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署表示,今年3月發現有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的申請人,提交虛假醫療證明文件,隨即轉介警方並進行聯合調查,有275人已於上月涉案被捕。而社署早前再向警方轉介多宗可疑個案,經深入調查後,警方作出進一步行動,拘捕39人,涉嫌欺詐交通意外傷亡援助。
社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社署表示,會繼續全力配合警方調查,打擊相關罪行,又強調署方一直嚴格審核每宗交通意外傷亡援助申請,如果懷疑任何個案涉及虛假醫療資料、欺詐或其他刑事成分,必轉交警方調查,並向有關人士追討多領的援助款項。
社會福利署。 政府資料圖片
詐騙交通意外傷亡援助金屬刑事罪行,若被起訴,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獄14年。
截至去年底,共有788名兒童及青少年受社會福利署署長監護,有44名接受社署署長監護及東華三院住宿照顧服務的兒童及青少年,分別獲頒「最佳成就獎」或「最佳進步獎」。社署署長杜永恒在嘉許禮致辭時表示,嘉許禮踏入20周年,得獎者面對挑戰時展現勇氣和堅毅不屈的精神,是其他兒童及青少年的良好榜樣。
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今日(三月十五日)在壯志驕陽嘉許禮2025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有「最佳成就獎」得主年僅12歲,之前除面對父親離世及疫情帶來的困難,學業一度陷入低谷,在家舍培育下,最終成功考入理想的中學。另一名19歲得獎者,未滿一歲時父母離異,之後仍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各種挑戰,去年中學畢業後,修讀社會工作學士學位課程。
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左二)和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右一)今日(三月十五日)出席壯志驕陽嘉許禮2025,並與兩位「最佳成就獎」得主交談。政府新聞處圖片
受社署署長監護的兒童或青少年因為不同原因,例如父母離世、失蹤、入獄、長期留院、欠缺照顧能力或被評估不適宜照顧子女等,不能或不適宜與家人同住,社工會因應個案情況,向法庭申請委任社署署長擔任其法定監護人,並為他們制定適切的長遠福利計劃,例如安排領養、與家人團聚或長大後過獨立生活等。
社署署長杜永恒(右十)聯同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右十一)與其他嘉賓及部分獲嘉許青少年合照。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