「真的震驚了」。
「匈塞鐵路」在首都段通車當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去到現場和市民一起慶祝。
至於「中塞兄弟情」主角趙攀和Vlada,二人因共同執行澤蒙大橋項目結為好友,之後趙攀更索性聘請Vlada為旗下員工;二人在工作上惺惺相惜、私下相處則像小男孩般打打鬧鬧。二人在節目中大談吃「重慶火鍋」、「See you tomorrow金針菇」及「乾杯」等瑣碎趣事,又談到如何在公在私均徹底信任對方。
呢條澤蒙大橋,造就咗一段「中塞兄弟情」。
趙攀和Vlada平時相處成個大細路咁。
趙攀和Vlada平時相處成個大細路咁。
趙攀和Vlada平時相處成個大細路咁。
期間,主持Janis問Vlada若有天趙攀要拋下塞爾維亞的一切返回中國時他會怎樣,Vlada竟拋出一句:「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快樂,如果他快樂,我就沒問題了。」令Janis大為震撼:「哇,聽到也挺感動的!」
趙攀和Vlada的兄弟情令Janis感動。
趙攀和Vlada的兄弟情令Janis感動。
趙攀和Vlada的兄弟情令Janis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