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低質網絡內容腐蝕大腦! 「Brain Rot」獲選牛津詞典2024年代表字

大視野

低質網絡內容腐蝕大腦! 「Brain Rot」獲選牛津詞典2024年代表字
大視野

大視野

低質網絡內容腐蝕大腦! 「Brain Rot」獲選牛津詞典2024年代表字

2024年12月03日 13:20 最後更新:15:29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UP)2日公布牛津詞典2024年度代表詞彙為「Brain Rot」,意指「大腦腐蝕」。

「Brain Rot」獲選牛津詞典2024年代表字

根據牛津出版社公告,「Brain Rot」被選為2024年的代表詞彙,描述一個人精神或智力狀態的惡化,特別是因過度消費微不足道或缺乏挑戰性的內容而導致的結果,例如長時間無意識地觀看TikTok或Instagram上的短片。

顯示人們對過度沉迷於低品質、低價值社交媒體內容的擔憂

牛津字典分析指出,從2023年到2024年,「Brain Rot」的使用頻率激增230%,顯示人們對過度沉迷於低品質、低價值社交媒體內容的擔憂;心理學家、牛津大學教授普茲貝爾斯基(Andrew Przybylski)認為,這個詞的流行代表了「我們所處時代的症狀」。

「Brain Rot」最早可以追溯到170年前

「Brain Rot」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170年前,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於1854年的著作《湖濱散記》(Walden)中首次使用,他批評社會對複雜思想的貶低,以及大眾智力和精神程度的普遍下降。

主要用於批評社交媒體上的無價值短片

在現今,尤其是過去12個月,這個詞彙獲得了新的意義,主要用於批評社交媒體上的無價值短片,近年來各界也討論過度沉迷於這些內容對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和年輕人的潛在負面影響。

各種各樣社交平台。Unsplash圖片

各種各樣社交平台。Unsplash圖片

中國短劇市場蓬勃發展,其中堪稱全網第一部全程採用方言的短劇「家裡家外」迅速竄紅,短短3天衝破10億播放量,網友直呼是「最有良心短劇」。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拍攝時間僅17天

《極目新聞》報道,「家裡家外」拍攝時間僅17天,成本300萬元人民幣,卻在短短3天衝破10億播放量,且話題熱度還在延燒,無數網友看得津津有味,直喊「太上頭」。

此前,短劇出現一窩蜂鎖定中老年觀眾的題材,上演「霸總愛上保潔阿姨」、「年輕霸總男友是我大學同學」之類的劇情,成為新一波的流量密碼。這波操作緊緊抓住部分中老年群體,甚至引發無腦付費的社會現象,引發各界關注。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上線24小時全網話題量破3億

但近來一些高品質短劇開始脫穎而出,描寫一對年輕人帶著各自的孩子閃婚組成重組家庭,一家四口相互關愛的「家裡家外」在多個平台播出後颳起小旋風,上線24小時全網話題量破3億。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有趣但不狗血贏覲眾心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宣傳委員、助理研究員葉閩慎認為,這部短劇以20世紀80年代初的川渝地區為背景,年代感、地域感滿滿,飽含生活氣息,「有趣但不狗血,市井但不油膩,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成為短劇中的一股清流。」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有助提升文化實力

葉閩慎分析,之前短劇為了搏眼球,內容狗血、製作粗糙,迎合低級趣味,這些問題讓消費者反感,人們對高品質短劇的需求逐漸提升。他樂見有更多製作組推出更多用腦、用心的作品,進而形成短視頻獨特氣質與風格,提升文化實力。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網友:劇情高潮迭起

網友也紛紛給出好評,「被『家裡家外』的煙火氣深深吸引」、「真的良心短劇啊」、「這口短劇『細糠』必須猛吃一大口」。一名網友更總結說,劇本紮實,劇情高潮迭起,既保留了短劇的爽感,又有不輸長劇的質感,爽感和暖心齊飛,細節用心,鏡頭語言完全不輸長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