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鼓勵成寄養家庭每月獎勵金增約一倍 社署稱申請查詢上升三成半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鼓勵成寄養家庭每月獎勵金增約一倍 社署稱申請查詢上升三成半

      2024年12月22日 11:34 最後更新:14:46

      為鼓勵熱心人士成為寄養家長,今年4月起,寄養家庭的每月獎勵金增加約一倍。社署表示,4月至11月,申請成為寄養家庭的查詢較去年同期顯著增加三成半,截至上月底,已登記的寄養家庭已經超過1000個。

      社會福利署。政府資料圖片

      社會福利署。政府資料圖片

      其中一名擔任寄養家長達22年的葉太表示,當中照顧分別患有輕度及中度智障的一男一女尤其深刻。葉太說,這名女嬰當年兩個多月大,晚上氣喘得很嚴重,多次帶女嬰求診但情況未有好轉,在社工協助下讓女嬰接受進一步檢查,確定她患有肺病後,再安排女嬰接受治療。另一名當年未滿月的男嬰,由葉太一家照顧17年,數月前入住輕度智障人士宿舍,開展獨立生活,每周也會回到他們家中度假。

      葉太擔任寄養家長已達22年。政府新聞網圖片

      葉太擔任寄養家長已達22年。政府新聞網圖片

      社署及服務機構會為寄養家長提供專業支援,在兒童入住寄養家庭期間,社工會透過定期家訪、會面和電話聯絡,了解兒童在寄養家庭的適應情況和表現。以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為例,社工會為寄養家長提供可行的管教方法或建議,並在需要時安排臨床心理支援服務。

      政府新聞網影片截圖

      政府新聞網影片截圖

      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任叢嘉儀說,為確保寄養兒童得到妥善照顧,社署及相關機構會對申請家庭進行調查審核,例如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對參與寄養服務的共同意願、照顧兒童的安排等。申請人必須完成服務前訓練,確保家庭環境安全整潔,包括廚房符合安全要求等,並能為寄養兒童提供獨立睡床和活動空間。

      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任叢嘉儀

      社署中央寄養服務課主任叢嘉儀

      截至去年底,共有788名兒童及青少年受社會福利署署長監護,有44名接受社署署長監護及東華三院住宿照顧服務的兒童及青少年,分別獲頒「最佳成就獎」或「最佳進步獎」。社署署長杜永恒在嘉許禮致辭時表示,嘉許禮踏入20周年,得獎者面對挑戰時展現勇氣和堅毅不屈的精神,是其他兒童及青少年的良好榜樣。

      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今日(三月十五日)在壯志驕陽嘉許禮2025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今日(三月十五日)在壯志驕陽嘉許禮2025致辭。政府新聞處圖片

      有「最佳成就獎」得主年僅12歲,之前除面對父親離世及疫情帶來的困難,學業一度陷入低谷,在家舍培育下,最終成功考入理想的中學。另一名19歲得獎者,未滿一歲時父母離異,之後仍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各種挑戰,去年中學畢業後,修讀社會工作學士學位課程。

      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左二)和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右一)今日(三月十五日)出席壯志驕陽嘉許禮2025,並與兩位「最佳成就獎」得主交談。政府新聞處圖片

      社會福利署署長杜永恒(左二)和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右一)今日(三月十五日)出席壯志驕陽嘉許禮2025,並與兩位「最佳成就獎」得主交談。政府新聞處圖片

      受社署署長監護的兒童或青少年因為不同原因,例如父母離世、失蹤、入獄、長期留院、欠缺照顧能力或被評估不適宜照顧子女等,不能或不適宜與家人同住,社工會因應個案情況,向法庭申請委任社署署長擔任其法定監護人,並為他們制定適切的長遠福利計劃,例如安排領養、與家人團聚或長大後過獨立生活等。

      社署署長杜永恒(右十)聯同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右十一)與其他嘉賓及部分獲嘉許青少年合照。政府新聞處圖片

      社署署長杜永恒(右十)聯同東華三院董事局主席鄧明慧(右十一)與其他嘉賓及部分獲嘉許青少年合照。政府新聞處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