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為打造「演藝之都」,用半年時間興建可容納5萬至8萬觀眾的戶外演出場地竣工,行政長官賀一誠及官員出席試營運儀式。
澳門戶外表演區。澳門工建局圖片
澳門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在致辭時表示,希望透過有序的試營運過程,充分測試表演區內各種軟硬件,以便日後進一步成為促進文化交流和吸引遊客的平台。
澳門戶外表演區試營運儀式。澳門新聞局圖片
她又宣布,12月28日會由香港一個電視台,在這個戶外場地承辦首場音樂會,將預售15000張門票,當中一半留給澳門居民,以先登記後抽籤方式購買50元的居民專享門票。到時會收集市民和業界意見,優化場地的周邊配套和設施,期望透過此新建演藝場地,支持澳門演藝事業發展。
澳門戶外表演區。澳門新聞局圖片
這個戶外場地第一年由文化局負責管理和監督,過程會收集國際巨星表達使用場地的意向,以及進行活動流程等測試。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那時的澳門,黑道橫行,治安不靖。誰想到25年後,有如今太平安樂的日子。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12月20日南下澳門,出席澳門回歸25周年大會,並視察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民日報》近日發表長文,高度表揚澳門特區在中國恢復行使主權後的成功發展。
25年前國家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5年,澳門天地變了。在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都有巨大進步。
在政治方面,《人民日報》形容,澳門歷任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管治團隊都把堅守「一國」之本放在首位,一以貫之。嚴格按照《國家憲法》和《澳門基本法》辦事,堅決維護中央憲制權力。正確把握《憲法》、《基本法》精神,堅決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確保澳門一國兩制實踐始終不變形、不走樣。去年澳門修訂《維護國家安全法》,不斷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組織體制和執行機制。
《人民日報》說:「澳門回歸祖國的25年時間,是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強的時期。」
在經濟方面,澳門25年進步驚人。回歸前,澳門由於治安很差,經濟連續4年負增長,失業率超過6%。回歸初期,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提出「固本培元、穩健發展」的施政方針,將提振經濟和促進就業作為重要任務,有效保障本地居民就業。2012年以來,澳門總體失業率多年保持在2%以下,本地居民失業率保持在2.5%左右。總體就業人口月收入中位數由1999年的4920澳門元增加至2023年的1.75萬澳門元,大升256%。
回歸25年,澳門GDP變大7倍。
如果睇整體經濟數字,澳門進步驕人。1999年,澳門地區生產總值是519億澳門元。到2023年,澳門的地區生產總值是3795億澳門元,經濟增長了631%。
過去25年澳門人口增長了,以美元計的人均GDP,1999年,澳門的人均GDP是15380美元;到2023年,澳門的人均GDP約71000美元,增長了362%。
回歸之初,澳門整體經濟規模相比周邊「亞洲四小龍」差距較大,人均GDP在全球各經濟體中僅排在40名前後。回歸以來,得益於「一國兩制」方針的全面准確實施、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廣闊機遇以及澳門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澳門經濟社會發展發生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由於澳門人口較少,只有69萬,其人均GDP排到全球第2位,僅次於歐洲小國盧森堡。
澳門發展和賭業快速發現在現代化有關,由回歸前1個賭牌發展到6個賭牌。《人民日報》指,近年來,在中央堅強領導下,澳門特區政府系統修訂完善博彩業相關法律法規,規範博彩業依法健康有序發展。2023年新一輪批給週期開始後,博彩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另外澳門亦大力發展旅遊、展覧 、娛樂等其他行業,非博彩行業佔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1.7%,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正逐步改變,澳門經濟的穩定性及抗風險性增強。
澳門經濟在過去25年,出現翻天覆地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