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身體太弱被圍攻? 南非母犀鳥遭螞蟻爬上身「吞沒」 專家揭:頂級享受

Plastic

身體太弱被圍攻? 南非母犀鳥遭螞蟻爬上身「吞沒」 專家揭:頂級享受
Plastic

Plastic

身體太弱被圍攻? 南非母犀鳥遭螞蟻爬上身「吞沒」 專家揭:頂級享受

2024年12月10日 16:30 最後更新:16:34

密集慎入!南非母犀鳥遭大量螞蟻爬上身「吞沒」,網友猜測身體太虛弱被圍攻,專家卻指:其實是頂級享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帖子
 
 
 
 
 
 
 
 
 
 
 

Umkumbe Bush Lodge(@umkumbe_bush_lodge)分享的帖子

嚮導目睹「母犀鳥遭螞蟻吞沒」罕見畫面

據《今日美國》報導,南非薩比沙禁獵區野生動物營區Umkumbe Bush Lodge近期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母犀鳥遭螞蟻吞沒」的駭人影片,該影片由嚮導Zaan Snaps所拍攝。

母犀鳥任由螞蟻群在身上爬行

由影片可見,母犀鳥停留在螞蟻丘上,只見牠將頭微微揚起,任由螞蟻群在牠身上爬行。影片令許多網友感到震驚,猜測母犀鳥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才遭到螞蟻圍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營區工作人員:牠在享受「螞蟻浴」

營區的工作人員對此解釋說,這隻母犀鳥實際是故意站在螞蟻丘上。因為當時牠正忙於築巢,通常會選擇一個樹洞作為巢穴,並將洞口封閉,只留下一個小孔讓公鳥能夠餵食母鳥和幼鳥,為了保護幼鳥的健康,這隻母犀鳥正在享受「螞蟻浴」,通過螞蟻的蟻酸來清除身上的寄生蟲。

示意圖

示意圖

蟻酸有助鳥類去除寄生蟲和清潔羽毛

營區工作人員進一步說明指出,螞蟻分泌的蟻酸雖然具有威懾掠食者的作用,但對某些鳥類而言,卻是一種極佳的清潔身體的方式,不僅能夠控制身上的寄生蟲、維持羽毛的整潔,還能刺激羽毛的生長,並帶來愉悅和滿足感。因此,部分鳥類不僅會被動地等待螞蟻爬上身體,還會主動叼起螞蟻來摩擦羽毛,以達到清潔與自我刺激的效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美國旅遊部落客馬多克(Nick Maddock)近日稱早前前往印度搭乘臥舖火車長達15小時後,患上嚴重呼吸道感染,需入院吸氧治療,形容旅程不堪回首,引印度網民不滿惹來爭議。

 
 
 
 
 
在 Instagram 查看这篇帖子
 
 
 
 
 
 
 
 
 
 
 

Nick Maddock (@nickmaddockglobal) 分享的帖子

疑在印度搭乘15小時臥鋪火車呼吸道感染

Nick在社交賬號上上傳自己戴氧氣面罩的相片,指當日他從瓦拉納西搭乘二等冷氣臥鋪火車前往新賈爾派古里,卻因車廂髒亂、廁所惡臭,在72小時後出現嚴重呼吸道感染,須入院戴氧氣面罩治療。

 
 
 
 
 
在 Instagram 查看这篇帖子
 
 
 
 
 
 
 
 
 
 
 

Nick Maddock (@nickmaddockglobal) 分享的帖子

形容是「最噁心的經歷之一」

馬多克也形容此行是他過去6年旅程中「最噁心的經歷之一」,甚至一度在影片標題暗示肺部病變與「在屍體中呼吸」,但後來刪除相關措辭,坦言不確定感染是源於火車旅程,還是瓦拉納西空氣中「特殊氣體」所致,強調肺部感覺像被「烤焦」。

IG影片截圖@nickmaddockglobal

IG影片截圖@nickmaddockglobal

網民反應激烈 爭議不斷

影片曝光後,印度網民紛紛質疑馬多克的說法,指出印度每天有上億人搭火車,未曾聽聞類似感染事件,認為感染可能與個人體質或免疫力有關,批評他借印度貧窮形象博取關注,帶有文化偏見及優越感。

IG影片截圖@nickmaddockglobal

IG影片截圖@nickmaddockglobal

此外,也有評論指馬多克選擇搭乘條件較差的,連印度人都很少搭的二等火車,卻事後抱怨,認為他未做好旅遊功課,且以偏概全評論印度,甚至有人稱他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事件發酵,馬多克澄清自己並非針對整個印度,只是分享個人經歷,並強調生病確實發生。

IG影片截圖@nickmaddockglobal

IG影片截圖@nickmaddockglobal

印度火車衛生問題長期存在

事實上,印度火車衛生問題已存多年,當地調查顯示68%受訪者對火車衛生狀況不滿。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