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25年的經濟發展,不止是數字上的變化,更著著實實改善了澳門居民的生活。
澳門重視居民養老。當前,澳門居民每月僅需供款90澳門元,退休後每月最高可領取3740澳門元養老金,每年發放13個月,等如還有一個月的花紅。此外,符合資格的澳門居民還可享受敬老金、現金分享等福利。
到年滿65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平均每個月從政府享受的現金性福利超過6200澳門元,可達本地居民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的30%。社會保障制度還覆蓋失業、疾病、出生、結婚等津貼。
在房屋方面,由於新填海區大量興建公共房屋,令澳門居民的居住問題得到大大的改善,為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目前,澳門已建成的公共房屋單位數目增加至57117個,95%的社會房屋租戶獲豁免繳付租金。70%以上澳門居民住在自購物業中,人均住房面積超過200平方呎。
在長者養老的居所方面,澳門特區政府提出設立「政府長者公寓」,並透過「二五」規劃具體落實。澳門政府長者公寓於今年10月15日正式投入服務。澳門政府長者公寓樓高37層,共提供1,815個住宿單位,在設計上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提供舒適居住環境。
今年10月底,澳門居民穆阿婆在兒子陪同下,搬離舊樓,住進剛剛落成的政府長者公寓。穆阿婆話:「電梯上落方便,屋子寬敞明亮,人也開心了。」截至目前,已選擇政府長者公寓住宿單位的合資格申請共有900多宗,其中約有600宗的長者選擇在2024年內入住公寓。
在教育方面,澳門特區政府亦加大投入。「澳門實施15年免費教育,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測試中,澳門15歲學生的總體表現排名全球第二位。」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介紹。
在醫療方面,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局長羅奕龍介紹,「回歸以來,澳門逐漸加大長者醫療方面的福利,65歲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費醫療,澳門居民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平均預期壽命從1999年的77.9歲提高至2023年的83.1歲。」截至2023年底,澳門每千人口對應註冊醫生、護士、病床數分別為2.9名、4.4名和2.8張,分別是回歸時的2.3倍、3.3倍和2.1倍。
以前澳門人小病在澳門醫,大病要去香港醫,但這種日子將會過去。澳門建成第2間醫院澳門協和醫院,今年9月16日,在澳門協和醫院開業儀式上,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程說,澳門協和醫院的開業,為實現「大病不出澳」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進一步增進了澳門同胞的健康福祉。「澳門的事就是自家的事,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攻堅克難,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確保澳門協和醫院如期順利完工並交付使用。」這個離島醫療綜合體位於路氹連貫公路旁,地段總面積約75,800平方米,工程涉及7棟建築物。
在航空運輸方面,11月22日,澳門國際機場擴建填海工程正式啟動。工程擬填海面積逾129公頃,屆時機場可用總面積將增至325公頃,為機場未來發展留有充足儲備。工程將按計劃分階段進行,整個工程預計於2030年完成,填海完成後,首階段機場年旅客接待能力將提升至1300萬人次,未來將顯著提升澳門國際機場的承載能力,進一步推進澳門繁榮發展。
澳門重大公共基礎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城市現代化水準大幅提高,澳門居民生活改善,出行越來越便捷。
回歸以來,澳門特區政府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居民。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